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分為七科門:一.四念處。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 根。五.五 力。六.七覺支。七.八正道

四念處又稱四念住: 一.身念處又稱觀身不淨。 二.受念處又稱觀受是苦。 三.心念處又稱觀心無常。四.法念處又稱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可破我執、我相、我愛。

四正勤,又稱四正斷:一.已生惡,令永斷。二.未生惡,令不生。三.未生善,令速生。四.已生善,令增長。

佛經云: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誕生;一念惡心起,地獄已現前。

未生善之人,應做四件事:一.親近善知識。二.廣結善緣。三.多布施喜捨。四.多為他人設想。

念佛禮佛之人,會散播出,有四種德行:一.給人信心。二.給人歡喜。三.給人希望。
四.給人方便。

三十七道品,第三科門、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

四神足: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觀神足。

欲神足:於四加行位起此定,依道欲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勤神足:於四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修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心神足:於四加行位一心專注,依心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觀神足:於四加行位觀察事理真相,依觀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四加行: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已,其次修四諦觀,修行人準備入修道正位時,
須要加一段用功之力而修行,名為加行。小乘四加行位即是暖、頂、忍、世第一法。

何謂暖位?修四諦觀,當無漏智火將生,心中光明啟發,名為暖位。
何謂頂位?修四諦觀,進而智慧增長,達於頂點,名為頂位。
何謂忍位?修四諦觀,再進而明四諦之理,其心堅住,決定不移,名為忍位。
何謂世第一法位?修四諦觀,更進一步達到有漏智的最終點,
在世間有情之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

五根、五根之根,有生長護持之義,若修此五根之法,能護持道念,令不退失,日益增長道心,不被諸境所惑動。

 

五根:一.信根。二.進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信根:深信諸法,能成就一切聖道,對如來正法深信納受,名信根。

凡夫淺信─不能相應,不能開悟。
諸佛菩薩─與法相應,不動搖,故開悟。

進根:依正法勤修精進,勇猛向道,名進根。

念根:如來正法,當愛樂希求,念念不忘,不生他念,名念根。

念出世法,念解脫法,念中道實相法,念不二法門,念念佛道。

定根:攝心在修道中,與法心心相應,心不散亂,名定根。

慧根:智慧現前,正觀分別諸法實相,不令正邪混淆,名慧根。

 

五力、力是修道增長力量,能排除一切業力障礙,不為他法所伏,而能摧伏他法,故以力為名。由五根的修持,而得到五種的力量,名為五力。

 

五力:一.信力、二.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信力:信根增長得到力量,不為諸疑惑所動,能破諸疑惑煩惱,正信堅固,名為信力。

進力:進根增長得到力量,能破身心一切懈怠放逸,勤修正道,能辦出世大事,名為進力。

念力:念根增長得到力量,能破諸邪想,成就出世正念功德,名為念力。

定力:定根增長得到力量,能破一切亂想,發出襌定,名為定力。

慧力:慧根增長得到力量,照見諸法空性,不被外道邪法所惑,發出無漏智慧。

七菩提分,菩提譯為覺,故亦稱七覺支。

 

七菩提分:一.擇法覺支。二.精進覺支。三.喜覺支。四.除覺支。五.捨覺支。六.定覺支。七.念覺支。

擇法覺支:擇是選擇。行人觀諸法,慧照分明,善能審察揀別真偽,不謬取一切虛偽之法,名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不雜名精,不退名進。行人慧照諸法,不修無益苦行,一心向正道精進,名精進覺支。

喜覺支:喜即是歡喜。行人進道,有所得法,心生歡喜,不隨顛倒住正法,法喜現前,名喜覺支。

除覺支:除即是斷除。行人若斷除一切邪見煩惱時,能增長諸善根,名除覺支。

捨覺支:捨即是捨離。行人若捨棄不善之境,捨離虛偽之法,永不追憶,名為捨覺支。

定覺支:定是襌定。修道者發出襌定,慧照諸禪真偽,不妄生愛著,名定覺支。

念覺支:念即是思念。行道之人修道之際,須要定慧均等,心是何病?以何善法來對治。

八聖道,此八法是成就聖果之妙道,故名聖道。又名八正道分,不偏不邪,正見諸法實相,能達涅槃,能超凡入聖之大道,故名正道。

 

八聖道分:一.正見。二.正語。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正見:遠離一切諸邪見,凡所見悉合真理。

六祖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梵網經云:轉一切見入佛見,佛見入一切見。

正語:遠離一切邪言、妄語、綺語、惡口、兩舌,住清淨語。

正思惟:常思惟善法正道,遠離一切亂想邪息,一心思惟涅槃解脫。

正業:為法為道,離惡業(殺盜婬妄),住清淨業。

正命:遠離一切邪命,不以非法以養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