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德雜誌第230期 目錄
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 公告:::::封面內
專題:春季放生•吉祥妙益:::::::二
辛丑年九月專書研習:節操養正氣之心得:六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重點摘錄:::十四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靈遊傳真】::廿二
辛丑年專書研習班結訓【靈遊傳真】::廿六
寶德聖訓::::::::::::::廿八
奉旨著作︽行道育德遊記︾::::::三十
無極五方證道院:保調批示::::::卅四
專案呈疏::::::::::::::卅六
釋疑專欄::::::::::::::卅八
奉旨著作︽修道培心德︾:::::::四十
奉旨著作︽廉潔勤奉公︾:::::::四四
奉旨著作︽持齋•戒殺•放生︾::::四八
探索系列:澎湖之行【十五】
西衛:口業殘靈•投生貝類:::::五十
探索系列:台灣寺廟巡禮【八】
延筆:修子勤修•德蔭尊長:::::五四
辛丑年九月科期靈修士:證道玉旨:::五八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之照片::::七三│
本期雜誌之重點提示
一•辛丑年九月專書研習班:
節操養正氣之心得【本期雜誌第6頁】
二•辛丑年十二月共修&研習班結訓【靈遊傳真】:
調心:修福修慧•福慧圓滿【本期第22頁】
因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本期第24頁】
勉勵:端正心念•持續精進【本期第26頁】
三•探索系列:澎湖之行&台灣寺廟巡禮:
西衛:口業殘靈•投生貝類【本期第50頁】
延筆:修子勤修•德蔭尊長【本期第54頁】
四•託夢、善報、惡報、清廉、殺業&典故:
李知禮:殺業嚴重•歷經冥罰【本期第4頁】
王遵:弄斷鵲舌•患口齒疾【本期第5頁】
李壽:殺狗餵鷹•殺業中風【本期第5頁】
典故:一竅不通【本期雜誌第12頁】
韋泛:誤入陰間•巧得讖言【本期第13頁】
葉諸梁:福禍無定•全憑一心【本期第42頁】
田稷:為官清廉•得力母教【本期第46頁】
包拯:清廉拒收端硯•狂風驟浪頓息【第47頁】
孫邵:前業致乖舛•行善造今福【第53頁】
?典故:玄齡妻•剔目示【本期雜誌第57頁】
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
放生法會:玉旨
主旨:慈悲•喜捨•持齋•放生
宣筆:邱原章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1年2月12日
聖示:今夜恭接【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可。 吾退!
欽差太上老君 降
詩曰:春照娑婆氣象明。季傳大愛舉放生。
放流海族行慈德。生護清心福慧成。
聖示:今夜, 吾乃奉玉詔前來《懿敕寶德大道院》為頒佈【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啟建玉旨而降臨沙盤結緣。願爾諸子護持【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之大無畏精神,能夠持之以恆也。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統御萬靈,日理萬機,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台疆地區《懿敕寶德大道院》,自建立以來,神人盡心盡力,於弘法利生,常年舉辦海族魚苗之放生,蔚然善氣結集,仁心善現。
觀娑婆世界包括台疆地區,近年來頗受新冠病毒之影響,致使民生受創極深。況且諸般莫名因素,導致眾生受無常頻催,諸禍連連。雖大道普傳已久,但人心不古,忠孝節義精神低糜,道德日見薄弱,並且娑婆眾生業力大,尤其殺業怨戾之氣深重,愈積愈深愈重,大過五大正教之正氣,形成瘟害。
有鑒於此,為促進祥和氣息,讓眾生早日脫離瘟、災、禍、關卡之糾葛不清,藉護命延生之機緣,積極參與【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得
能消減殺業有門,同時培養慈悲心,愛護生命,敬惜萬物之胸懷,乃敕旨乙道,命《懿敕寶德大道院》啟建放生法會之義舉,法會日期擇定於壬寅年農曆五月十四日啟建【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
本科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設立:
福祿壽滿願功德主:每名壹拾萬元。
福壽如願功德主:每名伍萬元。
福祿功德主:每名參萬元。
福德功德主:每名貳萬元。
慈悲功德主:每名壹萬元。
仁德功德主:每名伍仟元。
放生功德主:每名參仟元。
期勉十方有緣仁人志士,能得從中著力,樂助本科【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各項功德,以常轉慈輪,人人與放生魚苗廣結善因緣,以彰揚慈悲心。本科承蒙敬護放生者,日後【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圓滿之時,憑各自發心輸誠,依天律予以論功昇賞。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壬寅年農曆正月十二日
放生殊勝的功德利益
自古以來,戰爭不息,天災人禍不斷,此皆為宿世殺業累積所致。因而本道院啟建放生法會,乃是化解自身的殺業,消減天地間怨戾之氣,進而延緩戰爭之刀兵劫。深願修子與善德輸誠共襄盛舉與贊助護持。
基本上,可救動物一命,免於被宰殺一劫。
道場之放生,放生物可得縮減畜生道業報。
道場之放生,誦經持咒迴向,加深法緣及佛緣,可得聞法而修。
本道院之放生,必須恭請仙佛為放生物啟靈說法,亦即調出放生物之【元靈】,植下佛緣,以利未來世得渡。〈參閱寶德雜誌41期〉
因為贊助、護持之故,與放生物直接結緣,未來世再轉人身而得相遇之時,可得善緣或貴人相助【慈善救濟,亦是同理】。
贊助、護持放生之功德殊勝,乃消冤解業和化解殺業之良方。
道場之放生,集結共善願力,善氣沖天,一則化解殺業,再則可以消弭天地怨戾之氣場,此即為減輕災劫之關鍵所在。
專題:春季放生•吉祥妙益
天上聖母 降 111年2月12日
詩曰:春風洗禮精神爽。季放魚苗大愛心。
放護慈仁明善慧。生機利世仁義臨。
述論:壬寅年:春季放生•吉祥妙益
欣喜!賀喜!於壬寅年農曆五月十四日,《懿敕寶德大道院》奉旨啟建【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可見天恩畀重,而且眷顧有加。
自古以來,高僧大德們極力推行放生義舉,不遺餘力。只因為娑婆眾生殺業牽纏既深且重,形成社會紛亂叢生,地方常不安寧。每隔一段長時間,這些殺業怨戾之氣,在遲遲得不到宣洩之際,便逐漸集結,在因緣際會之下,引動人間之戰爭。
戰爭之造成,除了兩國元首彼此有所理智失控之外,主要牽引之因緣,還是殺業所致,常聞:「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由此可見,殺業長期累積太多,禍患便無窮盡。
將戰爭之事,先擺一邊不言談,且論芸芸蒼生於日常生活上,肢體或臟腑,偶而亦會莫名產生傷病,有時連走路或轉個身都容易閃到腰,甚至大傷小傷,常在不經意中產生;有時突然間,身體諸症纏擾不已,此皆殺業深淺不一,索擾程度不同的緣故。
《觀世音菩薩善緣放生法》云:「放生得生,復我靈性真如。」娑婆世界,有情諸眾生,自然應該積極,藉由壬寅年農曆五月十四日,《懿敕寶德大道院》奉旨啟建之【壬寅年春季放生法會】發心輸誠樂助「福祿壽滿願功德主」、「福壽如願功德主」、「福祿功德主」、「福德功德主」、「慈悲功德主」、「仁德功德主」、「放生功德主」,或隨喜樂助放生法會。凡發心輸誠,並且慈悲心流露者,於放生法會圓滿後,上天將憑大眾發心輸誠之程度,依據天律,予以論功昇賞,獲益將不可言喻。更何況能夠勤行放生功德之樂助,平時或多或少,在殺業方面,逐漸能酌情消減。一個無欲求的放生義舉,與放生魚苖廣結善因,能持久勤行不懈,則諸災厄亦必有所遠離,此乃放生之妙益。
放生殊勝的功德利益
自古以來,戰爭不息,天災人禍不斷,此皆為宿世殺業累積所致。因而本道院啟建放生法會,乃是化解自身的殺業,消減天地間怨戾之氣,進而延緩戰爭之刀兵劫。深願修子與善德輸誠共襄盛舉與贊助護持。
基本上,可救動物一命,免於被宰殺一劫。
道場之放生,放生物可得縮減畜生道業報。
道場之放生,誦經持咒迴向,加深法緣及佛緣,可得聞法而修。
本道院之放生,必須恭請仙佛為放生物啟靈說法,亦即調出放生物之【元靈】,植下佛緣,以利未來世得渡。〈參閱寶德雜誌41期〉
因為贊助、護持之故,與放生物直接結緣,未來世再轉人身而得相遇之時,可得善緣或貴人相助【慈善救濟,亦是同理】。
贊助、護持放生之功德殊勝,乃消冤解業和化解殺業之良方。
道場之放生,集結共善願力,善氣沖天,一則化解殺業,再則可以消弭天地怨戾之氣場,此即為減輕災劫之關鍵所在。
戒殺•持齋•放生之真諦
《玉皇育德真經》:「持齋修慈悲,放生現悲行,戒殺斷惡念,血光不臨身,刀兵無因緣。」
大意如下:一位有善心的人或修道子、學佛者,必須認理歸真,始能步上光明大道。
戒殺:意即【戒除殺業】。俗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乃是邁向菩薩道的第一步;此為基本【信】念,因為不殺生靈,從此避免與眾生結下惡緣。
持齋:意即【清口素食】,實踐力行,乃是修持慈悲心;此為基本善【願】,因為不造口業、不食葷食,從此避免與眾生結下惡緣。
放生:意即【釋放生物】,積極參贊、護持,乃是展現慈悲的行為;此為基本【行】持,因為放生之善舉,更與仙佛、參贊護持善德以及放生靈物廣結善緣、深植法緣。
所謂:「刀兵劫」,乃肇因於【殺業】,小則是【刀】│動手術或意外受傷的血光之災,大則是【兵】│戰爭或殺戮之厄;是以故,堅【信】【戒殺】,發【願】【持齋】,力【行】【放生】,持之以恆,自能消除【刀兵劫】之因緣。
李知禮:殺業嚴重•歷經冥罰
參閱《冥報記》的記載。
李知禮,唐朝隴西人。少年時矯健敏捷,善使弓箭,又能騎馬。因此,射殺很多禽獸,有時去捕魚,抓到的魚不計其數。
貞觀十九年,他得病幾天就死了。死後見到陰差,帶他到地府。閻王命令道:「派你去討伐賊寇,許勝不許敗。如果失敗,就殺了你。」與李知禮同去的有二十四個同伴,只見賊寇多得不見邊際,塵土飛揚,李知禮等寡不敵眾而敗陣。
此時,李知禮鼓舞同去的人,然後回馬衝殺,向賊人射了三箭以後,賊人稍有退卻,他又射五箭,賊人潰敗,四散奔逃。打勝仗後,李知禮參拜閻王,閻王責問:「雖然打退賊寇,為什麼開始時會敗退?」令人以麻繩捆綁頭髮和手足,讓他們躺在一塊大石上,上面又用一塊大石壓著輾磨,前後輾磨四個人,身體全都潰爛,輪到李知禮,他大叫喊冤,閻王聽後,就把他釋放。
過了三天,李知禮往西北方向走,進入一處有牆的院子,只看滿院的飛禽走獸,不計其數,都來向他索命。李知禮曾射死一隻母狗,只見這隻母狗來咬他的臉以及身體,以致滿身傷痕累累。又來三個大鬼,每個都有一丈多高,都來剝他的皮肉,分給那些禽獸吃,奇怪的是那皮肉剝完又再生,生完再剝,經過三天的折磨,他真是痛苦難忍。結束後,大鬼和禽獸們忽然不見蹤影。
李知禮趁機跳牆逃跑,往南奔跑,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就覺得身體很輕,好像一跳就能走千里似地。這時又有一個鬼從後面追上他,拿一個鐵籠子把他罩上,只見無數條魚都來咬他、吃他,吃完了,鬼就回去了,那些魚也不見了。
李知禮家以前曾供養一個和尚。這個和尚比李知禮早死,和尚為李知禮去掉籠子,又拿出三顆白色藥丸,讓他吞下去,然後叫他趕快回家。
李知禮回來後,看見自家的北面有一個大坑,坑裡有矛槍立在那裡,過不去,又看見侄女和奴婢們抬著一個箱子,箱子裡都是用絹絲串的錢,另外放了一些飲食,在坑的東北面。此時,北面出現一群鬼魂挺劍而來。李知禮驚慌失措,只好跳到坑裡。因此,李知禮驚醒。從死到蘇醒共計六天。後來問家人,才知道那是侄女拿著冥錢和飯食為李知禮祭奠,當時看到卻是絹和銅錢。
王遵:弄斷鵲舌•患口齒疾
參閱《宣室志》的記載。
原文如下:
唐王遵者,河內人也。兄弟三人,並時疾甚。宅有鵲巢,旦夕翔鳴,忿其喧噪,兄弟共惡之。及病瘥,因張鵲,斷舌而放之。既而兄弟皆患口齒之疾,家漸貧,以至行乞。
大意如下:
唐朝的王遵,河內人。
有一天,兄弟三人,同時生病,而且很嚴重。
宅院裡有一個喜鵲窩,喜鵲從早到晚飛翔鳴叫,兄弟三人覺得太喧嘩,非常生氣,而且都討厭牠們;等身體痊癒以後,捉捕這窩喜鵲,並弄斷牠們的舌頭,再釋放走。
經過一段時日,兄弟三人突然都得了口腔和牙齒的疾病,家運日漸衰弱,家庭也一天天貧窮,到後來只好討飯度日。
解析:病業,大都是殺業的因果業報,亦是提醒我人的慈心。病癒之後,又造作弄斷喜鵲的舌頭,亦是殺業,因而又得病業,且因一窩喜鵲,猶如一個家庭,更導致家運衰微。
李壽:殺狗餵鷹•殺業中風
參閱《太平廣記》的記載。
唐朝交州都督李壽,貞觀初年,罷職回到京城的府第。
李壽喜好打獵,飼養很多的獵鷹。曾經宰殺鄰居的狗來餵食獵鷹,不久他就生病。病榻中,看到五隻狗來索命。李壽對牠們說:「殺你們的是奴僕通達,他有罪,並不是我的罪過呀!」
狗說:「通達怎麼能擅自作主呢?況且我們也沒有偷你的東西吃,僅從你家門前經過,就隨便殺了我們。如果不償命,還是不放過你。」李壽認錯,並願意為牠們追福,其中四隻狗同意,有一隻白狗不答應,說:「你無辜殺我,趁我未死之時,你就生割我的肉,每割一塊,我就痛苦不堪,回想你這樣的狠毒,怎麼能饒過你呢?」
不久,看見一個人,替李壽求情說:「殺了他,對你也沒有什麼好處;放了他,讓他給你追福,不是很好嗎?」那隻白狗才同意。
過了一會兒,李壽蘇醒,但已患了中風偏癱的病症,四肢不靈,於是為狗超薦追福。後來,李壽的病情最終也沒有好轉。
辛丑年九月專書研習:節操養正氣之心得
│民國110年11月21日
永林
壹•修行之基本概念:
一•陰惡&陰騭〈如:文昌帝君陰騭文〉
A•陰惡:
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在於不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稱之為:陰惡。
漢•王充《論衡•禍虛》:「韓非、公子卬有陰惡伏罪,人不聞見,天獨知之。」
B•陰騭:
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在於默默行持,自己心安理得,稱為:陰騭。
二•殘靈&元靈
A•原因
殘靈:世人造作不良或惡劣之言行或行為,被地府切除或多或少之部份靈,稱為:殘靈。
元靈:世人造作良好或善良之言行或行為,凝聚能量之部份,稱為:元靈。
B•影響
殘靈愈多:福報&文昌功名愈少、運程&身體健康愈差。
元靈愈多:福報&文昌功名增加、運程&身體健康愈佳。
C•行善&修持之調整
自修行善,猶如自轉善因&共善〈共修、慈善會〉,猶如公轉善因,產生正能量,累積善功德;是以,上天予以賞善,即是增福、增祿或增壽。因此,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行惡,猶如自轉惡因&共惡,猶如公轉惡因,產生負能量,累積惡過罪;是以,上天予以罰惡,即是減福、減祿或減壽。因此,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D•冥府:善報&惡報之懲處
a•善報:戒惡行善,首先必須懺悔、戒惡,立下願力,開始行善。
若是願力不堅,亦即善願力不足以平衡業力;是以,時有業力浮現。針對修子而言,先讓業力浮現,一則消業,二則三天主考仙官測試堅心,逐步予以減輕;若是先給予福報,惟恐福報顯現,又再造業。
天律賞善:日日行善,司命真君呈報三官大帝備案,籍錄「人爵」,三年始賜福。
地府作業:百年歸空之後,依功德力至聽經所、聚善所修持神道;或轉世富貴人家,以獎賞其善。
b•惡報:行惡不斷,既不懺悔,也不戒惡,惡行不斷。
一般而言,因有父母積德&自己福報,等待業力大於善力,始有災禍之浮現。
若是先讓福報浮現,一則消福,二則三天主考仙官測試堅心,因為順境,惡行惡性不改,常又再造業。
天律罰惡:日日行惡,惡貫滿贏,司命真君移交地府備案,籍錄「鬼爵」,三年結算,始降災殃。諸如:官司、意外、牢獄之災。
地府作業:根據三尸神&日夜遊神之記錄,予以降低福報,惡行乃由地獄懲罰,惡報則判處來世貧窮困厄,以勵其志。
是以,《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奉勸世人說:「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貳•節操之定義:
一•聖賢之定義:節操
節操,亦即是志節以及操守。依字意而言,乃是良心、同情心、正義感等等的褒義詞;無節操就是沒良心、無氣節、不要臉等等的貶義詞。
忠&義,廉&節,皆是一體兩面。一是行為表現的造作,一是心念反應的呈現。
【原文】《論語•里仁第四》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譯文】孔子說:發大財,做大官,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能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絕不接受。貧窮和低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不能用正當的方法去拋掉它,君子絕不擺脫。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去成就他的聲名呢?君子就連一頓飯的時間也不會違背仁德,在倉促匆忙的時候也是一定存有仁德,即使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這就是表現節操的極致。
《說苑》說:沒有地位與錢財,不是賢士的恥辱;品格不突出,才是賢士的恥辱。賢士並不是喜歡死亡而厭惡生存,也不是厭惡富貴而喜歡貧賤,按照正當的方式,尊榮富貴落到自己身上,賢士也不會推辭。這就是賢士對於節操的看法。
《天上聖母經》云:「大清廉,獨伯夷。世俗人,爭求利。不貪婪,古今稀。」世人既喜歡發大財,也愛做大官,兩項都不要的,幾乎很少,但是只有伯夷、叔齊不貪婪,而且避開而隱居;是以,稱為:大清廉,亦即是表現節操的極致。
二•經典之定義:節操
《桃園明聖經•節訓第五》:「著忠良,竭力匡衡,孝順無改。廉潔不亂心田,節義臨危不敗。」《明聖經》的大意,著重在「忠孝廉節」四字。主旨在教人彰顯忠貞賢良之美德,盡心竭力,扶佐國家,匡正時局;而且孝順父母,不改孺慕之心。崇尚清廉高潔之品行,不苟不貪,不受聲色貨利來擾亂心田。持大節,守大義,即使身臨危難,也不會敗壞操守〈節操〉。
《桃園明聖經•節訓第五》:「人之節,如竹又如月,廣大與高明,圓融更清潔。一生直不彎,挺挺欺霜雪。一勁參天秀,舞風弄明月。」大意是,人的節操,有如霜雪中的翠竹;又如天空中的明月。貞節清白的人,如月之高明,普照廣大的宇宙和山河大地,十分的圓融晶瑩,看來更加清朗皎潔。他的志節,一生如翠竹般正直不屈,挺挺矗立於霜雪之中;堅韌又如參天的翠竹,迎風而舞,戲弄著明月,自然又瀟灑。
《桃園明聖經》:「節如竹,竹有筠也。如月,月有度也。非筠則溷,非度則昏。古今大節不踰者,於義殆盡。」大意是,談到「節」字,節操就像竹子,因為竹子有堅韌的皮;節操又像月亮,因為月亮在運行時有一定的速度和軌道;竹子如果沒有堅韌的皮,就會雜亂不能挺直;月亮如果不依照軌道速度運行,就會混亂出問題。從古至今,有偉大節操而不踰越正道的人,都是在「義」字上,盡心竭力,以成就大節、大義。這就是仙佛對於節操的形容。
參•節操之要點&故事:
第一個要點:無功不受祿
對別人有貢獻,接受別人的報酬,這是公平的;無功而受惠,在賢士看來不是正道,而且不屑於接受。
孔子:無功不受祿•確保高節操
孔子去見齊景公,景公想把稟丘這個地方送給他,孔子辭謝不受。
孔子出來後,告訴學生們說:「我聽說君子有功才受祿,現在我遊說齊景公,他不接受我的主張,卻想把稟丘送給我,他真是太不瞭解我了。」
第二個要點:損害人格的事不做
一•曾參:不貪非份•保全節操
曾參穿著破舊的衣服,正在耕田。
魯國國君派人送給他一塊封地,說:「請用封地的收入為您添置衣服吧!」
曾參不肯接受,使者反覆來了好幾次,他還是不肯接受。
使者勸道:「先生沒有向人家索取,而是國君主動送給您的,為什麼不肯接受?」
曾參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東西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饋贈別人東西的人,就會對接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而輕視人。即使國君送給我土地而不輕視我,但是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因此,曾參最後還是沒有接受魯國國君的封地。
孔子聽說這件事,誇讚道:「曾參的應對,足以保全他的節操。」
曾參不接受饋贈,為什麼能保全人格呢?俗話說:「吃人的嘴軟,用人的嘴短。」接受國君的饋贈,對國君施行不合理的政策就不好意思批評或勸諫了,對國君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不敢拒絕了,勢必會喪失獨立的人格。對君子來說,這是絕對不做的事。
解析:許多人受人所牽制,以致貽誤一生,皆是因為貪得非份之利。
二•子思:人到無求•品德自高
子思住在衛國時,穿的是沒有外衣的破棉襖,二十天只吃了九頓飯。
田子方聽說後,派人送給他一件白狐皮做的衣服,擔心他不肯接受,說:「我借東西給別人,馬上就會忘記了;我送東西給別人,就好像丟掉了一樣。」意思是說,不會放在心上。
雖然是如此,子思還是辭謝不肯接受。
田子方說:「我有,你沒有,為什麼不接受?」
子思說:「我聽說,隨便給人家東西,猶如東西丟到水溝裡。我雖然貧窮,還不忍心把自己當水溝,所以不敢隨便接受饋贈的東西。」
第三個要點:違反道義的事不做
子罕在宋國擔任執政大臣時,清正廉潔,深得民心。
有一天,一個農夫耕地時,挖到一塊寶玉,就將它獻給子罕。
子罕說:「我不能接受你的寶玉。」
農夫說:「這是我的寶物,請您收下吧!」
子罕笑說:「你把寶玉當作寶物,我卻把不接受別人的贈物當作寶物!如果我接受你的寶物,我們勢必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
解析:子罕把不接受別人的贈物當作寶物,就是節操的表現。
第四個要點:燙手的財物不拿
用違反法律道德的方式賺錢,可能受到懲罰和譴責;是以,燙手的錢,賢士肯定是不拿的。有的錢雖然沒有違反法律道德的嫌疑,卻隱藏著難測的風險,賢士也是不拿的。比如:
山濤是西晉的名士,為魏晉之際的「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尚書之職,後來辭職回鄉奉養老母。陳郡的袁毅擔任縣令時,貪汙行賄,不擇手段。他送給山濤一百匹絲布,山濤不想表現得與別人不同,接受了這些絲布,卻把它們藏在閣樓上。
後來,袁毅事跡敗露,凡是接受他賄賂的人,全都受到調查。山濤從閣樓裡取出絲布交給調查的官吏。這些絲布存放了好幾年,上面佈滿灰塵,而且絲質變壞了,印封卻仍如以前一樣,沒有打開過。調查的官吏認為山濤是清白的,山濤也因為自律而沒有被袁毅的贓物燙到手。
第五個要點:視節操如生命
齊國子蘭子,在白公勝手下當幕僚。白公勝準備發動政變,告訴子蘭子說:「我準備在朝廷幹一件大事,希望你能協助配合。」
子蘭子說:「我跟隨你做事,卻要跟你一同謀殺國君,是幫助你做不道義的事情;若是害怕危險而離開你,則有逃避患難之嫌疑。所以,我不跟你一起謀殺國君,以保全我的道義;而且我會在你的庭院裡自殺,以成全我的節操。」
子蘭子說完,立即走到庭院中自殺。
解析:品德高尚的君子,將節操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第六個要點:修子之節
其他尚有各種節操,父之節,如:竇禹鈞&子之節,如:鄭成功。
忠臣之節,如:岳飛、文天祥&不忠之節,如:秦檜、洪承疇〈洪承疇: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
A•案例
一念真善,諸佛護念。以修子而言,守戒就是守節,不遵守戒律就是失節。
宋朝光孝寺的安禪師,在禪定中見到兩位出家人,倚在大殿廊下的欄杆在談話,起初談話時,旁邊有天神擁護。可是沒多久,天神走了;再過了一會兒,來了一群惡鬼,環繞著這兩個人吐唾沫。這兩位比丘談完話,轉身就走了,只見這群惡鬼怒沖沖的,拿個掃把就跟在這兩位比丘後頭清掃他們的腳跡。
安禪師看得一清二楚,覺得莫名其妙,這是什麼原因?事後,他找這兩位比丘來詢問,他們兩個人被禪師這麼一問,才回想起來當時的談話內容。起初,這兩個出家人先是談佛法、談修行,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之後,接著就談到世間的事情,然後再談到信徒的財物供養等名聞利養。所以天神走了,惡鬼就來了。因此,我們起心動念,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一念惡生,護法退開,惡鬼環繞。
安禪師聽後,心生覺悟,從此再也不談論世間事,也不敢妄語,非佛法而不談,因此他死後舌根不壞,舌頭柔軟如紅蓮華瓣。是以,我們應有所警惕,認真努力修學,以提升自己的境界。
備註:《戒經》說,一個人如果犯戒,你走在三寶之地,不管走到哪裡,都有鬼跟在你後面掃腳跡。因為你犯戒就是個臭人,恐怕你一身的不淨會沾污了三寶地。
B•案例
後學在《辛丑年十月共修法會之心得分享》提及五個出家眾的修行過程,在地府閻王的看法是如何的審判《刊載於《寶德雜誌第229期》:
元魏之時,洛陽城中的崇真寺有一位惠凝和尚,死了七天後,又活了過來。他說:「閻羅王在查閱案卷時,發現弄錯了名字,所以把我釋放回來。」惠凝還詳述在地府見到的情形,如下:
第五個是靈覺寺的寶明和尚。自己說:「出家之前,曾做過隴西郡太守,建造靈覺寺,之後棄官出家修佛。雖然平常不坐禪誦經,卻能按時禮拜。」閻王說道:「你擔任太守的時候,違背情理,貪贓枉法,假借修造寺廟為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這座寺廟的建成,絕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用不著自我表功。」因此,寶明和尚也被交付有司,送進暗黑的屋子。
解析:道場,就是「道長」,是一個修道以及談論真理大道的地方。是以,修子進入道場,應該專心修養心性品德,盡量避免談論俗事、政治以及和修行無關的事情,才是「遵守修子的節」。
肆•結語
以後學的淺見,忠&義,廉&節,皆是一體兩面。廉指行為的造作,節指心念的表現。是以,《桃園明聖經•節訓第五》云:「人之節,如竹又如月,廣大與高明,圓融更清潔。」人的節操,有如霜雪中的翠竹,又如天空中的明月,受到天地鬼神的尊重;是以,士農工商皆應培養節操,尤其是修子更應信受奉行,以使元靈不受污染而保持潔淨明亮。
典故:一竅不通
參閱《說苑》的記載。
宋國有一位醫生,名叫文摯,醫術高明。
有一日,龍叔上門故意找碴,說道:「聽說你的醫術高明,我有一種病,你能治好嗎?」
文摯問道:「你有什麼病?」
龍叔回答:「我的病是:一鄉的人稱讚我,我不會感到光榮;一國的人誹謗我,我不會感到恥辱。得到什麼,我不感到高興;失去什麼,我不感到憂愁。我把活著看成死了一樣,把家財萬貫看成一貧如洗。把人看作畜牲,把自己看作他人。住在自己家裡,好像住在旅店裡;看自己的家鄉,好像看待蠻荒部落。總之,高官厚祿不能引誘我,嚴刑峻罰不能威脅我,興衰成敗無法改變我,喜怒哀樂也不能感動我。我無法服務君王、結交朋友、感化妻子、領導奴僕,這是什麼病呢?」
文摯心裡明白,叫龍叔逆光站立,自己從暗處仔細觀察,看了很久,才說:「我發現你的內心已經很清明,只差一點點,就快成聖人了。雖然你的七竅已經通了六竅,可惜『一竅不通』。是以,我沒有辦法治好你的病。」
韋泛:誤入陰間•巧得讖言
參閱《前定錄•韋泛》的記載。
大歷初年,韋泛調任金壇縣尉之職,順道到吳興遊覽,臨時把船繫在靠近興國佛寺的岸邊。當時正是正月十五日,善男信女們紛紛到佛寺參拜禮佛,韋泛看在眼裡,也想上岸去禮佛,不料卻暈倒在地,突然猝死。縣吏和捕快來檢驗,發現他還有氣息,過了一夜後,他又甦醒了。
韋泛醒來後,敘述如下:
韋泛看見一個官吏拿著公文走過來,說:「府司調你去。」於是韋泛就和他同行,走了大約十多里地,來到一座城市,警衛森嚴,進城以後見到的大多數是逝世的親戚舊友,來來往往。
韋泛吃驚地問說:「這是什麼地方啊?」
官吏說;「這不是人間。」韋泛這才明白自己已經死了。
不久,見到幾個騎馬的人一路呼喝而來,其中有一人身穿官服,容貌偉岸,韋泛定睛一看,原來是故人。那人吃驚地問:「你來這裡做什麼?」韋泛說:「被官吏所調。」那人說:「我是主管召魂的業務。不知道調的是你。」查閱簿冊後,說:「哈!錯了!要調的人並不是你,是兗州金鄉縣尉韋泛。」馬上呵斥冥吏趕快送韋泛回陽。韋泛心情放鬆,並倚仗他是故友,趁機拜託他透露官祿和壽命。那人就偷偷地吩咐一個冥吏把韋泛帶到另一個院區,讓韋泛站在門外。官吏進去不久,拿著紅筆走出來,在韋泛的左手寫道:「前楊復後楊,後楊年年強,七月之節歸玄鄉。」
寫完後,韋泛就被帶離開,原先調韋泛的那個官吏又送他回人間。甦醒後,韋泛把他經歷的事一一敘述出來。一個叫法寶的和尚很喜歡聽一些奇聞異事,把韋泛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問得清清楚楚,並傳開來。
六年後,韋泛調任太原楊曲縣擔任主簿。任滿回到京城,正好遇到親屬同鹽鐵使有舊交情,就推薦韋泛擔任楊子縣巡官。在職五年,建中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準備赴京選官,突然暴病死在廣陵縣的旅舍,那天正好是立秋日〈七月節〉。
解析:佛家云:「前世因,今世果。」除非是積德深厚或積惡如山者,司命始得更動。大抵而言,世人的婚姻、富貴、功名、子女、壽元等,乃前生註定,非人力可以隨意改變的。
寶 德 園 地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重點摘錄
│民國111年1月9日
懷竹
今天是《寶德大道院》舉辦的「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也是辛丑年的最後一場共修法會。法會前一天,很多居住於外縣市的師兄姐已經搭車返回道院,整理法會供品、香花、水果,還有整個環境的清潔。然後參與週六的鸞期,下午的鸞期,首先安排《地藏懺》,然後開始扶鸞;晚上的鸞期第一節課先靜坐,然後開始仙佛扶鸞。鸞期結束後,大家就依照明天共修的參與人數,佈置大殿的桌椅、經典、雜誌、小燈,莊嚴共修道場。週日法會當天,入場的修子以及善信大德還是一樣需配戴口罩、量體溫,雖然暫時不需要使用隔板,中午用餐還是改為便當,統一由天廚組準備,坐在自己座位用餐,飯後並做好垃圾分類整理,回收可利用的資源。上午,禮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稍休息之後大家讀誦《天上聖母經》整本、《阿彌陀經》及唸觀世音菩薩聖號二十分鐘,午供則恭請菩薩施食給靈修士。中午用餐過後,暫時休息一段時間,然後進行靜坐課程約半小時,調節身心靈。下午的課程,則由吳師兄心得分享。最後則是讀誦《彌勒慈尊禮讚文》、禮佛,以簡單隆重的圓功儀式來圓滿今天的共修法會。後學摘錄重點如下:
一•上午:吳師兄心得分享
無極皇母大天尊、院尊關恩師、副院尊觀音菩薩恩師、彌勒菩薩恩師、龍王護法恩師&各位師兄、師姐大家早安!昨天晚上鸞期,陳師姊看到仙佛已經評定修子辛丑年的分數,用心的部份加深,德性的部份就會往上增,善德也會累積,仙佛可能幫修子增福。如果跟去年比較的分數降低,可能是日常生活當中有小細節疏忽,可以去思考改進。昨天晚上下課後,大家在客廳討論分數的部份,皇母大天尊、彌勒慈尊恩師也在傾聽我們的討論,大家把握機會往上增。《天上聖母經》記載,聖母功果圓滿,金童玉女來接她,玉帝賜封「天后娘娘」果位,即是天爵。孟子說過對天爵、人爵的看法。他說修仁義忠信,樂善好施,就是在修天爵,當官的官位就是人爵。又說古代的人修天爵,水到渠成,獲得人爵,而現代的人得到人爵,卻拋棄了天爵,最後就是取其滅亡而已。是以,在仙佛的眼光中不是以人爵為主,天上的官職爵位就是修行後的元靈所蒞任。世人有過,切除殘靈,殘靈去修行提昇後變成元靈,還要經過訓練才能派出去寺廟擔任神祇。神祇有固定的公務,也要庇蔭當地的百姓,所以祂們很忙。我們去恆春地區參訪一間武聖殿,仙佛對陳師姐說祂等我們很久了,因為結緣完畢祂還要去山區忙公務,原來這間仙佛還要管轄山區的部份。是以,不能以廟宇的大小而有所分別心。只要修行,浩然之氣的正氣能量就會提昇,就是在修天爵。如果修天爵,功果會一直累積,如果有所祈求,一直分散功德,天爵就會降低,所以都是自己的決定。
紀曉嵐的《閱薇草堂筆記》有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的朋友在地府當冥官,他們之間一問一答共七點。第一•聽說人的命運生前註定,有這回事嗎?冥官說:「是的。人的窮困亨通,福祿壽元都是定數,根據因果地府已經定好了。」唐朝李林甫,仙人問他要人爵還是天爵?他選擇要人爵,最後當官隨境而轉,造作眾惡。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金闕擔任上相,就是天爵。所以,修行就是不要隨境而轉,保持初心。
第二•人的命運有定數,能改變嗎?冥官說:「大善可以改變命運,大惡也可改變命運。」
第三•改變命運的機運由誰決定呢?冥官說:「命運由自己決定,鬼神沒有權力干涉。」
第四•因果報應的問題,有時很靈驗,有時卻不靈驗,這又是為什麼?冥官說:「因果有時很難論斷,一般是根據一生的善惡。有的人行善,為什麼命運還是沒改變?因為還有多生的罪惡,導致還是沒辦法改變命運。但是行善累積到一個程度,終究還是會改變命運。所以,需要依據宿世的善惡來評斷。」
第五•同樣的善與惡,為什麼每個人所受的果報不一樣?冥官說:「好比兩個人同樣升官,升一級,因每個人的等級不同,增加的俸祿也不一樣。每個人修行的程度不一樣,各自努力種福田,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第六•人世間的窮通禍福,為什麼不先讓人知道呢?冥官說:「如果大家都知道過去世因果,就無法知道你待人處世的言行與態度,也會起很多爭端。」是以,很多東西一直放在心中的話,就會有病因,修天爵也一樣,很多東西要看開,不要一直把東西放在心裡。
第七•為什麼偶而上天會透露一些因果,讓世人知道呢?冥官說:「每個時代都有人去投胎輪迴,結果還保留有前世記憶,表示地府有安排,藉此機會給人們一 些警惕。」
上次提到舉薦賢才,教育界有舉薦賢才的機制,舉薦得當的話,推出一位好的校長也是教育英才的好契機;若是社會一般公司行號的話,就較為欠缺舉薦的機制。出使探索公務,發現前世因果有善根或善德的基礎,尤其是儒家系統經過累世的薰習有根基,修行提升的比較快。
戰國時代,魏文侯招募賢才很積極,子夏夫子到西河去建立學堂,子夏講課五十幾年培養人才很多;所以,魏武侯後來任用很多人才,大都是西河學派的學員。子夏夫子的轉世者,曾經來過本道院結緣,他是德國的克洛普教授。有一年,他來道院跟大家結緣,後來回國之後,調升為德國孔子學院的院長。
鸞堂的關聖、儒家的孔聖都很注重倫理道德
,但是講因果比較少;所以,仙佛叮嚀三教的道理都要圓融。從歷史記載中看到,很多清朝官員都是出家人來投胎,一來了斷因果,二來仙佛讓他們換一個身份造福百姓。乾隆皇帝下江南巡察
,在運河看到很多船來來往往,問身邊一位和尚:「這些人在忙什麼?」和尚答:「一個忙名、一個忙利。」可見在高僧大德的眼中只有這兩種區別。所以,要用倫理道德做基礎,深植意識,否則投胎轉世後還是可能胡作非為。
紀曉嵐在《閱薇草堂筆記》中提及:「有一個女子很早結婚,但是不到二十歲就守寡,單獨一個人住在破茅屋,賺些少許的錢維持家計,又點當家裡的器物換錢,撿拾一些破瓦罐來使用,堅志活到八十幾歲才過世。紀曉嵐為老婦寫家譜
,但是她早已忘記丈夫的名字以及娘家的家族情況。相傳她十二歲時隨母親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家本來有狐狸精,晚上扔瓦片石塊砸窗戶,屋上有個嚴厲的聲音說道:「這裡有貴人,你們不要胡鬧。」這大概就是孟子所說的「天爵」吧!她可能是再來人,來人世間了斷因果,是有天爵的,所以是有神明保佑的。
出使探索公務,參訪寺院,陳師姊常問:「師父!你們過午不食嗎?」大部份都是過午不食,少數因為勞動一整天,所以師父說三餐可以吃。佛陀有定規戒,天人是早上日出時用餐,中餐時是佛陀用餐,下午傍晚時是餓鬼道的吃飯,所以佛規效法早上、中午吃飯,晚上不用餐,否則發出聲音打擾到餓鬼道的眾生,可能引起擾動,所以佛門規定只吃兩餐。迦留陀夷尊者,有一次夜晚去一位女施主家化緣,晚上有閃電閃過,因為尊者皮膚黝黑,女施主驚疑是鬼,隨即暈倒地上,造成婦人流產。後來,佛陀得知,規範僧人不可在中午過後出門乞食。鬼魂都在晚上出來遊蕩,所以晚上盡量不要外出遊蕩,否則很容易招感,尤其是修行人有光,更會受到干擾。謝謝!
二•下午:吳師兄心得分享
皇母大天尊恩師、院尊關恩師、副院尊觀音菩薩恩師、彌勒菩薩恩師、龍王護法恩師&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午安!佛門有訂規戒,過午不食。《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記載,過去有十七位比丘要去化緣,聽到一群婦女講他人是非,於是感到厭惡而不去化緣。後來又到其它地方化緣,當地人問:「為什麼到中午了你們還在化緣呢?」後來,佛陀規定「非時」不可化緣。以前,我知道有的團體工作繁多,因為都要忙到晚上很晚,可以吃三餐,所以各團體規定不太一樣。
接著,我們針對「深入經藏」來討論。「經藏」是聖神仙佛的結晶,阿難集結經典,開頭都說:「如是我聞」,表示這是他親耳聽到的,不是自己講的,可見非常謹慎。每一場法會或共修法會,接近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有午供,陳師姐常見到靈修士會拿一個缽,唸佛號以及繞佛,然後菩薩就會予以施食。
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有一次,他夢到一個地方,感覺很熟悉;後來出門尋找,遇到一位婆婆在祭拜,一問之下,原來在祭拜已經死去的女兒,日期竟與他的生日同一天。到她的房間一看,老婆婆過世的女兒寫的文章,竟然跟自己寫過的文章一樣。可見前世讀了很多經典或書籍,不管是儒釋道都可以在今世應用自如。靈修士靈修可以植入靈識,將來投胎轉世可能會繼續走修持的路。有一次,做夢到水晶府,看到陳師姊的小孫女的靈在水晶府裡讀英文,她本來不喜歡讀英文,竟然也開始慢慢喜歡接觸英文,可見有時候我們自己喜歡讀經或閱讀善書,或許是仙佛開啟我們某一部份的智慧。
「信、願、行」三項,信要擺第一,依據經典才會有願力,去行持才有功德力。「信為道元功德母」,表示有信才會有願,有願才會有功德。舉一個信的故事,有一個業務員小李跟老闆打小報告。老闆問原因,小李說小王跟競爭對手的公司主管吃飯被他看到,他們兩人看到我出現,馬上就不講話,可能會把公司的機密洩露給對方公司。老闆聽了很緊張,於是把小王叫來嘉勉,答應年底升他為業務主管。經過幾個月之後,小李又跟董事長說小王又去跟對方公司的業務主管吃飯,兩個聊得很愉快。因此,老闆憤而藉口把小王開除,小王離開公司後,老闆就把小李升為業務主管。因為很多業務員跟小王不和,有些業務員辭職,所以導致營業額愈來愈糟。有一天,老闆去拜訪競爭對手的公司,負責招待的業務主管就是被資遣的小王,小王忍不住問老闆當初說要提拔我,怎麼又資遣我呢?老闆只好據實以告,小王笑說:「您真的誤會了!那是我大學同學,真的就只是敘敘舊啊!」
至於君臣之間的互信,這裡有個例子,春秋時代孔子的弟子:子路,他很勇敢善戰,被魯王派任當官。有一次子路派人挖掘河渠,他看到民工有的很貧窮,所以從家裡拿出一些糧食煮成稀飯,提供民工食用。孔子聽到後,馬上派子貢去責問他,然後把那些稀飯全部倒掉。於是子路氣沖沖的去問孔子:「老師您不是提倡為政要施行仁義嗎?您這樣做前後不是矛盾嗎?」孔子說:「我以為我講的道理你都懂了,百姓飢餓你不去跟君王請示開放糧倉,卻拿家裡的糧食私自給百姓吃,這樣是彰顯自己的仁義,而不是宣揚君王的仁義。說不定你將會受到君王的處罰啊!」不久,果然魯王派人來責怪子路,是否想私自爭奪百姓對你的信任呢?所以,孔子馬上離開魯國。
後來,孔子在陳蔡地方餓了七天,只採野菜食用。子路說:「老師您曾說,做好事的人,上天會賜福,行惡的人,上天會懲罰。莫非您還有疏忽之處?不然為什麼老是遇到困頓呢?」試想,饑餓之事是否與倒掉稀飯而浪費糧食有關?
同樣的道理,早期有一位同修到友堂募款,你去募捐的時候友堂會怎麼想?所以不可以去其它團體跟人家募款或拉人入道場,這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友堂誤解。在學校體系服務,好行功立德,方便推廣道德教育,而在一般公司就難以推廣。所以,趁還在學校服務期間,努力推廣道德教育,讓學童植入道德教育的教化,功德無量。在教育界推行倫理道德,來世在儒門、道門進步就快,所以要把握行持的機會。
再來講「經與道」的關係。樹木生長方向由風決定,人要成功的方向由自己決定,學道你要有正信,然後慢慢去規畫執行。經典是指引修行的方法,幫人解釋經典、法理,功德無量。根據經典中聖賢講的話去身體力行,有所體悟後變成自己的含藏。孔子、孟子、佛陀走過這條修行路,有深入的證悟,所以稱為「聖、佛」,有所體悟而還沒有圓滿的,稱為「賢」。所以,學道在學校而言,教導學童學習,導之以正道。在學校有教師、導師,導正學生的舉止言行,叫班導師。所以,學校的教育很重要。我們探索公務,到恆春地區的一間佛寺參訪,接待的師父提到創寺師父把佛寺捐給某個佛教團體,後來開始辦理佛學研習營。因為現代的學生好動不穩定,很多老師累壞了,有些老師則失去信心;所以利用寒暑假來佛寺學習與充電,回學校後繼續衝刺教導學生。
《王鳳儀言行錄》提到王聖人沒有讀書,而且不認識字,他在大陸的鸞堂代天宣化,王聖人聽人講課,聽到「忠」,他就去努力研究牧牛,把牛養得肥壯,以對得起主人;聽到「孝」,聽完後把他爺爺背回家奉養盡孝,努力工作,行持孝道。後來,他盡心盡力行持,開悟之後,得到神通力,人來他一看就知道他身體有什麼病。由此可見,由心裡面去行道,結晶的時候就自然開花結果。
學道要涉獵各種經典,諸如: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佛家經典:《金剛經》&道家經典:《桃園明聖經》、《天上聖母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等,若能夠拿其中的一字一句來奉行終生,不但有功德,也會有成就。
陳師姊把仙佛去年對修子考核評定的分數公佈在佈告欄,昨天晚上,外縣市的同修就很認真研究,有人分數跟去年差一點,可能是小細節有所疏忽。是以,行持或行道要用心去體悟,努力去力行經典的一字一句,就會形成一果;因此,修道的「八百果」,簡單的說,就是累積八百項持之以恆的優點。
六祖慧能禪師也一樣不識字,他聽人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突然開悟,可是我們讀一輩子的《金剛經》還是沒領悟。「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是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表示學佛、學道全憑一點真心,不立文字說明。
我們學道之後,若有把握機會,可以隨口勸化週遭的親人或朋友,或者講述倫理道德的重要意義,亦即是隨緣勸化。
去年,我們推動「大道心德」,發現同修的宿世元靈調升的很快,表示「萬法由心生,萬念由心起。」心起邪念,就會造惡,心生善念,功德就由此產生。舉例而言,過去有一個人丟失一隻雞,他每天看到鄰居,就覺得他像偷竊雞的人。不久,真正偷雞的人被逮到了;他又回頭看鄰居,突然發現他不像小偷。因此,表示一切都是「心」在主宰。
大道心德的行持方法,後學提出有兩項要點,如下:一•從心改革,二•從心力行。
一•從心改革:
要從心懺悔開始。目前共修法會,院尊關恩師都有安排拜懺,諸如:《八十八佛寶懺》、《大悲懺》、《地藏懺》等。此外,還要每日三省吾身,王鳳儀夫子教人用懺悔過錯的方法來去除百病,用行善記錄簿也可以來反省自己每天的言行,從心戒惡,洗心革念。
二•從心力行:
又分:從心學理,學習法義,從心行善,從心悟道。
參加擴大共修班的學道與行持,仙佛開一條光明大道,我們看到同修的宿世元靈有在調升;由此看來,我們的同修有在成長。仙佛依照天律,一定有標準,善德一定要累積到一個程度,才會賜予福報。希望明年能繼續互相勉勵,大道心德在「心」上下功夫。
學道一定要從經典、善書下手。由於因果清算,病毒肆虐,希望新春期間大家要特別小心,不要隨便去逛街,盡量避免去人潮多的地方;利用過年之期,在家多看一點善書。謝謝!
三•下午:洪校長心得分享
無極皇母大天尊、院尊關恩師、副院尊觀音菩薩恩師、彌勒慈尊恩師、巡天都尉恩師、護法神恩師&師兄師姐大家好!今天是今年共修法會的最後一場,今天吳師兄講的很好,把他心裡學到的東西無私地分享出來,尤其對於修行的方法。修行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疫情漸漸嚴重的時刻,大家從早來道院薰習,成長道業。
昨天晚上公佈去年學習用心的成績,我看到有的人成績成長非常多,令人讚嘆!可見平常很認真,發自內心的願力。昨天晚上,我要離開的時候看到有位師兄很晚了還在幫忙,早上來的時候他也在外面幫忙,可見是我們的榜樣,要在道場修福,就是要一直耕耘。
仙佛將修子的宿世元靈派出去擔任寺廟神祇,就是根據平常的努力,才會有成果。我們回去想想、反省,去年有哪些地方可以繼續保持或改進?明年的專書研習班有新規定,星期三之前就要把心得寄出來,第三位報告者,在當天抽籤上台報告。這樣會有壓力,但是適度壓力才會進步。勉勵大家利用過年好好規劃明年怎麼更進步。大道心德,就是從「心」修起,反省過去。我跟各位點評其實也在學習,感謝院尊、吳師兄、陳師姊,其實大家也是我學習的對象。謝謝!
今天是辛丑年最後一場共修法會,大家認真修持,仙佛絕對不會虧待修子,大家遠道而來護持,非常感恩!謝謝!
最後,感謝寶德雜誌社提供後學投稿的機會,以及感謝《社團法人玉德慈善會》將法會的白米轉送給偏鄉學童、弱勢家庭。感恩吳師兄、洪校長在今年最後一場共修法會的心得分享,讓同修們對於「大道心德」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及期勉來年壬寅年繼續耕耘,三施並行,研讀善書雜誌以提昇自我。也歡迎雜誌的讀者們,能夠親自參與道院每個月乙次的共修法會,相信您一定可以滿載而歸。感恩!阿彌陀佛!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一】
調心:修福修慧•福慧圓滿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彌勒慈尊 登台 111年1月8日
聖示:人心常為五欲所擾,輕躁不安,難以駕馭;因此,佛法重視心的調柔、調順,所以叫作「調心」。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慈尊:賢生免禮!
陳生:佛陀在《佛遺教經》簡潔扼要的開示,如法如律地修行戒定慧,使得心有所寄,心有安置和集中,就能不受外境的影響。
慈尊:即使身處任何時代、任何環境,生活還是安寧和自在。
陳生:謝謝恩師!如何是修行下手處!
慈尊:要一切看破、放下,不為自己利益著想。
陳生:那放下之後呢?
慈尊:真正放得下,即首先要能放下;自私自利,五欲六塵,名聞利養,貪瞋癡慢,達到無私無我的境界,方能真正為人服務。
「手把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本是向前。」這是一首描寫農夫在田中插秧之情形,象徵修行人在心田中的播種。
陳生:嗯!小時候住在鄉村,每逢春天常見農夫於烈日下,在田園插秧,只覺得農夫工作很辛苦,心中並沒有任何體悟。
自進入道場後,讀到這首詩,再看到農夫在田野裡插秧,才深深體會到唯有在心田插秧的人,才能從清淨心中,看見廣闊的藍天。
慈尊:所以,你們唯有從心地下功夫,使自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境界時,能夠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而不被外境所轉,心中一塵不染,如此才是真正的修道人。
陳生:好的。在人間,一切都要向前行進,即使前途艱辛,也要屹立不搖,不能後退。一件好事,如我退卻了,可能好事就變成壞事。然而如果我們若能在名利、權位之中懂得退步,這也不失為一種修養,因為在金錢、權力之中退步才是向前。
慈尊:總之,要六根清淨的境界,只有時時反觀自己的心,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就像農夫插秧一樣,退步原來正是向前呀!
陳生:謝謝恩師!學生明白。
恩師慈悲!我們都教人要常行布施以培植福德,同時亦要修慧以了脫生死輪迴。
慈尊:然也。任何福報,都有福報享盡之時。
總之,智慧與福德二者,有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是以,你們必須福慧雙修,方能福慧皆圓滿。
陳生:那今夜再次溫故知新,大眾皆知,佛經中有一段故事。有兩個師兄弟,一個喜歡讀經,修慧不遺餘力;一個只是喜歡修福,幫助困苦的人。這兩位修行者轉世之後,師兄雖證阿羅漢果,但少人供養,終日乞食,經常托空缽,難得一飽。有一天,這位證聖果的出家人,拿著空缽,經過國王的花園,看到一頭披金戴銀、身上掛著瓔珞的大象,所住的象舍也很豪華,有上好的蚊帳遮蓋,並且用上好的毯子鋪地讓牠睡覺,因為牠是國王最寵愛的大象。
這位已修證的出家人,見到這隻大象,便走到裝飾豪華的象舍前,在大象的耳朵邊輕輕地說:「師弟啊!我們過去生中,修行都有所偏頗,我只重視修慧,不肯植福,所以落得現在常常托空缽,有一頓,沒一頓的,吃盡了苦頭;而你宿世樂行布施,只修福不修慧,今生雖然生活無憂,受人寵愛、照顧,可惜你卻墮入畜生道呀!」
後來,這隻大象聽了,便整天掉眼淚,不吃不喝,國王和大眾便去請教佛陀。佛陀為了警惕大眾,便說了一首偈:「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空托缽。」
慈尊:期盼由這則短短的故事,讓你們了解修福是屬於世間的有漏因果,眾生容易在享樂中沉迷墮落,從而迷失自我,貽患未來;是故,修道人不應以生天享福為目標。
陳生:因為任何福報,都有報盡之時。
慈尊:哈!…。儒子可教也。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指導!學生恭送恩師聖駕!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二】
因果: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11年1月8日
聖示:《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和福報不是憑空註定的,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是以,善報、惡報猶如影子跟隨,無法擺脫。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因緣果報的道理,看似簡單,而我們也常提起,其實是非常錯綜複雜的。
有人常說:「我一生未曾做壞事,為何遭受惡的果報?」於是抱怨老天不公平,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觀念,而且不了解因果報應的道理。
菩薩:諸子必須瞭解因果是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道理,今生所種的因,並不一定在今世成熟;而今生所受的果會與過去所造的因相關連。由於因和果有相續與循環的現象及轉變;是故,雖然萬法皆空,唯獨因果不空。切記!切記!
陳生:是。我們瞭解「因」加上「緣」等於「果」的道理,則可知過去因已經造作,無法改變,唯有現在控制緣,諸如:念佛、懺悔、改過向善、精進不懈,控制結果,如此可以立命,亦可轉命。
菩薩:世人宿世八識田中,實已種滿無量無邊之惡業種子;若要不受惡果,唯有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陳生:學生明白。並且更進一步,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方能轉業,並且改造命運,這才是最好的修行辦法。
哈!本道院安排探索公務之行,這是參訪佛寺的時候,與出家師父品茗閒聊,師父開示道:「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方能轉業,並且改造命運,這才是最好的修行辦法。」
菩薩:然也。正值新年頭、舊年尾之際,家家戶戶都開始大清掃,打掃居家環境,準備迎接農曆新年,希望藉此把你們的生活環境,徹底整頓一番。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看到各行各業的員工們都利用假日積極打掃環境,學生便想起當年在道場,前賢提倡「掃地掃地掃心地」,佛教的一段公案。
佛陀有一位弟子,名叫周利槃陀伽,生於舍利國一個婆羅門家庭。他的反應非常遲鈍,連父親都無法教導他世襲婆羅門的宗教習俗,甚至於連印度聖典《吠陀經》都記不得,既不會讀,也不會寫。因為稟性魯鈍愚笨,凡是所學習之教法,誦過即忘,所以被人稱之為愚路〈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就是智障〉。
佛陀知道了他的煩惱與障礙,就不再要他記誦經文,反而教他誦念簡短之「拂塵除垢」一語,令他在掃地時反覆念誦。
周利槃陀伽依教奉行,久而久之,他將自己的心比之如地,將心中的煩惱,比之如地上的塵垢;所以,他在掃地時,就自我思量將心上的煩惱塵垢清除一次。
因此,日復一日,實踐力行,業障逐漸消除,後來水到渠成,某日忽然開悟而證得阿羅漢果,具足神通,變化自在。
由上述的故事,前賢也鼓勵著我們,在每天掃地時,能依佛陀的教誨而修持,漸漸體悟到「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若把心地掃淨,世間皆成清淨地的道理,故而能由外面掃地的工作,而悟道內在的真理。
菩薩:所以說,具有相當智商的你們,更應當了解你們本具的心,猶如清淨的琉璃。因長久以來,被貪、瞋、癡三毒煩惱的心與心中的垃圾所覆蓋,實應積極從清除外在環境汙染的過程中,體會到心靈環保的重要,努力從心的下功夫,保護自己善良的心地,能不受外在環境的污染,因清淨心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根本也。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辛丑年專書研習班結訓:
勉勵:端正心念•持續精進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0年12月26日
聖示:爾們身處當今五濁惡世之娑婆世界,所遭受身心之污染與十惡之逼迫,可說是達到了極處,因此人人必須有所覺悟。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院尊:賢生免禮!
陳生:可是一般人依然貪戀世間的名聞利養以及五欲六塵的享受,對身心世界不能真正看得破、放得下。
院尊:那麼,易行道,亦成難行道矣!
陳生:嗯!學生於空閒時間或出使探索公務至各處宮廟、寺院,常常蒐集有關儒釋道相關的歷史故事,諸如:聖賢行誼、成道故事、因果報應故事等,於閒暇時多加閱讀,期望契機契理,體會其中的道理,活出自在、快樂、幸福的人生。
院尊:期盼爾等閱讀之後,體會故事的弦外之音,將之融入日常生活中。
陳生:謝謝恩師嘉勉!
今日,學生見到派駐各縣市及鄉鎮宮廟的神祇以及寺院的仙佛,一一盛裝返回道院的盛況,祂們是為了參加「辛丑年專書研習班結訓」而來的,實在令人驚喜以及讚歎!
院尊:所以,爾等是需要時時懷抱著感恩之心,諸如:感恩天恩師德、感恩天地神明、感恩父母、感恩良師益友、感恩善知識、感恩所有幫助的人、…等。
回顧西元2020-2021之間,國內外可說是多事之秋的年度。2020年,全世界各地民生和經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大流行疫情的巨大衝擊;直到現在COVID-19全球繼續蔓延肆虐,眾生受到健康的威脅至鉅。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環境受到破壞與影響,2019年9月的澳洲叢林大火,由於南半球在進入夏季後持續的炎熱和乾燥天氣,一直到2020年2月天降大雨後,燃燒了數月的大火才熄滅;繼而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地展開,煙硝彌漫,衝擊產業以及民生經濟。面對當前世界各地動盪不安,衝突不斷,治安敗壞,天災人禍頻繁,以及人心求新、求變、求速之局勢。
試問!諸子應謹慎思考:「如何安身立命呢?如何安住修心養性呢?」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點!
在自我觀照中,學生在求新過程是需要端正心念,因此「茍日心,日日心,又日新」,就是告訴我自己每天要能清淨身心,並且天天求進步。而在求變的過程中,是需要棄惡揚善。
世間的變化無常,是一種常態,但學生暸解,還有一個不變的本體,那就是我們善良的本性。雖然天地的變化,在極其短暫的一瞬之間,但是天地之間仍有不變的真心。此一真心是人人具有,只要我依照聖賢的教誨,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棄惡揚善,自然就可以找回如如不變的真心,在進德修業中改變自己的氣質,時時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在求速的過程之中,學生一門深入儒釋道之中,因為在目前一切都在講求速度的時代,每個人要學習的知識很多。一念善心起,一切善門開。所以,我只要從一下功夫,恢復我本具有的真誠心來服務,盼能成就圓滿的功德。
院尊: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爾等若能從內心端正心念,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戒惡修善,則外在的誘惑種種,自然纖塵不染,在新的一年,日所求也必能心想事成。
期盼爾等力行諸善,別人好,我才會好的同理心,這樣才能不斷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增長自己的福報。此外,世出世間的學問,若能專心學習,且一門深入地鑽研,就能成為專家。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指導!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 德 聖 訓
本道院玄天上帝 登台 111年1月8日
詩曰:三慎言行正德明。省思內造清識城。
吾修大道人心復。身體力行福慧耕。
述論:三省吾身
人生在世,無法保證每一個人在身口意上,都是完全符合標準,並且絲毫無偏差的;既然並非完人,當然有其不甚圓滿之處。眾生若不是言不及義,則是對待他人無法一視同仁。
處事就更不用說了,專挑軟的吃,卯盡全力將硬工推卸掉,絲毫不願負擔責任;因此,不斷形成人生的缺點。
為避免人生總是到處留下缺陷以及悔恨。《論語•學而篇》提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每天都再三的自我反省三件事,即是: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相處有沒有言而無信?師長傳授的道理,我有沒有好好認真實踐力行?
眾生凡是能夠落實「一日三省吾身」者,多少可以點滴修正,各自於日常生活上,不經意所犯造之缺點與疏失,積極扶持偏頗之身行,予以回歸正道,至少能不至於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身行之所以會偏頗,通常是心不清明所導致,然而身口意必將重現真如之常住。
許多人經常錯誤曲解,誤認為只有在過去的日子裡,所做所為是錯事的人,唯有這種人,才有需要日三省吾身。但本篇所闡述之「三省」,的的確確、明明白白適用於一切世人,不分宗教、不分國度、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亦不分社會之身份地位,任何人隨時都要內觀、內化。上至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應該落實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內觀自省,往內深思,我這一日以來於眼耳鼻舌身意是否曾經有哪裡超乎正常功能以外之事產生?
觀照六識中,若有一識偏移正道,立即拉回歸返正軌,使行儀依軌道步步向前,不偏不移,則前途充滿無限光明也。
專題:推道訓俗
元始天尊 降 106年6月7日
詩曰:推行善教慈仁立。道化迷頑正氣彰。
訓練真如知禮義。俗心淨滌有良方。
述論:推道訓俗
娑婆世界,人海茫茫,人心就像大海一樣深不見底,並且變化莫測。
人生在世,最可貴的是把持自心,尤其是純真向道之心。社會上有太多的因素引誘世人,並使世人逐漸沉淪,並不斷植下種種不善之因緣,甚至驅往三惡道中,最後恐怕一失人身而萬劫不復。
每一個人的心思不見得完全一樣,但都有一顆善念,這個善的念頭只差深淺不一罷了。有些人在面對逆境初期,善心尚存,但逆境時間久了,原本行道的心志逐漸走偏;一旦心志偏行,便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若能及早覺察內心有所偏頗、觀察自己行為方面已經有所差池,儘快導正則尚可保有成就在即。
一個人的心念,往往容易緣於各種因素而產生變化。有些人在順境或是置身在權勢名位中,一旦有機會,不免將心一偏,淪為貪婪邪端之輩;若處逆境時,亦將順勢淪為賊寇,屆時萬劫不復。修行人,無論身旁的人如何變化,本身對於敬天禮神、大道真理的推行以及世俗的教化,永遠保持其精神不受任何影響。縱使身擁權勢名位,亦隨時在趁勢導迷向覺,哪怕是人生旅程再如何坎坷顛簸,都不能改變其志,更不能改變敬天禮神的精神;有了這般毅力,自然可以持續在各種變化中,順勢推行大道真理以導迷向覺。當時勢該隱藏之時,則暗度賢良;當時勢該顯然時,則趁勢普度群生,如此萬般皆自在,一切皆得宜。
奉勸大眾,平時宜養成自我護道的決心,並把持住真心,雖然外界有太多誘惑,但仍不為所動,雖然本身已朝不保夕,一切但求心安。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表示行事光明正大,問心無愧。這樣以聖賢為學習目標,身體力行;是故,窮而不變節,是為修行人長養道德之志節也。
行道育德遊記:跋文
開漳聖王 降 108年6月26日
跋文
詩曰:行修正教明心志。道啟迷思善慧長。
育化敦倫知進退。德垂世代仁義揚。
本書《行道育德遊記》,顧名思義乃是提供芸芸蒼生,於行持大道以及個人修身養性上比較明確的依循方針。
本書藉遊記探討及訪談之方式,目的在使閱讀者能夠從遊記活潑玲瓏的趣味性中,逐漸增長對接收新知識的興趣,再從各種事例的探討或訪談之間,能夠潛移默化的吸收一些正法理諦。
何況,娑婆世界諸眾生,對於行持大道以及如何修身養性,心中存在太多疑慮,甚至完全不明白何謂修道!並且眾生仍有不明白修身要怎麼做!性德又該如何增長!種種疑問存在心中許久,在法門萬千各自表述的情況下,遲遲尋找不出比較滿意的答案,致使心中之疑惑長久得不到妥善的釋懷。
本書每一篇的探討中,提供閱讀者深入淺出的法語。眾生行持大道真理並沒有什麼奧秘,「行道」就從人群中開始,「育德」就朝倫理上著手。
家庭有家庭之倫理、師生有師生之倫理、朋友有朋友之倫理、職場有職場之倫理,各崗位之倫理守得好就是忠的表現。行道上無分別心,一體同觀,遏惡揚善,嚴以律己,寬以律人,就是義的表現。
昔時《岳武穆王》精忠報國,建功在朝邦,立德於人群,最後榮升無極皇母駕前擔任御林軍統帥,護國衛民之德澤時常環繞在眾生身邊。奉旨著作《行道育德遊記》正應天時,眾生一旦用心閱讀則法寶助益無量,光明妙智必彰顯。本書乃是《岳武穆王》費盡苦心,指迷入悟之結晶,各類行業一律適用之法華寶典,盼有緣者研而悟之,體而行之。
開漳聖王 跋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己亥年五月二十四日
行道育德遊記:完書玉旨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08年7月10日
聖示:今夜,恭接「行道育德遊記:完書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可。 吾退!
欽差太上老君 降
詩曰:遊行法義虔心志。記述明真善慧揚。
完學清思行正教。書傳世代仁德香。
聖示:今夜, 吾乃奉玉詔前來《懿敕寶德大道院》,為著作寶書《行道育德遊記》之完書,頒佈玉旨賞例而降臨沙盤結緣。願本書之壽世,提供眾生日常遵循道德之方向。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統御萬靈,日理萬機,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臺疆《懿敕寶德大道院》奉旨著作之《行道育德遊記》乙書,已然如期完書。寡人聞言,龍心大悅,寶書既已完成,合該頒賜賞例如下:
凡護持本書達全勤者,准予賜記一道功為勉。
凡護持本書逾半未至全勤者,每缺一期減二十功為勉。
凡護持本書未至過半者,以每期賜十五功為勉。
凡靈修士靈修達四載以上者,准予各縮減修限七個月以慰之。
凡助印本書,可增行運之光明。
凡助印本書,可增長智慧。
凡助印本書,可增添福德。
凡助印本書,可得思緒靈巧。
凡助印本書,可漸得子孫賢孝。
凡助印本書,四時八節吉祥隨身。
凡助印本書、流通本書、閱讀本書尤其落實行持者,可得妙德難量之法益。
願神人對代天宣化能更具輸誠持之以恆也。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己亥年六月初八日
無極五方證道院:弘揚孝道&化冤釋結之捷徑
ヾ超薦祖先靈修:一為血緣,二為慎終追遠,三為祖德【如祖德具足,可德蔭子孫;如祖德不足,且祖先在冥府受苦,將影響子孫行運】,是故超薦祖先靈修乃孝道之圓滿表現。
ゝ超薦倒房祖靈與嬰靈之靈修:倒房祖靈與嬰靈在法界係屬祖靈之弱勢族群,「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參閱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雖四時祭祖,亦無法享用,困苦難言;超薦乃彌補祖德之缺損不足,以免子孫受其餘殃。
ゞ超薦冤親債主靈修:乃化冤釋結,以償宿怨。
々超薦遊魂、外靈靈修:住宅之中,若有遊魂、外靈,較有靈異現象,因屬陰寒,亦會干擾陽世人,是故,予以超薦,乃淨化家宅之磁場。
ぁ超薦親朋、師長、恩人靈修:乃報恩之表現。
備註:無論超薦之對象,一可逐漸了斷前因,二可再植善緣、法緣,功德無量!
辦理超薦靈修 :程 序
壹•叩問:
ヾ本道院奉聖諭開辦濟世,可先懇祈仙佛指示:祖先•親屬•朋友過世在陰情形。
ゝ欲叩求仙佛指點迷津,請詳細註明叩求人之姓名、住址、生辰以及叩問事項。
為求方便,可親自叩問,亦可電話、通信、傳真或電子郵件等,代為叩問;仙佛開示之後,本道院再予以回函或傳真。
貳•超薦對象:
ヾ諸如:九玄七祖、倒房祖靈、嬰靈、冤親債主《又分為冤欠、靈障……等》、地基主、遊魂、外靈、親朋、恩人、有緣法界天人或眾生……等,皆可辦理超薦靈修。
ゝ經過仙佛詳查批示,如果超薦對象已投胎轉世,即不用辦理超薦靈修,以免牽動另一樁新造因緣。
參•功德迴向:
欲辦理超薦呈疏,須有功德迴向助力,如:助印善書、放生、建廟…等,再禱求仙佛。
三魂 簡介
人有三魂,就是:靈魂、覺魂、生魂。
男女交媾,母體有所受孕之時,【生魂】首先投入,主要是主掌人之生命現象,懷孕之初,明顯的現象是細胞的成長與分裂;是以,懷孕之初,著重休息,不能激烈運動,亦不能搬動床舖等,乃因【生魂】若即若離,容易因驚嚇而飄離,乃有諸多禁忌。如若人體僅存【生魂】而已,因為只有一魂,就成為所謂的〈植物人〉。
懷孕二至三個月之時,地府乃安排【覺魂】之投胎〈由【永林師兄:參觀覺魂投胎的奇遇】,可窺見一個輪廓〉,此時【覺魂】之現象是延伸神經系統的生長與發育,亦即其功能是〈感覺、感受〉。是以,中國古聖先賢流傳的【胎教】,就是提早讓好的知識、事物、德性等深植進入嬰兒的潛意識之中,以利改造成善良人性。
懷孕二、三個月之後,若是墮胎,則母體有生命之憂,除了胚胎深植入子宮壁較深之外,乃因三魂已具備二魂之故;因此,無論是醫生或宗教道場中人皆不贊同墮胎,亦會傷及母體之健康與生命,況且【損子墮胎】更是重業。
至於,懷胎十個月而嬰兒要出生之際,乃是眾所周知的【靈魂】,始有進入嬰兒之內。
以上簡述,即是三魂投胎的過程。
世人歸空〈逝世〉之後,三魂離體,【靈魂】首先被帶走,面對功過之清算,功多則有仙佛接引,過多則直墜地府而接受審判。
本道院正鸞:延筆陳美宇師姐以靈眼當場目睹師姐之先父&洪校長之先母在歸空之際,印證三魂出離凡體以及仙佛引渡靈修的情形〈刊在寶德雜誌第176期〉。是故,世人在世若未精修或深修禪定,三魂離體之際,則會各自分離,而且會感覺痛苦;因而一般在親友歸空的八小時之內,不宜劇烈搖動遺體,乃因會增加亡者之痛苦。
至於,【覺魂】則居於〈牌位〉或自由出入子孫之家宅,【生魂】則居於〈墳墓區〉。
披露【三魂】之問題,不僅是有關保調或超薦的【靈修士】之靈修,亦是讓修道子領悟修持之重要,至少有利於歸空之際離體的減少痛苦。此外,修道子必修【六度波羅蜜】,尤其【禪定波羅蜜】與【三魂】之聚合有關,乃因精修或深修禪定之際,始能凝聚【三魂】。
超薦祖靈:慎終追遠•祖德流芳
無極五方證道院:保調批示
超薦業障:化冤釋結•陰陽兩利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1年3月
聖示:為超薦祖靈或化冤釋結,作保調批示。
又示:新北市梁生○中輸誠助印善書貳萬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沈嵐惠、石涵儀、季芸、艾念秋、孫啟康,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月二十四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彰化縣陳生○健輸誠助印善書壹萬貳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張益松、胡瑞美、曹潔欣、馮勝琳,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初九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新北市陳生○成輸誠助印善書參萬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毛秋德、柯淑雯、丁翰江、羅文瑞、張寶貞、賴捷芳、湯秋鳳、秦火、段孝蓮、石勝育,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初九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高雄市李生○美輸誠助印善書玖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潘良菊、楊水堅、趙慈怡,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十六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新竹市李生○燦輸誠助印善書玖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朱建憲、宋娜馨、廖志塘,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十六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台中市廖生○誼輸誠助印善書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亡友】:廖○祥,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孝道:慎終且追遠•報答父母恩
孝道:慎終追遠•三魂靈修&
提升:靈修以凝聚•三魂始合一
又示:新北市黃生萬益輸誠助印善書壹萬捌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高祖父】:黃士來之三魂&【先高祖母】:黃林快之三魂,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又示:新北市黃生萬益輸誠助印善書壹萬捌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曾祖父】:黃惷英之三魂&【先曾祖母】:黃胡教之三魂,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又示:新北市黃生萬益輸誠助印善書壹萬捌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祖父】:黃根旺之三魂&【先祖母】:黃李心之三魂,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又示:新北市吳生志勇、吳生志伶輸誠助印善書壹萬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祖父】:吳嘉生之三魂,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覺、生魂並送天醫院醫治靈體。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三十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覺、生魂並於壬寅年農曆二月初四日,送天醫院醫治靈體49天。
又示:彰化縣黃生世斌輸誠助印善書玖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父】:黃銘忠之三魂,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一月三十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又示:雲林縣車生廷倫輸誠助印善書玖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友人之先父】:余慕清之三魂,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辛丑年農曆十二月初七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因篇幅之關,未能全部刊登,敬請見諒!
善願: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專案呈疏《批示》
轉運:化解阻障•深植福運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1年3月
又示:新北市林白生○珍〈先夫林和夫佈施〉輸誠助印《寶德雜誌》一萬七千本,合計拾伍萬參仟元〈110年10月〉,以此功德:「迴向西天仁義菩薩:林和夫。」准予依善願功德,增添西天仁義菩薩:林和夫之功果。
又示:新北市林白生○珍輸誠助印《寶德雜誌》一萬七千本,合計拾伍萬參仟元〈110年10月〉,以此功德迴向:「祈求:植福。」准予依善願功德,予以植福。
又示:桃園市簡生○翔輸誠助印《寶德雜誌》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解冤結。」准予憑功排解靈障:張碧惠,於辛丑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桃園市賴生○安輸誠助印《寶德雜誌》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東天元和菩薩:賴黎瑞英,祈求:增添功果。」准予憑善功,予以增添東天元和菩薩:賴黎瑞英之功果。
又示:台南市陳生○華輸誠助印《寶德雜誌》肆仟元,以此功德迴向:「祈求:植福。」准予依善功,予以植福。
又示:修行的重點,在於啟悟後的力行。
又示:南投市余生○衡輸誠參贊壬寅年禮斗法會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曾祖母【靈修士】:余張廷妹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憑功,增添靈修士:余張廷妹之功德。
又示:南投市余生○衡輸誠參贊壬寅年禮斗法會陸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祖父【靈修士】:余家兆之三魂&先祖母【靈修士】:余卓双妹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憑功,增添靈修士:余家兆及余卓双妹之功德。
又示:南投市余生○衡輸誠參贊壬寅年禮斗法會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承嗣叔父【靈修士】:余家輝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憑功,增添靈修士:余家輝之功德。
又示:南投市余生○德輸誠參贊壬寅年禮斗法會拾萬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祖父【靈修士】:余益成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依善功,增添靈修士:余益成之功德。
靈修士余益成〈傳述〉:福者,富也。慧者,貴也。富貴為爾們所喜愛,殊不知,福慧為富貴之根本,尤須栽培。
再示:良好的福慧,不要給斷絕了,要深植在心中,讓它開花結果,實行在日常生活中,使它綿延不絕。
又示:南投市余生○德輸誠參贊壬寅年禮斗法會拾萬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祖母【靈修士】:余白時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憑功增添靈修士:余白時之功德。
靈修士余白時〈傳述〉:成熟的果子,是由陽光、水分、沃土、肥料和栽培者以愛心、耐心、信心,觀照完成。孩兒〈孫兒〉是那園丁,要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改良,不斷的付出,才能有圓滿的豐收。
〈因篇幅之關,未能全部刊登,敬請見諒!〉
專 案 呈 疏
壹•意義:
所謂【專案】,乃是針對某一特定之因果業障或難以釋結之事項。
貳•化解業障:
人生在世,因果牽纏,難免阻礙重重,諸如:身體病痛、事業不順、運程乖舛等事,請先予以化解顯業或宿世業障。
參•釋冤解結:
重大因果之《專案呈疏》,首先予以辦理超薦顯業之冤親債主或嬰靈或祖靈【倒房祖靈】等,其次以真誠之心,在佛菩薩之前懺悔,加上行持之善願,懇禱仙佛慈悲予以排解。然後,另以善願之書面填寫疏文,上呈仙佛以備案處理。
備註:【善願力】之大小,因人而異,小者,諸如:唸佛持咒、隨喜佈施,大者,諸如:終生參鸞行持、法會之功德主、副功德主、助建道場護法委員、長期護持放生等,配合大法會之點燈,陰陽兩利,始得化解。
釋疑專欄
△新北市李信女叩問:於110年9月30日星期四下午,在公司地下停車場,被停車場的進出控制桿,敲到頭部,頭腫起來,叩問因果?
又示:觀察有靈障:朱耀舜、王秘昌、羅曉華、孫基吼、廖蓓春、丁豪凱。乃是在過去生中,爾運送牲畜容易受到外在事物所影響,致使意外事件頻傳,做事又粗魯,經常傷害到牲畜。當深懺悔,並予造功,叩求排解。
△台北市謝信士叩問:近來食欲愈來愈不振,大小便也不容易排解,叩問身體業障?
又示:善士年事已高,身體各機能本就衰弱許多,平時可以三施並行,以積功累德。目前能夠先給予造功排解的有殺業:袁松、丁煌奇、宋明思、張金聰&靈障:賴慈香、楊雁琳、趙雅容。乃是在過去生中,爾擅長食物料理,吸引不少饕客光臨,豈料所做業不亡,今當造功排解,並悉心懺悔前愆,此後勤修功以助之。
△桃園市李信士叩問:腦筋遲鈍,動作緩慢,善良吃素,父母飽受諸多壓力。叩問因果?
又示:在過去生中,信士曾經譏諷修行的長者,此長者晚年入道,舉止無法像年輕人靈活,加上反應力、理解力以及記誦力不佳,因而經常被李弟子每每鄙視譏諷,長者德性深厚而不計較,因此李弟子之業過就愈深重。又曾經是富戶人家之總管,常率眾行凶,拿雞毛當令箭,僅為私人利益收取不成,竟惡意將一些佃農打成重傷,有者肢體嚴重受損,有者智力衰退,甚至肢體連帶頭部之重創,故而埋下禍端,至今難解。有些傷者獨力支撐一家之經濟,雖傷一人實乃間接傷及全家,其中經濟之壓力與精神之磨苦,有苦難言,業力豈能不大乎?這段因果,能先予造功排解的有冤欠九名。至於,父母則為當時之東家及護短之縣官,今為當時教育不力,承擔後續煩惱。若是當時東家能慈愛佃農及一切下人等,並以身作則,遇屬下為自己辦事者有過份之行為舉動,能立即教誡並做懲處糾正,便不至於衍生後來之事。
△彰化縣李信女叩問:中耳炎導致右邊耳朵、頭部甚或臉部、右唇,有時疼痛麻刺,經擲筊叩問結果,與家中飼養之鴨子相關,計有鴨靈八位,叩求開示姓名以利保調?
又示:八位鴨靈:牛瑞喜、林玉嬪、丘清藝、廖敦雄、孫柏興、伍基、石雅坤、梁貴。
△新北市梁信士叩問:因信士透過算命,推測最近會因「心肌梗塞死亡」,請仙佛開示因果業障,讓信士努力懺悔,行功迥向?
又示:觀察善士有殺業七名、靈障五名,宜先予造功叩求排解,再漸次排解其它。在過去生中,曾經是一名官員,本是勤政愛民,但逐漸被名利薰心,貪婪取代慈愛,不願名譽破壞,最後想出離間他人的方法,使他人兄弟、朋友、親戚、…等,由原本和合恭敬,演變成猜忌互鬥,每每必須告上官府,自己則兩邊收取一些利益,做雙方之公平仲裁。雖未傷人,但離間他人使彼此互相傷害之罪過,自得其業糾葛。當深懺悔,並予造功,叩求排解。至於業障名字,待善士決定排解時,再予開示名字,以利排解。
△新北市詹信士叩問:長期受病磨,一星期洗腎一次,有輕生念頭、憂鬱現象。叩問因果?
又示:在過去生中,爾是一名財大氣粗的富裕人家,憑心情行事,曾助人亦常礙人,令人猜不透,最多的是欺辱他人,甚至是強娶民女之事,由於非心所願,故萬念皆灰者有之。強置他人無妄入罪,以此為樂,今有殺業六名、淫業五名,可先予造功排解。待決定排解後,再予開示名字,以利造功排解。
△新竹市李信士叩問:工作關係,長期上大夜班,日夜顛倒,造成身體負荷太大,叩問業障? 〈身上有現一人或一物之龐大身軀者。〉
又示:觀察善士有大獸隨身,其中一隻明顯呈現,此乃過去生中,爾經常進入山林,為了能順利捕獲大獸,耐心堅強有時數日連夜之等待,只期盼大獸能出現予以捕捉,果然辛苦還是有代價的,只是收獲滿滿的同時與萬物結下不善因緣,雖然不是每次都用來宰殺,但惡業還是不斷累積,今緣熟有所糾葛。可予造功排解靈障:朱建憲、宋娜馨、廖志塘。當深懺悔,並予造功,叩求排解。
司命真君 主著
修道培心德:玉旨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0年11月20日
聖示:今日恭接著書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可。 吾退!
欽差太上真君 降
聖示:古德修行時,每天身上掛一個袋子,心中起一個惡念,即撿一粒黑豆放入袋中;心中起一個善念,即撿一粒白豆放入袋中,夜裡總結一天善惡的念頭有多少。最初黑豆多,白豆少;日後逐漸白豆增多,黑豆減少,這樣就把修行重點放在行上了。總之,要從起心動念處腳踏實地用功夫,別無取巧之法。
《集法句》云:「雖作微小惡,後世感大怖,能有大損害,如毒入腹中;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有大義利,如穀食成熟。」由此可知,修子應知微細善惡業如影隨形,將會生出廣大的苦果。因而對於微小的善業也應勉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微小的惡業,也應勉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今日, 吾奉玉詔頒布著作新書玉旨,願神人戮力以赴。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統御萬靈,日理萬機,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人的自力是有限的,佛的願力和慈悲則是無限的。人的自力好比微細的針,佛力則好比巨大無比的磁山。修子學佛修行必須明心見性,以求清除自身的一切諸緣障礙,再加以誠心勤力,用功修習,接受無限的佛力接引,才是事半功倍之道。
學道之要領,必須從去妄念入手。妄心與真心本來是一體兩面,妄心附著於真心,妄心去,則真心自顯。古德云:「打得念頭〈妄心〉死,許汝法身〈真心〉活」,真實不虛。
如何去妄?鬚髮大心,用功修行,立志了脫生死,廣度有情。同時,時時處處檢查身口意三業,管好眼、耳、鼻、舌、身、意。凡夫學道,妄念太多,猶如一塊染污的白布,要想清洗,不容易啊!要多唸佛,清淨身口意三業,同時多誦經禮佛,總有一天會有所悟的。悟而後醒,生活中無非就是因眼、耳、鼻、舌、身、意,而生事,若是把它們管好了,爾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清淨,身、口、意清淨,爾們的生活也就清淨了。
諸子的妄想雜念總是很多,怎麼辦?所以,爾們隨時隨地管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身、口、意〉也。
今特敕旨一道,命《懿敕寶德大道院》著作善書一部,以利誠心勤力,用功修習。茲敦聘《司命真君》為主著仙師,命延筆陳生美宇為主著正鸞,題其顏曰:修道培心德,擇定於辛丑年農曆十月十六日開始著作,直至書成。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辛丑年十月十六日
修道培心德 簡介
人為三才〈天地人〉之一,天不言,四季交替;地不語,百物生長,這是大道運行的自然之道。天地為大宇宙,人身為小宇宙,可是人受天地之恩;是以,世人應效法天地,長養浩然之氣。
《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云:「心者,萬事之根本。」「心」就是萬事萬物的根本。無論是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或是道家的三寶〈道經師〉,以及佛家的三寶〈佛法僧〉,都是從心上產生出來的。
古聖云:「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就是一盞明燈,是一條康莊大道;領悟、體悟的人,稱為:賢士;證悟的人,稱為:聖、佛,而聖賢或仙佛就是走過這條路而有體悟、證悟的人;是以,經典就是指引大道的明燈。
俗話說:「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由自己決定。」是以,學道、修道,必須要由自己決定。既然要學道、修道,首先要有願心,其次就是閱讀經典,時時除妄念,以培養「心德」。
願修子珍惜,深加研閱,以期有得!
※每本功德金貳拾元,歡迎助印•功德無量。
葉諸梁:福禍無定•全憑一心
摘錄《道德叢書之七》之《民間懿行》的記載。
淮西有一位秀才叫葉諸梁,家境貧窮,以教書為生。葉諸梁所居住的城鎮有一位馬姓富豪,聘請葉秀才教育馬家的二個兒子。
葉秀才為人溫文儒雅,得到馬富豪的欣賞以及器重,每年馬富豪除了支付學費百兩,另有厚贈一筆財物,作為感謝;此外,還會貸款給他,幫助他做生意營生以改善家境,馬富豪可謂待他非常厚道。葉秀才深感主人的厚德,感激在心,所以盡心教育馬家二子。
如此經過幾年之後,葉諸梁經過馬富豪的指點,竟然營生有道,也積累財富有千金之多,家境富裕。此時,馬富豪獲聘擔任郡守副職,卻不幸生病而死在任上。馬家二子平時好逸惡勞,奢侈成性,揮霍無度,因而迫不得已,逐一變賣金銀財寶及田產,凡此都經葉諸梁之手代為變賣。因此,葉諸梁費盡心思,予以經手賤賣,再逐一謀得馬家全部產業,導致馬家二子淪落貧窮困境,因為沒有謀生能力,又無依無靠,三餐常常食不果腹,以致瘦骨嶙峋,境況悽慘。
有一天晚上,葉諸梁做夢,夢見來到陰曹地府。大堂上坐著一位冥官,葉秀才立在階下。冥官翻閱簿冊,逐一細數葉諸梁的罪過,斥責他為人忘恩負義,貪取不義之財。冥官當庭大怒,立即審判,要判處葉諸梁轉生為牛身,以示懲罰。
葉秀才再三哀求:「請求冥官寬恕,暫緩懲罰。只要能得釋放返回陽間,願意退回馬家所有財產,並答應拉拔馬家二子走向正道,以報答馬富豪照顧之恩。」
冥官說:「既然你有悔過之心,願意改正過失,權且放你返回陽間。若不實踐諾言,你將永墮阿鼻地獄。」〈備註:阿鼻地獄,亦稱無間地獄,凡是落入此獄的罪魂,生前皆是曾犯下不可饒恕的重罪。〉
至此,葉諸梁猛然從夢中驚醒,嚇出一身冷汗。
醒來後,他對妻子敘述夢境,說:「今天,我們家能得享有的榮華富貴,都是馬家的財產;即使全部退還,我們仍不失為富翁。何苦貪得無厭,將來墮落地獄受苦呢!」
葉諸梁心意已決,不想再佔有馬家財富,以免落於不義。次日,立即派人四處尋訪馬家二子棲身之處,終於在一處破屋裡找到,但見家徒四壁,一片荒蕪,淒涼堪憐。馬家二子見到昔日的葉老師,都痛哭失聲。葉某念及往日師生之情,也握著他們的手哭泣。
葉諸梁將馬家二子帶回家中,為他們備置衣服,贈送百兩白銀,以先度過眼前的窘況。數個月後,葉諸梁退還從馬家所得的全部財產。葉秀才還為馬家二子安排營生之路,協助馬家一子開設當鋪,另一子讓他外出經商。
馬家兒子歷經這番折磨,感受到人間冷暖與艱難,從此痛改前非,辛勤經營事業,再也不敢安逸惡勞;數年之後,坐擁鉅財,於是準備連本帶利要將葉諸梁退還的財產還給他。葉諸梁堅拒不受,他說:「老夫以前也很貧窮,承蒙你們父親的厚愛,我才能有今日。你們千萬不要見怪,這是我和你們父親的交情。他日,我到了陰曹地府,見到你們的父親,尚能有所交待。」
當時,正值中秋,葉諸梁喝酒賞月,醉臥在床。朦朧之中,他夢見馬富豪前來向他道謝。
馬富豪說:「先生以前的所作所為,雖是不應該。但是我的二個兒子自幼好逸惡勞,揮霍無度,養成奢侈習性,把家產留給他們,必定也會揮霍一空,幸好先生能得代為管理財產數年之久。我的二子歷經滄桑艱難,從此悔過,痛改前非,獲得今日的成就,乃是先生謹慎相守我家財產,又成全我的兒子。如此的恩德,我已稟報陰府冥官,代為轉奏上帝。先生以後可得福德綿長,我特來向你恭賀。」馬富豪再三道謝,才離開。
從此之後,葉諸梁凡有經營的生意,皆是稱心如意,而且所累積的財產,更是先前所得馬家財產的數倍;葉家四個兒子,也都專心讀書。後來,馬家成了當地的書香門第,簪纓世家。
解析:《太上感應篇》乃是《天律》的綱目,馬家二子好逸惡勞,揮霍無度,奢侈成習,荒淫無度,即是「逸樂過節」,勢必削減福報,以致窮困潦倒;葉諸梁則是「受恩不感」&《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所云的「謀人財產」,皆是冥律的重罪。此外,《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馬富豪身為父親,養子不教,亦是有過。凡此種種,皆是罪惡,應改過遷善,以免死後受冥罰。
觀世音菩薩 主著
廉潔勤奉公
延筆:陳美宇 扶鸞
觀世音菩薩 降 108年12月11日
第廿三章 虛懷若谷•明哲保身
聖示:俗語說:「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陳生:學生恭向觀音菩薩恩師接駕五叩首!
觀音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人被功名利祿之心驅使,都想居於人們的上位,於是互相競爭、互相排斥和互相傾軋。
但是歲月不待人,只知計較名利,不知老年將至,功成名就的人還可以勉強保住於一時,失敗的人就老大徒傷悲了。如果人以老人之心來看年輕人的鬥爭狀態,就會對於這個時間不久的人生慨嘆,而猶爭長論短,奔馳角逐,實在是愚不可及的事。
觀音菩薩:俗話說:「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無後成。」人世的榮華富貴,只不過短短的幾十年光陰,等到死後蓋棺,則一切子女錢財都與我無用。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與兒孫作馬牛。人能夠常存此想,就可以減少貪欲的私情,也不致起爭名奪利的念頭了。
陳生:一座森林裡,住著一條丈餘的長蛇,在森林中逍遙自在的過生活。有一天,蛇尾和蛇頭爭論起來。蛇尾說:「你太自大了。每次都是你走在前面,隨意要往東或往西,我只能跟在後面,這太不公平了。」
聽完蛇尾的怨言,蛇頭反駁說:「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我有眼睛、有嘴巴,當然是走在前面,你沒有眼睛,如何向前走?」蛇尾生氣地說:「我不要聽你說的道理,如果不是我的尾巴在擺動,你怎麼向前走?」
蛇頭不服氣道:「哪兒話!往哪裡走,這是我的權利,你奈何不了我!」蛇頭傲視自大,不能與蛇尾互助,隨即又說:「算了!算了!我不再和你爭論了!就讓你走前面吧!」
蛇尾威風凜凜、大搖大擺走在前面,恰好路旁有一棵樹,蛇尾就在樹幹上繞了三圈,牢牢的纏著不肯放下。經過了三天三夜,已經筋疲力竭了,蛇尾只好說:「我不再與你相爭了。」
觀音菩薩:人生是互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與人之間,不能互助,不能容忍,不能協商,最後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修子若能時時虛懷若谷的處世,亦可明哲保身。
傲視自大,目中無人,自會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捨棄忿怒,減除脾氣,一切束縛,不執著心和物,沒有執著心,苦惱永不相隨。
人能時時以零落清冷之心,去看富貴人們繁華奢侈的生活,自己就會更加謹慎,自然而然的就能拋棄鉛華靡麗的念頭。
陳生:為人處世,不能卑視他人,不能傲視自大。活到老,學到老,尚有許多我們要努力學習的。
觀音菩薩: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導!恭送觀音菩薩恩師聖駕五叩首!
廉潔勤奉公 簡介
所謂:「廉潔」,亦即清廉正直之意,即是不貪污腐化、不奢侈浪費、不以權謀取私而貪贓枉法。同時,也指有道德修養,行為純潔,不隨便索取不應有的報酬和不正當的財產,並以身作則;是以,廉潔是一種官德,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修養的境界。
《太白金星》恩師開示:「禮、義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則,廉、恥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為,不廉潔就沒有甚麼不敢貪取,不知恥就沒有甚麼不敢做。人如果貪婪無厭,那麼災禍、頹敗、變亂、滅亡也就沒有不降臨了。羞恥心對於人是很重要的,從事投機應變技術的人,是沒有甚麼事情會感到羞恥的。人會這樣說的原因,是由於一個人如果不廉潔,到了違背禮節、損害道義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於沒有廉恥之心。」
是以,「廉潔」是自己的修養,亦是自我具備的道德;「奉公」則是將道德運用於公務上,一則清廉期許,二則盡忠職守。
願修子珍惜,深加研閱,以期有得!
※每本功德金貳拾元,歡迎助印•功德無量。
田稷:為官清廉•得力母教
參閱《列女傳•田母誡子》的記載。
戰國時期,齊宣王執政時,任用田稷為宰相,政治清明,官吏廉潔。人們卻把這一功勞歸於田母的家教有方。
有一天,田稷接受下屬官吏贈送的百鎰錢,乘車回到家中,將錢財都交給母親。
田稷母,是齊國田稷的母親,覺得奇怪,嚴肅地問說:「你當相國已經三年了,從來就沒有這麼多的俸祿,是君王獎賞的?或是收取士大夫的錢財?」
田稷在宮廷中威嚴不可凌犯,但在家中卻畏懼母親的嚴教,回答:「的確是接受了下屬官吏的賄賂。」
母親非常生氣,嚴詞說道:「我聽說士大夫應當修身潔行,不苟且貪利,竭盡一切努力儘量做到老老實實、清清白白,不做狡詐虛偽的事。不道義的事,不在心中謀劃。不正當的錢財,不要拿回到家中。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如今,君王派你擔任官職,賜給你豐厚的俸祿,以養活家人,你就應當用自己的言行以及施政去報答君王之恩。作為臣子侍奉君王,就好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應當盡心盡力貢獻自己的才能,忠誠守信而不欺詐,務必要盡忠職守,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奉行命令,還要廉潔公正,這樣才能避開禍患。
現在你不但是反其道而行,而且遠離忠誠了啊!你作為臣子不忠誠,就好像是作為兒子不孝一樣。以老母之名受人不義之財,實際是陷害母親於不義。不義之財,不是我應該有的。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兒子。你走吧!」
田稷聽完母親的教訓,內心慚愧,走出家門,他回官署先將受賄的錢財全部退還給下屬官吏。次日,田稷上朝,面見齊宣王,敘述事情的緣由,懇求齊宣王治罪,罷免相國之職。
齊宣王聽後,非常欣賞田稷母的大義,也就赦免了田稷的罪過,仍然讓他擔任相國,並用國庫的錢賞賜田稷的母親。
解析:歷史上,母親教子的事蹟,乃有著名的「孟母三遷」&「斷機教子」。此外,《天上聖母經》云:「不義財•稷母棄」,就是「田母誡子」,訓誡兒子要廉潔,最具有教育性。
包拯:清廉拒收端硯•狂風驟浪頓息
參閱《宋史列傳•包拯傳》的記載。
據說,關於端硯有一個「梁舉人」的故事。唐代初年,一次科舉會試時,京城下大雪,應試學子們研磨的墨汁很快就結成冰而無法寫字,一位來自端州的梁舉人,竟以自家寶硯「呵氣成墨」完成考試,皇帝得知,即將其列為貢品。是以,端硯開始名揚四海,成為文人雅士的愛好之品。
包拯,北宋廬州合肥人。生活儉樸,為官清廉,不貪污,不受賄,不徇私枉法,鐵面無私。
包拯在端州擔任知郡事三年,清正廉明,教民種田、開井、醫病。當地出產端硯,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蟲蟻不蛀,是名聞中國的文房之寶。歷任地方官常假借進貢端硯為名,盤剝百姓,硯工苦不堪言。包公查處經辦貢硯的書吏張考文,並出告示儆戒官員、士紳不得任意擴大貢硯數目,不准向硯工攤分工錢,減少貢硯;而且從未想過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一個端硯。因此,包拯深受百姓愛戴。
有一位製作端硯的工匠,對包拯非常尊崇,想要送給他一塊端硯以示敬意,但是包拯不接受。後來,包拯離任要準備回開封府時,這位工匠便請其家人包興將端硯暗藏於船上俟機送給包拯。當船開至端州邊界的羚羊峽,突然黑雲密佈,狂風驟起,波浪翻騰,船無法往前行駛。
包拯事感蹺蹊,暗想:「莫非我在端州為官三年,有做錯事而天理不容?」反覆思索之下,不得其解,便隨口詢問家人。此時,包興知道紙包不住火,忐忑不安,只好稟告實情。包拯隨即令包興交出端硯,只見端硯用黃布包著,將黃布解開,果然有一塊造工精巧的端硯。
包拯嘆說:「端硯雖然不能歸還其本人,但也要歸還給端州的人民。」是以,包拯將端硯和黃布一起擲入江中。頓時,雨過天晴,風平浪靜。
後來,那塊方硯化成一塊陸洲,就是肇慶廣利鎮的「硯洲島」;黃布形成一片黃色的沙灘,人稱「黃布沙」。後來,人們在硯洲島建造包公祠,至今香火不斷,這就是西江二十景之「硯渚清風」
解析:包拯,尊稱:包公,為官清廉公正,鐵面無私。心無貪念,連一塊端硯,也不隨便接受;是以,天地神明共鑑,遇險獲得護佑。
持齋•戒殺•放生
白衣大士 降 109年9月16日
第十七章 戒殺為首•放生為先
聖示: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德曰慈。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陳生:學生恭向白衣大士恩師接駕五叩首!
白衣大士:賢生免禮!
陳生:吃素到底有什麼好處?
白衣大士:你們吃素是活著吃虧。
陳生:不吃素到底有什麼不好處?
白衣大士:不吃素是死後吃虧了。
陳生:所以說,吃素以後,人會和平健康地活到高壽,並且把好的生活方式傳給後代子孫。如果大家要吃肉,那就得需要更多更大的土地來種植作物,一方面給那些待宰的牛馬羊群吃,一方面人類也得吃蔬菜。於是人們就開始覬覦隔鄰的土地,同時想要把它搶過來,因此發動戰爭。
白衣大士:珍惜、尊重每一個生命,鼓勵大家吃素,間接達到放生的目標;戒殺、放生、茹素、護生,為眾生健康環境盡一分心力。
人人若能不食一切肉類,則人的暴力思想就會消除;世界所有人不食眾生肉而茹素、戒殺、放生、護生,則殺業就會消滅於無形。戒殺為諸戒之首,而放生為眾善之先也。
陳生:做人處事不念舊惡,常生善心,心無怨恨,處處感恩,做人的基本修為不就是如此!
東村和西村各有一戶人家,經常互相來往,和睦相處。有一次為了一個誤會,兩家從此不再往來,不管多少人的勸和調解,他們就是不相往來,而且仇恨愈結愈深。很有趣的是,過去這兩家人往來,東村的人到西村做客,把家裡的狗也一併帶去;而西村的人到東村做客,也將家裡養的狗帶去,現在東西兩村的人不來往了,可是兩村莊所飼養的狗卻還是時常來往。後來,這兩家人注意到這件事,感到很慚愧。我們做人的情義,竟然不如一條狗,狗還記得舊情,記得往事,一直都有往來;可是人卻常記著仇恨、忘失恩惠,兩村的人受到感動,從此言歸於好。
白衣大士:下功是斷緣戒殺,中功是斷緣茹素,上功是斷緣放生。善大果大,惡大果大,只要你們善心行持,必能得到善果;反之,你們做了惡事,早晚必會遭受到惡果。善惡並不分大小,只有因大果大、因小果小的關係;是故,你們應該恪守「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的原則。你們既修道,就須體悟天有好生之德,以仁慈為本,而且修行人也應該以仁慈為本,戒殺、放生、茹素、護生。
呂祖云:「我肉眾生肉,形殊理不殊;休令閻君斷,自問應何如!」過去的仙佛聖真、三教聖人,都是茹素,漸漸而修成的。古詩云:「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說的明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他前世痴迷造下罪惡,今生轉畜牲受報,使其受苦了罪。
陳生:如今我們殺牠,剖腹開膛、切剁割刮、烹炒煎燴,適我口而飽我腹,美我膚而肥我身。
白衣大士:現在三災八難,頻頻降臨,凡長久茹素者,身體清淨,仙佛易於護佑,不致遭入劫凶。希望你們速速認清,身體力行,竭力成全你的周邊親朋好友,使未蔬食者蔬食、未發心者發心。末法時期,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最好是晚上九點│凌晨三點。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二天沒精神。
陳生:有親友去佛寺做志工,每天均是晚上九點熄燈就寢,早上三點起床做早課,七十多歲了,問他精神可好,他都說:「第二天的精神超級好!」原來,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白衣大士: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裡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從定中生出來的。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就有正確的決定,就有正確的行為,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是故,健康,應從調節心性開始。
可。停筆。 吾回!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探索系列:澎湖之行【十五】
西衛:口業殘靈•投生貝類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天上聖母 登台 110年4月14日
聖示:以平常心對待人事物,不爭、不貪;以無為的心態面對每一天,用真心淨化自己的身心靈,勤於做功課,天天自修念佛、拜懺、讀經、閱讀善書等;如此這樣的累積,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在修行菩薩道也。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天上聖母:賢生免禮!
陳生:修練內德,行化外德,只要有心去執行願力,修道並不難。
天上聖母:是。修道人要有自己的願力,發自內心的願力。因為有願力,人才能認真地去完成聖業,如此度人自然而然就產生正能量。如果沒有願力,修道終究難有成就,就好比一部車,如果車沒了汽油,只能看而不能開,完全沒有動力;這樣一來,只知道佛法,卻沒能參透佛法,終究修持有礙。所以,修道的人應要有真正靠自己的願力,修道方能有所成。
陳生:學生明白。近年來,咱們同修亦能遵循仙佛的諄諄告誡,但行持要真正進入內心世界的體悟,尚需更上一層樓才行喔!
例如:兩舌、綺語、妄語,甚至揶揄、開玩笑等等,都是修行的分數,而且這些懲處的殘靈皆屬口業海族。記得我們探索公務到澎湖,並沒有特別去觀察口業或口業海族,但是無意中卻遇上了。
第一次來到澎湖縣馬公市西衛漁港,當時剛好有工程正在興建,卻可以明顯看見,防風林四周圍有許許多多的法界眾生走動;後來,才得知這些就是口業海族殘靈。
根據記載,「西衛」之名,可上溯至明鄭東寧王國時期,鄭成功為攻佔臺灣,登陸澎湖之後在媽宮港區設立「娘媽宮安撫司」,又任命楊祖、林福、張在三名部將等分別在媽宮港後方的部署「東衛」、「中衛」、「西衛」三個防守據點。
由於我們探索的目的不在此,因而跳過人山人海遊覽的地方,專注於西衛漁港的鎮風塔〈厭勝物〉。鎮風塔與西衛漁港有海堤隔開,位於西衛漁港的潮間帶上,是當地居民拾貝、採海帶的地區。早期因潮水洶湧,流向通梁跨海大橋,當地居民害怕對於村落有不良的影響,築建鎮風塔治水收水煞,形狀圓錐狀,頂端有葫蘆裝飾。
學生走向鎮風塔環繞一圈,發現鎮風塔確實有其鎮煞的作用,而且鎮風塔朝北有神祇駐守著。奉勸旅客到此遊覽,千萬不要隨意觸犯天地之間有形與無形的建構。
現代人,由於不信因果,故而敬天地、禮神明,早已被西方文化取代,這就是現代的社會形態吧!
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的探索公務,來到西衛漁港,越看越感到奇怪,工程雖然已經完成了,但防風林四周圍的法界眾生卻沒有離開或消失。
直到第四回的探索公務前往澎湖,一早清晨出去探訪,才發覺西衛漁港附近防風林四周的法界眾生,居然都是公眾人物的殘靈!剎那間,明白這裡原來是安置了口業、口業海族的殘靈。因此,清晨退潮時段,常見有人在檢拾各種貝類。
以往曾經觀看談話性節目,後來發現不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力;所以,後來就不再觀看了。多年後,也察覺到這裡有許多名嘴的口業海族殘靈。
天上聖母:因緣成熟之際,就會讓你們發現,進而展開研究;所以,現在察覺也不晚。
陳生:可是很可憐啊!現在發現了,受到殘靈的影響,口腔卻長滿了泡泡,肚子也膨脹到快要炸掉了。
天上聖母:所謂的「因緣果報」,有了因,還要有緣,才會有結果,爾也見證了所謂「名嘴的業主」,即是肇因於口業。
人生在世,凡事都要留一點餘地、留一點退路,例如:用力,要留一點勁頭;說話,也要留一點口德。同樣地,日常生活中對待長輩,要留一點恭敬給他們,對待子女,要留一點道德給他們,對待親友、同仁,要留一點方便給他們,哪怕是一隻犬、一隻貓咪、一隻鳥兒,也都要留一點慈悲給牠們。明白嗎?
陳生:明白。若是能留下點東西給別人,就是造作富有的善因;如果甚麼都不肯留一點給人,光是自我享受,就是造作貧窮的業因。如果人人都能留一點笑容給別人,留一句好話給別人,留一個因緣給別人,大家就能得到彼此留下的一粒好種子,日後必能開花結果。
天上聖母:然也。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會隨著時空的變遷而變化,只有一種東西不會壞,也不會改變,那就是自己所造作的業力種子。不要自以為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知道,事實上因果會知道,善惡因果如影隨形呀!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探索系列:澎湖之行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指出多讀書很重要,但是實務經驗亦是重要,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本道院特別請旨著作「探索系列:澎湖之行」,以介紹澎湖。
一•提標館:殊勝訪談•聖母結緣
二•天后宮:參訪結緣•聖母開示
三•觀音亭:菩薩結緣•指導修行
四•龍門:殺業懲罰•海族修行
五•隘門:訪水晶府•海族提升
六•蕭瓜:天魔之戰•遺落殘
七•鐵線:牛魂區域•業報受罰
八•鎖港:阿鼻殘靈•肇因爭鬥
九•制煞:塔公塔婆•暗藏玄機
十•東衛:北天將士•聖母慈語
十一•白沙鄉:通梁古榕•跨海大橋
十二•後寮村:魑魅魍魎•山精水怪
十三•探索:安宅周王•城前牡蠣
十四•大倉嶼龍宮:課程眾多•密集訓練
十五•西衛:口業殘靈•投生貝類
願修子珍惜,深加研閱,以期有得!
孫邵:前業致乖舛•行善造今福
參閱《寄夢續錄》的記載。
明代浙江湖州,有一位孫邵先生。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送給他一些勸善的書籍。孫邵先生看過後很相信,從此日日以善行自勉,從不違背道德準繩,非常用心的做善事。
當孫邵堅持行善到了四十多歲之時,當年辛苦參加科舉考試而得到的縣令之職,竟然因為不小心忤逆長官的意願,而落職回家。他不僅官場失意,就是家裡也不再富裕了,完全成了一個普通的平民。
有一天,孫邵自覺一生謹慎言行,行善積德,從未做過壞事,居然還是落到如此平庸的地步,那麼善惡有報的天理還有什麼值得相信的呢?因此,他在憤恨不滿的心境下,寫了一首詩粘在城隍廟的柱子上,抒發心中的抑鬱。
詩曰: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予窮
有談報應津津者,此後聽如過耳風。
數日後,孫邵突然生病,病中昏迷時,元神離體,見到二位陰差帶他去見冥官。冥官說:「你前生並未積德行善,今世註定貧窮困頓之命格。因你今生能行善,所以目前你所得到的福分,已是上天的厚賜、祖德的轉移。怎能埋怨呢?」
接著,冥官命判官取來簿冊給孫紹觀看。孫紹看後,發現生平所做的一切善惡諸事,竟絲毫未漏的全部記載於其中。方知目前所得的福份,都是本來沒有而轉增的;所有的順境,竟全都是原本危殆而轉賜平安的。
至此,孫紹方才相信報應絲毫不差。冥官又告諭說:「砥礪自己的行為要做到善行周廣的境地,做人要想到比自己命運更苦的人還有很多。以後你要更加力行善德,不要懈怠,最好能皈依佛門,聽經聞法。千萬不可以隨便妄加猜測,認為上天不公、神明不慈。否則必會招來天譴。」
冥官說完,用手一揮,孫邵的元神回陽,也就甦醒過來了。從此之後,他更加自省修善,活到八十多歲,而且親見二個兒子當了大官。
解析:前生並未行善積德,今世註定貧窮困頓之報;今世積極行善積德,一則先將功補過,二則日積月累,始得上天之厚賜、祖德之轉移的福分。由此可見,「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探索系列:台灣寺廟巡禮【八】
延筆:修子勤修•德蔭尊長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09年2月1日
聖示:真修實練,擴至祖先、六親、冤親。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民國九十二年,一天中午,在辦公桌午休,突然看見濟公活佛從遠方走過來,來到眼前,手一揮,立即出現一群白衣人士,身上別有一朵粉紅小蓮花,以前不懂那是生魂。濟公活佛開口說道:「祂們都是妳的祖先、六親、冤親。從今只要妳修道路程,好好走、好好修,祂們,諸聖仙佛一定會幫妳安排妥當。」當時,跟隨道親、濟安宮師兄姐一起學習法理。
之後,因為上班時間的關係而離開,另外參學。後來在鸞堂,與永林師兄及其他同修一起學習。
菩薩:除了不要忘記基本功的重要,還要記住持續的恆心毅力。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大意是說,譬如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筐土沙,沒堆成就停了,功虧一簣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土沙,繼續填下去,堅持不懈是自己決定的。
是以,人人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總忘了行百里路半九十,到底還是功虧一簣。
陳生:學生明白。年輕時,先在幼稚園上班,後來在安親班工作,晚上七點下課,急匆匆搭車,興高采烈趕回去佛堂,一起學習參辦佛學事宜;一進門,即聽到一位前賢說:「妳這樣急急忙忙,一定會撞到地獄去。」剎那間,學生兩眼昏頭轉向,說啥呀!後來心想,她的意思是我時常遲到,不能用心參辦吧!或者她另有所指,後學不得而知。
菩薩:法門不二,修道的法則卻是千百萬種,若有執著一理,此也是障礙,小心莫要跌入陷阱之中,修道應該心無所執,心中坦然若有若無,無就是有,有就是無,若隱若現,極靜若然。
陳生:謝謝菩薩嘉勉!學生明白。民國九十五年七月起,因緣的變化而轉入鸞堂效勞,但內心的撼動並未遺忘前賢的言詞〈持之以恆〉及諸佛菩薩的疼惜、護佑,當然濟公活佛恩師的慈語更是從未遺忘。
民國九十一年與永林師兄再度結緣,他即開始要後學規劃自修課程,譬如:讀經、拜懺、禮佛、念佛、淨心靜坐、三施並行。勤學十七個年頭過去,學習的過程中,可謂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件件、一樁樁遇上,然而每當遇上了,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便開始尋求原因、尋找答案。記得,永林師兄曾經說過,只要遇到事情不要怕麻煩,大家互相切磋,一定可以找出問題、想出答案而解決困難,況且不懂得之處,還有仙佛菩薩可以請教。
進德修業的旅程,自民國八十四年進入道場,不知不覺也過了二十五個年頭。也許是上天的疼惜,或許是真的勤有功。方能出勤探索公務之時,見證氣天神祇中,也有我的祖先、六親、七世父母已經被派任氣天神祇的。叩謝天恩!
今朝,確實見證當年濟公活佛恩師的慈言:「真誠學,用心修,你不虧天,天亦不虧你。」修行路真的不容易走,即使再多荊棘坎坷也得向前走,向前邁進,因為不能回頭,只要一回頭,許多的祖先、六親、冤親、怎麼辦?因為我穩定,祂們也才能穩定;我向前,祂們也才能亦步亦趨跟進、跟上。
菩薩:是呀!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諸佛菩薩也都是由凡人修成。
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悟的佛;佛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一個已經覺悟,一個沒有覺悟,一個已經完成自己,一個還沒有完成自己。
所以,神仙也是凡人修行有成的,人們理想中的神仙,能幫助人間解除苦難,給予人間幸福安樂,因此成聖成賢。凡人如果心志不堅定,常常隨境界流轉,甚而退失修行的信念,不能堅持成佛的一念,不能忍百苦、耐千憂,希聖希賢就只是人生的海市蜃樓,勢必成為夢幻泡影了。
陳生:謝謝菩薩慈言!學生明白。
原本修道,以為各修各得,殊不知亦可德蔭父母、親人。在探索公務之時,院尊關恩師安排參訪寺廟之行,見到親人證道或宿世元靈派任神職,讓學生見證修道之可貴,覺得非常欣慰!感謝天恩師德!
學生的父親三兄弟,仙佛派任神職,各司其職,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責任而行忠,身教、言教,止惡行孝,以身作則,故而宿世元靈派任屏東縣萬巒鄉三山國王宮,蒞任三山國王之職。彼等在世之時,盡心於孝悌,日常均常告誡晚輩,待人接物須憑心地。
母親的宿世元靈,派任屏東玉興宮,蒞任觀世音菩薩之職。據母親提及,她自己常看見觀音大士降臨,有時會指導待人處事。
小弟陳○政的宿世元靈證道,派任中部興農宮,蒞任神農大帝之職。平日務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盡心照顧年老的父母,可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祖父母、二叔、大弟,在世之時,盡心於孝悌,謹言慎行,凡事「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是以,證道後,也奉旨一一派任地方神祇。
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簡單、規律,大家心中只有斷惡培德的念頭,沒有什麼多大的妄念、妄想。因為他們深信祖先有德,才能祖德留芳,庇蔭子孫。
菩薩:人生在世,經過幾十年的作為,有的成就聖賢仙佛,流芳千古,萬人崇敬;有的成為巨奸大惡之人,遺臭萬年,永遭唾棄;有的成為凡夫俗子,草生草死,無聲無息。所以,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結果,其起始源頭都在於一個隱微而不可見、不可聞的種子,就是念頭。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嘉勉!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典故:玄齡妻•剔目示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縣人。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有一天早朝結束,房玄齡還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覺得很奇怪問他,他卻恭請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氣,他才敢回家;太宗聽後,大吃一驚,沒想到房玄齡竟然非常怕老婆。
唐太宗為了替大臣出一口氣,就賜給他一位美姬,房玄齡不敢接受;太宗就要皇后出馬勸說房玄齡的妻子,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因此,唐太宗大怒,便賜房夫人鴆酒,說:「妳要活,就不要妒嫉;若要妒嫉,那就飲下此毒酒吧!」
唐太宗以為這樣就可以嚇倒她,卻見房夫人二話不說,將毒酒接過來,一口飲下;看到這種情形,唐太宗大為驚駭,嘆道:「此等女子性情剛烈,我尚且畏懼,何況房玄齡!」唐太宗只是拿濃醋嚇唬她,沒想到卻嚇到自己和眾人。是以,「嫉妒吃醋」的典故乃由此而來。
為什麼房玄齡會如此怕老婆呢?並非全然由於房夫人的慓悍,其實,他們夫妻曾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房玄齡尚未發跡時,曾經病得奄奄一息,對妻子盧氏說:「我已經快要病死了。妳趁著還年輕,不可以守寡,應該要改嫁。」盧氏聽後,心裡感動,而且十分難過,哭泣著進入房間,拿起利器刺傷自己的一隻眼睛,向丈夫表明自己不會改嫁的決心。
後來,房玄齡疾病痊癒,對盧氏的情義十分感念,一輩子對她禮遇有加。由此看來,唐朝的賢臣房玄齡對這個可以毅然剜眼喝毒酒的老婆,應該說是又敬又畏的!
除了唐太宗逼房玄齡娶公主的事,另外一件是發生在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的身上,而且唐太宗也沒有逼迫他,反而是受到他婉拒後立刻打消了念頭。
參閱《資治通鑑•唐紀》的記載:
唐太宗對尉遲敬德說:「朕欲以女兒嫁給你為妻,如何?」尉遲敬德叩頭婉謝:「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因此,唐太宗乃作罷。
這就是《天上聖母經》云:「玄齡妻•剔目示」的故事。
辛丑年九月科期靈修士
:證 道 玉 旨
宣筆:邱原章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0年9月18日
聖示:今夜,恭接《無極五方證道院》辛丑年九月科期證道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可。 吾退!
欽差太上老君 降
詩曰:靈宮復性虔誠意。修真返璞沐恩光。
證明學道真詮有。道化乾坤聖澤長。
聖示:今夜, 吾乃奉玉詔前來《懿敕寶德大道院》為制下靈修院所之《無極五方證道院》辛丑年九月科期屆期諸位靈修士順利通過證道考核,頒佈證道玉旨而降臨沙盤結緣。願勉諸子再接再厲也。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統御萬靈,日理萬機,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臺疆《懿敕寶德大道院》制下靈修院所之《無極五方證道院》,辛丑年九月科期屆期諸位靈修士順利通過證道考核;考核既已通過,合該頒敕功果如下: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王興
【覺、生魂合併靈魂】
證道南天明珠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寇送興
證道彌勒淨土福安羅漢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郝克超
證道彌勒淨土匡義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詹柏成
證道彌勒淨土百寶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武紅蓉
證道彌勒淨土接納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余春媚
證道彌勒淨土智光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胡思貞
證道彌勒淨土燃明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丘鈺蓮
證道彌勒淨土蓮燈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雷勝標
證道彌勒淨土方圓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諸道修士郭思月
證道彌勒淨土清明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土趙芳宜
證道彌勒淨土普燈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梁誼冬
證道彌勒淨土孝謙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廖保賢
證道彌勒淨土和氣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花倚洛
證道彌勒淨土調御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宗洳歡
證道彌勒淨土福華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魏綺蘿
證道彌勒淨土慈舟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董春龍
證道鸞門淨土玄武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王鶚
證道鸞門淨土慈暉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謝聖台
證道鸞門淨土薪傳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鍾威生
證道鸞門淨土龍珠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鍾芸儀
證道觀音淨土慈明真人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池國元
證道鸞門淨土明修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魯明茹
證道鸞門淨土若水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秋世堅
證道鸞門淨土崇心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盧巧孜
證道鸞門淨土宣明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翁凱蓉
證道鸞門淨土白毫羅漢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沈天壇
證道南天福誠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石福潭
證道南天玄光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邱達觀
證道西天和善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高迎蓉
證道南天莊嚴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柳亞淑
證道東天孝嗣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王顯菖
證道北天燈寶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李谷博
證道鸞門淨土慧鏡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蔣年檜
證道南天造化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白劍山
證道彌勒淨土安善尊者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竇文強
證道彌勒淨土昭仁尊者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伍孝塘
證道彌勒淨土禮安尊者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陳迎月
證道彌勒淨土仁華尊者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梁道書
證道彌勒淨土淨福尊者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沙亞蓉
證道彌勒淨土清澄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毛淨山
證道彌勒淨土辟毒菩薩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紀名智
證道彌勒淨土袪病羅漢果位。
茲敕封無極五方證道院證道修士賴匈
證道彌勒淨土空行羅漢果位。
〈凡所保調為主考仙官、護法、宿世六親、宿世恩人、殘靈、先靈、倒房祖靈、嬰靈、地基主、外靈、冤欠、靈障者,為節省篇幅,僅刊載姓名,恭錄於後。〉
證道修士之姓名,恭列如下:
張昌辭、李純荷、應世嬌、翁雯月、程真香
徐惠玉、曾子欣、何嘉瑤、錢甜心、裘應台
李芬緹、陸慶達、段晉興、熊崧、龐勝益
柳亞雯、詹素嬅、魯忠海、歐陽劍、司馬賢吉
公冶亮、慕容燈、薛恭信、邱總茂、姜展洲
孫維誠、賀宗炎、薛清岸、祖克鴻、郎宛唯
梁慧妤、邱毅來、鳳明瓊、慕愁、謝水城
郭鷲、包一番、彭文淵、陸美愛、陶英惜
唐秋麟、姬勇潭、余仲丕、于政簇、展碧露
連圳、劉文洋、葉文榜、周推、韓義、段三開
喬四博、柳上溪、薛武泉、徐秀娟、皇甫婉心
歐陽玉茹、石保學、朱明曲、林盟書、謝全櫃
屈禮、崔湖、岳港、姚東山、雷友莉、王素微
方娜美、彭啟仁、澎登舟、蕭棉鵑、韋思玲
孟福哈、冒碧娥、方源煌、鐵崇強、陸森傳
唐清病、巴增全、祝才禮、陶麗春、程莎伊
莊善來、洪寬、何富冠、余雪晶、歐陽泰斗
高惠艷、司馬律、公孫蓋、袁律村、葉泰霖
詹祐蓮、蘇仙月、單茵玲、曹建毫、尹農虎
烏鎮海、公冶植、南宮塗、錢照準、水基旋
柳富賢、賴元明、蔣書洛、安清峰、龐菊惠
鄺炎盅、戴風長、衛昆、金文恭、鍾廷宏
薛磐興、姚光源、石榮基、蔡封岱、丘霖
姜思蜜、竇明儀、呂風諒、崔夢籌、邱仁皓
廖哲邦、袁浚衡、杜民亨、蕭秋良、黎豪彰
牛怡娟、雷琛星、韓荷霜、游亦泉、方慧雙
盧愛蓓、湯隆夫、沙瑪妲、金嫣芸、溫禁
唐虹琪、方登權、寇澈超、鄒春峰、龍放財
李尚益、翁坤諧、周勝書、藍潔秀、馮士校
袁大風、慕容城、司徒美雪、湯桂花、孔芙媛
唐毓威、皇甫鈴宜、獨孤松、汪鳳美、尹詩玉
賴進湖、魯怡蓮、曹福安、陸建志、程泰煌
姚康港、蔣銀姮、童清飛、丘育潭、呂思欣
華質河、車錦獅、雷福丁、秦信湖、黃斗義
徐麗曼、許書新、蕭三旺、劉必洞、詹明甄
寇崇勝、顧民燈、邱青瑜、藍彰仁、石披玄
裘蕾虹、段守鵬、李元淵、卓仁啟、巴群山
呂秋環、蘇光郎、孟博諄、童清寬、宋婉菱
穆康崇、展和安、段榮洲、魯憫、盧秋菊
邰雄、陶克森、于塞湳、趙哲書、馬瑤嬿
謝采環、巴聖萊、韋姿英、穆南辰、白懿彩
邱紫瑾、喬福銘、周雪璇、伍大蜂、曾慧芳
鍾星潭、袁博堯、丘莉霜、魯欣蝶、崔頡光
曾逸來、傅光岱、姜愛鑾、胡富邦、孟坤
費銘狩、竇燕川、展繼來、邱瑩微、古如雁
華秀伶、詹庭鑾、貝拉索、羊鞍嘉、李臣鴻
趙惠芙、詹育勝、牛福崑、葉聰辛、胡美花
申蘭妮、潘耀達、郭飛寬、梁晉換、卓如晴
唐毅慶、魯夢釵、梁晶珊、崔宛純、孟東郎
葉惠庭、楊庭涵、曹志洋、祝豪融、甘進邦
司馬劍虎、鍾哲志、鄒之凱、龐顯、周尊
魏冠書、袁豐臣、馬渡元、孫空奕、呂邊三
岳馨媛、潘狀年、丁荷蜻、盧就榮、薛益福
巴明道、翁鈺麗、沈香桃、鍾宗寬、蕭泰光
馬榮捕、石平棧、李福田、張雁純、紀光卒
劉根毅、武南功、楊曼慈、王檢墩、夏珍蓓
尹琬鳳、金機澎、潘永年、詹月絹、孫元欽
蔣銘寒、佟惠嬅、古泓承、黎模、黎福天
單麗蕙、顏谷新、車建坤、鍾和堅、藍采鳳
烏啟樣、杜尚俊、包仲樹、彭直槐、李浩翺
劉薰瓊、袁顯、翁鴻興、武檜旺、仇永銘
周洛雲、吳輝慶、賀祥信、尹祿淵、徐興
萬毓、尹寒祥、方嘉復、李鴻奇、賴志昌
蔣根為、狄光欽、賴富全、許日煌、程冠景
丁泳虹、鍾赤長、關淡坤、蔣欽達、賴萱
李猛辛、韋鈺英、呂直雄、關丕雄、湯麗芳
喬劍浚、呂叢祥、梁財、焦祥、俞都、連三沖
古嬪亞、邵光澈、崔堅源、裘處水、龐宗榮
施書農、馮舟弗、張南文、李渭天、湯文埔
段通、南宮清元、溫晉毅、毛順堅、許風蒙
詹浚哉、龐炎、裘哲楓、方進滄、羅丹堯
孫俞敏、程昌、謝圖二、俞隆賜、連倚海
魯玫笑、沈光孝、藍德奇、曹雪怡、苗樹籌
郎乞角、韋弘考、甘福景、毛康鎮、張善圭
李權熙、趙浚丙、岳仲來、姚森、周克送
賴文豐、公冶松、張元堂、慕容中藤、范賜
石洲赤、鐵宛萍、翁功平、謝繡英、賽秋華
易坤義、蔡清良、彭風長、董彩宛、丁磐爐
屈惠虹、曾誠和、詹慧芬、趙萍妮、秋麗月
邱貴坤、陰啟雄、賽晶雁、袁寶嬋、武順欽
烏蛟、郭眾權、裘淑燕、仼懿如、鐵宗堅
妲汐、秦封翼、邱蘭津、溫昭芳、紀英姿
孟露絲、車茜娥、孔金蝶、陳風凱、梁逸福
崔宗涯、喬鈺虹、梅育珍、陸賞、李師玲
趙啟利、姜薇、安忠琛、蔡采妍、翁樹修
廖慈玲、歐陽妃、曹清孝、佟丙植、潘敏柔
俞素綢、程水滄、周怡嬌、尹潭道、林垂湖
魯雄、巴祥栽、姜婷釧、袁昌信、陰炎昭
紀蓮碧、邱娜芬、丘鳳真、費谷倚、劉一聰
王瓊青、柳鳳媛、歐陽芬、仇成港、宇文櫻
張慈湄、董郁珍、甘國衡、毛悉賓、羅洞昌
柳玄宏、萬仲進、梁芳蜻、蔣淑敏、王玲華
李艷姿、陳文塔、錢哲新、段風仁、蘇逸川
龐惠蝶、曹瑜燕、李霜嬌、詹秋萍、范康新
陶秀綺、魚琍金、海澈隆、安夢雪、曾水石
王添舟、龐世沖、李浚全、呂銘植、許思妮
藍含媚、陳紫味、余曉品、鍾名婉、丘漢聰
公孫蜜、戰雁歡、梁慶崧、魯鳳宓、詹志台
武和川、韓秀薇、段荷雁、陳谷增、戴樹興
莫慈香、郭光德、葛珍香、溫迎思、廖保逸
王綢琪、賽宛香、柳乞來、韋麗菊、宋涵卿
牛啟強、鳳博熠、盧河文、白媛蕙、秦澐靈
聞康俊、葉香、葉原伸、王穀倫、王煌衛
龐世湳、蔡杰、邱永冠、慕珠宜、華紫鵑
武仁崇、薛世乖、安芸梅、秦昭山、高隱翔
段富欽、宋凱鑾、胡美君、東方蘋、仇佳月
韋瑢芳、仇筆、阮原信、杜武寬、蔣琇美
劉宛馨、何萬進、陳鳳春、陶嵐嬅、姜惠蓉
右津香、鄒天華、易復文、戰啟和、童春嬿
陸慶生、廖妍、姜信漢、卓木泉、上官寶莉
楊不顛、關秋美、龍光丁、穆書埕、喬政清
段少光、魯璇采、賀濃英、藍巽達、向圳書
易榮訓、竇敏譽、池孝桐、曹文寒、李哪劍
孫片三、項名道、勾珊、黃才風、辛啟元
戴玄山、巴俊瑞、廖谷德、程美慧、花世崇
趙茵珊、丁誼翠、楊南根、伍櫻茹、苗澧秀
賀妙芬、鐵通泰、姚寶雪、葉彩娟、鐘介源
沈監卒、林發泉、鍾隆飛、敖檜傳、馬湖永
孫灝山、藍怡玲、丁裕臣、巴鳳娟、程慶尋
高信勇、賀聰蛟、龐浚斗、郭光旭、唐浩銘
柳蘭妲、董瑜秀、闕教興、丁仁灜、史淑花
袁潮豪、馬碧伶、楊宛妃、喬克橋、梁夢嫻
朱爵堂、段富局、曾瑜萍、姚國洛、邱豐潮
曹達瑞、翁保度、蔡梅盈、趙紫環、燕中祥
顏美若、殷正藍、熊如香、洪鑫諄、何慧卿
曾明娥、周志紹、伍霞、曹和平、蕭煌仁
甘勝安、裘麗紋、江采娥、蘇鳳唯、梁清喜
林應河、蘇元乾、錢正昌、戴春毫、鄧秀莉
吳建才、郭紫霞、車瓊君、李安達、陰忠棟
符青泰、蕭滄丁、蔣鳳妹、趙宛蓉、周天湖
石澈茂、廖偉吉、蔡百萬、張一魯、鍾水車
丘光環、詹鉛、蕭洲銘、劉義松、白春鳳
熊豪山、孔榮凱、岳碧財、蔣青山、羅應賢
屠春蕊、鳳美環、李克發、鄭慶湳、周聖文
潘慶泉、池家祥、朱則鴻、古飛繼、廖怡足
烏腳耙、梁寒超、余通浚、阮恭文、穆喀全
蔡蝶珍、左雁姿、王謙飛、軒轅淨、史延星
沈武祥、蕭秋鳳、邱爵耶、海奉達、孫茱珊
游晉風、顧文光、柳愛芯、季弘寬、張平睦
敖不達、陸業仁、朱延康、廖三郎、趙潔花
高春珠、莊賢康、魏福文、邱慧粉、鳳秋麗
戈清溪、苗印特、詹素聰、邱廷宗、劉直良
韋麗春、費清隆、武坤虎、石桂瑩、賴思妮
唐廷財、梁益松、柳蟠光、段齊長、張定蒼
衛忠樹、殷香、偉岸、遜哉、易蘋湘、史巧琴
鍾離淵、阿拉坦進、金麟德、王謙鳴、東門頡
坒海、長孫承明、虹環、康照、爵槐、公冶溪
駱和宇、白預亨、柴福來、丘陞光、李遜別
呂源、蔣諄、丁茹、王款、白沖發、柳飛光
鄒春萍、范廣圳、史廷嵐、林一敬、彭鳳彩
史葳緹、毛信鑑、涂志寶、林戌水、賽建炳
施采玲、丘宏耀、楊光褒、苗楓慶、袁淨義
盧蕙卿、魏平讚、喬政山、常凱墩、尹麗亞
丘湳香、蔣聖發、郭紫蘭、彭富坎、李正標
王大桶、裘隴天、沈愛莎、趙保源、澎松基
鍾國仁、梁巧月、邱楠香、丁家楓、饒琍盈
朱如晴、徐榮潭、周啟陞、魯秀乖、袁珠芸
呂素美、黎道煥、秋世婷、曾寶綺、蘇春倩
游齊、苗鳳雯、莊紹坎、李茹慧、李師芹
鳳友環、張平福、丘翠桃、郭康星、馬素玲
石年勇、卓如雲、丘綺宜、曹詠嫻、喬則炎
段宜慧、牛欣芹、顏仙香、燕光潮、鳳友蝶
孫玉彩、費熙康、顧三財、巫西珊、諸葛成
白嬌芳、蔡之南、游萬亭、胡夢琳、蕭至耀
袁東懇、錢衡安、衛子月、勾丹、何光湖
姚乞書、廖發毓、關玲花、姬晉、咩泉、心媛
甘懷鳳、清堂、莊璇春、公孫菱秀、丁進權
涂玉慧、沙有亭、徐鳳亞、裘惠倫、袁博官
錢莉玉、魏香誼、趙荷雪、丘靜綄、甘佑國
毛曼圓、游素嬅、蔣虎湳、單萍秋、李嫻花
王保松、牛茵庭、柳露、陽春娥、符世清
鍾惠詩、龍建章、曹光螢、熊川、秦淑圓
徐正瀚、王晴男、巫信投、余婷鳳、賽國斌
烏龍賢、韓塗、李菊惠、鐘為倚、沈歡荷
姬民淑、魏康炫、曾順花、韋鳳絹、巴琇蘭
錢名埔、袁雪珠、龍光籌、趙福書、梁建森
李巧綺、武芳玉、程樹來、鄺潔雲、尹風獻
李珊菁、韓佩庭、蘇妍猜、朱巽遜、董川壺
梁繼洲、呂純詩、裘旭鑫、龍貝璇、李馨惠
丘滿玲、許延鎮、陸慈孜、丁浩全、馬漪英
邱鑫、段國修、施雁釵、孟艷蝶、徐春娥
羅良、孫添通、李時嬿、常廷訓、秦代邦
施玉鳳、魏屏香、侯業乾、鍾康巖、陶木清
許荷妃、劉康安、柳虎池、李淵風、程綢鳳
沈乖琪、鳳貫樹、柳艷慈、屠明娟、錢乞
魯蓋峰、嚴嘻、水國晉、柳螢璇、李飄霞
丘慶泓、孫壺寬、呂埔成、顏正台、慕如歡
郭孝弘、雷英娟、陳風洲、郎安興、甘進財
丘崇貴、賴育衡、古玉猜、陸泰吉、鐵天線
韓蕊月、曾茜嬅、李浚尋、牛瑞芬、胡金珍
顧思貞、方澈嵐、丁綺菁、曾澈奇、馬美卿
沙和賓、盧莉娃、趙雅蓮、鄧思雯、李盛道
姜靜好、魯淮、詹茂雲、蔡浚南、熊婷月
單興祥、鐵尋克、杜光明、韋慶楓、池莉鵑
丘惠冰、石振山、卓宗仁、何聖鴻、向如庭
蔣紅娟、曾寶惠、夏清杭、陸尊良、韓秀芸
翁克洛、藺珠、丘媚荷、譚廷光、司馬秋滿
秦進才、黃曼嫻、徐尚憫、郭谷興、蕭欣娟
董瑞真、安蝶、江問泉、游銀桃、卓瓊嬿
陶晶圓、韋皓蒼、王月惠、蔣清風、段豪二
卓添丹、余娜音、邱慶南、秦代潭、蔣福興
戈瑩、馬壽鉉、陳愛欣、龍碧芹、慕容珊
雷瑋光、方嵐妮、沈冬鵑、石敏宏、袁浩盎
趙寶雅、劉明香、韋德才、杜超鄉、李全水
童鳳芬、鄭建三、莊和利、常監清、牛娃馨
程清惠、丘晶如、賽南江、郭成岱、鍾香緹
高仁勝、季麗菁、高濟堯、高琍雯、柳蝶春
洪賢平、崔鳳麗、易怡玉、喬仲年、戴欣笑
秦宛蚵、梁美純、謝金櫻、孔素雅、黃進橋
馬銀蘭、姜茵愛、陸光良、李仙芸、蔣玫思
毛天豐、楊碧莎、蔣勝民、余惠屏、朱麗媛
史名涓、邱棧風、姜浚昌、俞鳳妹、陳聯標
沈煌華、錢月珍、胡月美、唐新森、石添文
高永植、郭風崑、周樂洋、連美娟、趙玄隆
趙曼琇、董必聰、闕順琴、闕寧親、呂豪
雷保興、蔡利尊、卓旺章、裘蘭伊、葛珠雯
蕭茉妍、葉美妤、童珍慧、彭素君、周平塘
何維昌、尤景雄、施鳳珍、單嫻、萬紅嬌
李鎮和、溫蓮、尹富凱、孫宗淮、湯琇英
郭紫蓓、孟娜春、車世怡、祖安倫、喬萍虹
熊偉山、金恭仁、胡碧宏、辛槐文、龐紹延
申泰祥、申瑪娟、趙馨芳、魏妍雪、易廣塗
廖瑞美、鐘順滄、賽欣涵、曹翠純、姬國三
潘志郎、巫靜如、黃德星、許富瓊、王洳心
秦采艷、甘秘、羅成植、費祿亮、司馬惠媛
湯遠銘、丘銀雅、阮孝誠、劉靜芳、唐莉涵
周煌增、林熙娣、薛寶霞、苗慧荷、呂娜
湯育妹、莊慶禮、顧基、紀送文、廖懷安
溫麗娣、童怡蓮、史鴻書、喬繡芯、張賢鶚
潘康誠、彭豪海、方伊娟、段富娘、郭亞麗
余鳳妤、施貴珍、羅春庭、宋曉蕙、蔣錦美
魏怡莎、溫弘榮、葉華昌、江祐瑩、祖毅眾
蔣艷惠、曾姮春、申月湘、管泱、石瑞花
伍芬晞、李熙俠、郭雪玲、彭谷義、蕭婉晶
水豪潭、余曼瑜、曹螢夢、李彩霞、莫聰守
郭莉雙、秦玫芳、凌進康、陰豐濤、藍如娥
毛順香、邱慈嬿、費燦堯、岳德安、張豫昆
詹妤芸、李斗營、葛顯弘、崔銘峯、楊宜欣
朱珊淇、黎刈包、石建淨、文素婷、屈立珊
鄧光敬、蘇秋煢、裘婉鳳、徐世天、施俊學
古潮宏、梁麗鶯、丘嵐芳、梅健晉、柳芬娟
羅宛濃、丁謙光、姜友萱、陸聖影、崔洳橘
孟晴妮、邱富潭、牛淑蕊、花才嬌、丘益峰
孔顯送、徐谷仁、喬惠瑜、鍾素愁、古南雄
段豐球、石玲惜、蔣飛谷、邱世熙、姜麗嫣
殷素蒨、連國淵、苗鳳君、丁煌川、鍾熙蒙
紀月鳳、黃妤花、常顛宏、元徵紇、獨孤娜
拓拔棉荷、龔蘭、閻泰豐、查干雪、呼和蓮
賈羽、柳紫珮、王劍達、孟楓武、葉媛月
宗琬香、卜芬櫻、魏安毓、杜禮山、邱嘉鵑
毒冬粉、錢蒼吉、袁虎、劉莉珠、符蘭倩
姜淑晴、趙煌霖、劉惠香、熊塘、紀梵芸
梁成煌、戴秋瓊、馬杏姝、韋運彰、梁慶封
李姿綢、程秀萍、何飛霸、西門艷春、烏玫瑰
沈智嬌、葉慧瓊、金裕哲、公冶超、宇文菜子
張豪昌、歐陽劍平、邱藝佳、方鳳娘、潘水財
柳麗純、白嬪萱、喬安妮、龐秀妃、車蓉
邱翠蘭、孫光廷、錢宓芬、柴嘉強、袁怡慈
胡逸凡、詹仁丹、沙英鈺、武春湄、孔文惜
鐘亭喜、甘曼屏、邱璐恩、錢度山、廖添嗣
公孫清、邱香穗、施冬蝶、冒謙、柳建弘
沙夢媛、段豐、朱桃月、石根海、寇功能
費俊旺、段必湳、燕功成、顏紫綺、梁昆松
李芹、程春莎、柳寶涓、丘毅仁、丁和寺
楊素英、張丙興、牛麗心、鳳寶珍、馬海
穆宜庭、姜浚德、華蝶衣、佟雪珍、甄鳳
魏豐達、楊秀麗、薛粉玉、鄧青珠、蕭有全
張奇牽、翁芹妹、陸悉川、武漪虹、孟澈財
丘澧娟、童玉足、卜清良、孫聖海、朱信通
李慶濤、甘鴻、陸翠玉、石琵春、黎銘、段富
張台育、喬壽波、呂康港、彭雪梅、宋夢詩
楊元清、盧泉樹、裘送化、劉一財、蕭錦誠
吳木城、葉健潭、邱蝶歡、徐豐臣、賴文晉
莊利祥、余繡娟、姜珠蓉、李智松、王谷繼
南宮信、諸葛玄衡、周錦山、馬建章、狄鳳心
袁督群、楊滿馨、金瓏仁、費東航、焦思婉
蕭廣海、方櫻惠、聞艷慧、許安祥、巴坒
紀進西、路向楠、馬犁、田源、邱桑、姜瑜秀
姚春枝、蔣棧、袁思惜、龍姿愛、詹豪谷
孫延良、段中換、諸葛松蓮、水忠孝、毒吉順
禇大友、單禪、錢學修、雷光信、孔富諒
潘欣芹、石艷月、史俊彰、左嘉書、安喜如
韓寶妍、林閃賢、曹宗伸、陸元寬、姜欣芳
薛增道、戴春彩、石梅蝶、李芬麗、黃洛光
趙風溪、施湳香、葉靜玫、丁瑞海、嚴宜茉
龍愛桃、鳳寶娘、孟晉國、邱修亭、呂鑫
康元德、巫志達、巴荷玉、蔡貴卿、梁代福
蔡保昌、丘亭霖、胡麗瑜、連考帆、溫素霜
金凱書、白隸、王化騰、澎奇鄉、公冶修
苗蘿漪、張世谷、蔡翠芬、劉杏香、朱萍繡
程一海
凡本科證道諸位靈修士準仙班,即日起准予省親假二十五日,二十五日後統一前往各該管單位報到。願勉此後代天宣化,各盡輸誠,各展己能,共為挽風化俗盡一分心力,以不負天恩之眷顧也。旨到生效。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辛丑年八月十二日
證道修士洪寬 登台 110年9月18日
詩曰:螢窗苦讀清心志。復性歸真正法明。
進德聞思行聖道。輪迴了脫仁德成。
聖示:憶昔時,讀書識字為求功名,豈料科場失意,一事無成,憑一念心克苦耐勞,四處打零工以維持生計,一人飽全家飽之情形下,總有餘力於年終施米濟貧。偶而聽聞大師說法,總是耐不住性子,知道的法理不少,卻都是皮毛,靈性絲毫不能昇華。隨三吋氣斷,魂神面見閻君,承蒙閻君慈示:「汝生前,能知量力於冬令救濟、施米濟困,並能依教奉行,雖皮毛法理,卻亦堅行不悖,憑此二點善功,日後必有接受拔度之機。」
後來,果然接到保調佳音,乃陽世有緣人:王凱民,能知造功叩求保調吾這位不曾謀面之地基主。隨即進入《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以來,承蒙諸位授課仙師,傳四書、授五經、天文、地理、歧黃之術,無不盡傳;加上諸位賢士於每星期三、星期六鸞期,以及每月擴大共修法會輸誠護持效勞,使吾等有額外行功及接受有緣仙佛菩薩加持、垂法之機會。
如今證道,感恩天恩師德!感恩院尊關恩師!感恩諸位授課仙佛!亦勉勵諸位賢士於每期鸞期、每月擴大共修法會、年度三場法會,能不懈不怠也。
證道修士龐浚斗 登台 110年9月18日
詩曰:靈台清淨仁風範。修性持恆善慧長。
證悟人天求解脫。道行世代姓名香。
聖示:憶昔時,孝敬雙親,靜心時自思不孝,能力不足,未能讓父母遠離勞苦日子。對地方耆老發自內心予以敬重,地方上一些晚輩多少能叮嚀好事勤為,忠孝節義時時推廣,長期如一日,堅持諸善之施行,雖無高尚之智慧,總是遇事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先將自 己的情緒降伏下來,避免與人產生衝突。後
來三吋氣斷,魂神受命山神之職,任職前承蒙閻君慈示:「汝生前,善業勤耕,忠孝節義率身行持,憑此等善功,日後必有進昇之機。」
後來,果然接到保調佳音,乃陽世有緣人:林明輝,能知造功叩求保調於吾這位未曾謀面之山神。隨即進入《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以來,承蒙諸位授課仙師,傳文、授武、醫理、藥理、符籙盡皆傳授;加上諸位賢士於年度三場法會、七月孝道法會、春秋兩季放生法會輸誠護持,使吾等有額外行功及接受有緣仙佛菩薩加持、垂法之機會。
如今證道,謹代表本科所有證道靈修士,感恩天恩師德!感恩院尊關恩師!感恩諸位授課仙佛!亦勉勵諸位賢士於每一期鸞期、每月擴大共修法會、年度三場法會、七月孝道法會、春秋兩季放生法會,能得誠心參與,再接再厲也。
【靈修士】進修之助力
陽世人孝心、慈心者多,接觸道場之後,常會保調往生之父母或祖靈,脫離苦趣,進入《無極五方證道院》靈修,一則盡力於孝道,二則以期有朝一日證道,列位仙班,逍遙自在。
至於,靈修期間,應該加強之重點,如下:
除了祭祀之外,陽世親人可造各項善功迴向給靈修士,或者藉由參贊各項法會的功德迴向給靈修士,以化解靈修士之修行阻礙,進而提升靈修士的靈力。
人有三魂:靈魂、覺魂、生魂,一般保調,皆以【靈魂】為主,亦即是【靈魂】在進修;若是【覺魂、生魂】之不安穩或者受苦,其靈訊亦會影響到【靈魂】的靈修。因此,陽世親人常會遇到不同的魂之託夢,而有不同的夢境;諸如:保調的【靈魂】,託夢則有更換禮衣、法喜或進修之夢境;【覺魂、生魂】託夢,則要求祭品、金紙或在世病苦之夢境。
是故,有慈心願力之善德,對於歸空之直系祖靈,應當【保調三魂】,以免彼等之飄盪。
寶德雜誌:代天宣化•歡迎研閱
末法時期,人心不古,道德淪喪,召感天地災劫頻仍,亦是共業所致;關聖不忍生靈塗炭,創設「鸞門」,扶鸞闡教,教化世人;以期挽風易俗,重整道德,進而致天地祥和。
鸞門應運弘揚,乃與天運有關。鸞門之首要職責,即是:著書普化,仙佛期期扶鸞,降述真理與著書,以代天宣化與弘法利生。
雖然有著書流通,廣為勸化,但是效果不普遍。是以,《寶德大道院》除了「鸞期」扶鸞著書之外,成立「擴大共修班」,以代天宣化與弘法利生;繼而成立「專書研習班」,以深入研究道義、法理。
因此,本道院為了加強普化,除了提倡讀誦經典之外,亦摘錄古聖先賢的諸般事蹟〈忠孝廉節〉或善惡因果故事、案例,予以刊載,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修子參閱&研讀,有所領悟,認理歸真,實踐力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人道圓滿;以期修子能得「道基」日漸深厚,「修持層次」日漸提升,始能「成道」。
願珍惜《寶德雜誌》,深加研閱,以期有得!
扶鸞著書•開辦濟世
壹•扶鸞著書:
ヾ本道院鸞期定於每星期六下午二時&晚上七時正,竭誠歡迎參鸞護持,以共結法緣。
ゝ目前著作寶書:︽持齋•戒殺•放生︾&《澎湖探索之行》、《台灣寺廟巡禮》,歡迎參鸞護持,以累積福慧。
貳•開辦濟世:
ヾ除每星期一、四固定休息之外,每日下午二時至五時止。如有急件,請事先聯絡。
ゝ本道院奉聖諭開辦濟世,服務項目:前世因果、身體業障、運途、祖先及親屬過世在陰情形以及道學問題等。
參•服務方式:
ヾ為求方便遠道之善信大德,可親自叩問,亦可電話、通信、傳真或電子郵件等,代為叩問;仙佛開示之後,本道院再予以回函或傳真。
ゝ欲叩求仙佛指點迷津,請詳細註明叩求人之姓名、住址、生辰以及叩問事項。
壬寅年專書研習班:公告
主旨:本道院啟建【專書研習班】,已推動邁入第七年,每月一次,以修道子為主,集體研習,分享心得,以期有所體悟,更上一層樓。
說明:
專書研習班,特聘洪助誠校長主持。
民國106年6月10日,「草屯分苑」正式啟用,並結合書法成立「書道班」。
研習範圍,以每月研讀一本寶德專書為主,並作心得分享,今年則改為專題報告。
本道院自舉辦「專書研習班」以來,屢蒙《無極皇母大天尊》畀重,每次必定於前一天鸞期降臨駐駕;並於翌日「專書研習班」為修子佛光普照,以加深佛緣。
壬寅年農曆三月專書研習班
時間:國曆111年4月24日
專書:百善孝為先
壬寅年農曆四月專書研習班
時間:國曆111年5月29日
專書:持齋戒殺放生
壬寅年共修法會&法會:公告
主旨:本道院啟建【共修法會】或【法會】,以每月一次為主,修子虔誠參與共修,凝聚共善願力,神人共推【法輪常轉】,修子接受佛光普照,願多參加與護持。
壬寅年農曆三月共修法會
時間:國曆111年4月10日
壬寅年農曆四月共修法會
時間:國曆111年5月15日
壬寅年農曆五月春季放生法會
時間:國曆111年6月12日
參與現場共修之修子:
│共修祈福燈:每燈壹佰元。
辛丑年十二月共修法會
:慈善米│111年1月9日
愛心米:4公斤1000包+24公斤,合計肆仟零二十四公斤,關廟麵14箱,已贈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玉德慈善會】,對象:貧困家庭、教養院&偏鄉學校學生,以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