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德雜誌第245  目錄 

癸卯年七月孝道共修法會  公告:::封面內

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  玉旨:::::::二

壬寅年三月研習《百善孝為先》之心得

【計有二篇】::::::::::::六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靈遊傳真】::十六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重點摘錄:::二十

無極五方證道院:保調批示::::::卅二

專案呈疏::::::::::::::卅四

奉旨著作︽儉讓以養德︾:::::::卅六

司馬光訓子:尚節儉•戒奢侈:::::卅九

奉旨著作︽修道培心德︾:::::::四二

奉旨著作︽持齋•戒殺•放生︾::::四四

探索系列:苑港水晶府【一】【二】::四六

壬寅年十二月科期靈修士:證道玉旨::五二

寶德教育基金會:寒令營【靈遊傳真】:五九

介紹:一一二年寒假學生研習營

  董事長:洪助誠::::::::::六一

癸卯年寒令營:愛物惜福之課程::::六四

  愛物種福田•惜福點心燈〈李彩蓮主任〉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之照片::::七三│

  本期雜誌之重點提示  

一•專書研習《百善孝為先》之心得【計有二篇】:

  壬寅年三月研習《百善孝為先》之心得

     報告人:洪雪芳【本期雜誌第6頁】

 壬寅年三月研習《百善孝為先》心得

     報告人:蔣秉芳【本期雜誌第12頁】

•探索系列:苑港水晶府

海族:訓練課程•鍛鍊意志【第46頁】

修道:日常修正•即是修行【第48頁】

•殺業&放生:

崔道紀:殺害龍子•削減祿壽【本期第3頁】

嚴恭:贖鱉放生•屢獲奇遇【本期第4頁】

殺龜:身體潰爛•腸胃劇痛【本期第5頁】

戒殺:慈心不殺•世世無患【本期第51頁】

四•殺業、孝道、忍辱&惜福:

丁貞女:侍母圓滿•方才出嫁【本期第14頁】

陳四:忍辱救人•母子延壽【本期第15頁】

警示:富貴不永昌•唯有靠自己【第41頁】

劉南垣:飢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第69頁】

 

  癸卯年七月孝道共修法會

時間:國曆112827日【星期日】

主旨:本道院擇於癸卯年農曆七月十二日,啟建【癸卯年七月孝道共修法會】,做靈修士之施食,並澤及今世父母&七世父母、祖靈&保調之靈修士,以圓滿孝道。

參與現場共修之修子:

  │共修祈福燈:每燈壹佰元。

一•圓滿孝道之殊勝意義

修子立身處世,必須圓滿孝道,始能成就天道。在孝道方面,一則父母在世,孝順父母、奉養父母,進而恭敬父母、尊重長上,落實孝道。二則父母過世,慎終追遠,感懷過去父母對我人生培養劬勞之德澤,力求彌補孝道之不足,超薦過世父母&七世父母,潛修佛道功果,以期證入天界,逍遙自在。

      古代之孝子,於父母親過世之時,以敬重的葬禮安葬父母親;之後,在墓旁蓋一間茅屋,守孝三年,直到期滿再離去。

      現代之修子,生活忙碌,有心保調父母親靈修,成為「靈修士」;雖然有仙佛之調教

│澤及過世父母&七世父母   A

    ,殊不知初期六個月,猶如進入新兵訓練中心,辛苦備至;若是子女或親人能得以至誠之心,參與【法會】&【共修法會】,父母親〈靈修士〉有子女之磁場陪伴,一則心情穩定,二則安心修行,三則陰陽兩利。

      其實,保調父母親,又能每個月親身參與【法會】&【共修法會】,一則自身修心養性,累積功果,二則陪伴父母親進修,即如古代孝子的「守孝」,三則父母親沾光,進而能得「德蔭父母」,以期提升道果。

二•說明:

適逢農曆七月中元節,恭頌地官大帝聖誕,為避免累積殺業;是故,敬請修子能持齋,並以素菜、水果、餅乾等祭拜。

孝道法會,主要著重於過往父母、祖靈&保調之靈修士,並普施靈修士,以圓滿孝道。

三•竭誠敬邀前賢善德親身參與盛會!

 '如欲參加者,可先電話登記,以利安排座位。

敬祝       吉祥如意

 

放生殊勝的功德利益  

自古以來,戰爭不息,天災人禍不斷,此皆為宿世殺業累積所致。因而本道院啟建放生法會,乃是化解自身的殺業,消減天地間怨戾之氣,進而延緩戰爭之刀兵劫。深願修子與善德輸誠共襄盛舉與贊助護持。

基本上,可救動物一命,免於被宰殺一劫。

道場之放生,放生物可得縮減畜生道業報。

道場之放生,誦經持咒迴向,加深法緣及佛緣,可得聞法而修。

道院之放生,必須恭請仙佛為放生物啟靈說法,亦即調出放生物之【元靈】,植下佛緣,以利未來世得渡。〈參閱寶德雜誌41期〉

因為贊助、護持之故,與放生物直接結緣,未來世再轉人身而得相遇之時,可得善緣或貴人相助【慈善救濟,亦是同理】。

贊助、護持放生之功德殊勝,乃消冤解業和化解殺業之良方。

道場之放生,集結共善願力,善氣沖天,一則化解殺業,再則可以消弭天地怨戾之氣場,此即為減輕災劫之關鍵所在。

  戒殺•持齋•放生之真諦

玉皇育德真經》:「持齋修慈悲,放生現悲行,戒殺斷惡念,血光不臨身,刀兵無因緣。

大意如下:一位有善心的人或修道子、學佛者,必須認理歸真,始能步上光明大道。

戒殺:意即【戒除殺業】。俗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乃是邁向菩薩道的第一步;此為基本【】念,因為不殺生靈,從此避免與眾生結下惡緣。

持齋:意即【清口素食】,實踐力行,乃是修持慈悲心;此為基本善【】,因為不造口業、不食葷食,從此避免與眾生結下惡緣。

放生意即【釋放生物】,積極參贊、護持,乃是展現慈悲的行為;此為基本【】持,因為放生之善舉,更與仙佛、參贊護持善德以及放生靈物廣結善緣、深植法緣。

所謂:「刀兵劫」,乃肇因於【殺業】,小則是【刀】│動手術或意外受傷的血光之災,大則是【兵】│戰爭或殺戮之厄;是以故,堅【信】【戒殺】,發【願】【持齋】,力【行】【放生】,持之以恆,自能消除【刀兵劫】之因緣。

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

放生法會:玉旨

主旨:持齋•戒殺•放生

宣筆:邱原章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2年5月13

聖示:今夜恭接【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可。  吾退!

欽差太上老君 

詩曰:秋德慈風大義生。季行護命仁德耕。

      放魚歸海修善果。生效賢真妙慧明。

聖示:今夜,  吾乃奉玉詔前來《懿敕寶德大道院》為頒佈【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啟建玉旨而降臨沙盤結緣。願勉諸子,在放生護命方面,能秉持以往之赤誠,本已疼愛萬物、憐惜萬物,如今再輸誠樂助並親身參與放生,正是相輔相成也。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統御萬靈,日理萬機,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台疆地區,人禍不斷、天災頻仍、四時失序、八節錯亂、風雨不調、道德淪喪、工安意外等,此起彼落。此皆是殺生業重,怨戾之氣居高不下所衝擊,娑婆世界茫茫人海,眾生多屬迷失慈心仁德之輩,以致人際相處,動輒傷人害物,其心卻無動於衷。諸般殺業之造作,形成地方不寧、社會紛亂、世間諸不吉祥。

有鑒於此,乃敕旨乙道,命《懿敕寶德大道院》,著力籌備放生之相關事宜,法會日期擇定於癸卯年農曆九月初一日啟建為期一日之【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法會敦聘《東海龍王&魚籃觀音》坐鎮主持。

本科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設立:

福祿壽滿願功德主:每名壹拾萬元。

福壽功德主:每名貳萬元。

福祿功德主:每名貳萬元。

福德功德主:每名貳萬元。

慈悲功德主:每名壹萬元。

仁德功德主:每名伍仟元。

放生功德主:每名參仟元。

願爾十方有緣仁人志士,輸誠發心慷慨解囊,樂助本科【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運用能培仁亦能財德之金錢,做出最有價值、最有意義之事,放生護命,便是富涵甚深意義之義舉。十方有緣共同推展慈悲心法,以培養妙慧性命,共同轉動大吉祥,使各地方遍佈放生法益蓮華,促人人之慈心奠根,並能不斷湧現慈德相續在【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使個個悲心常轉,落實仁民愛物之精神,從放生做起,讓人我遍處吉祥中,置身所在平安喜樂,所行之處光明康莊。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癸卯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

崔道紀:殺害龍子•削減祿壽

參閱《錄異記》的記載。

唐朝崔道紀,考中進士之後,心情愉快,到江淮之間遊覽。

有一次,崔道紀喝酒,醉得很厲害,躺在客館裡休息。

崔道紀的僕人,盡心服侍,想要讓他洗臉清醒,就到水井邊打水。意想不到的是,有一條顏色鮮麗的魚隨著水桶裡的水被打撈上來;僕人捉到這條魚後,告訴了崔道紀。崔道紀聽後,心裡很高興,說道:「趕快煮魚湯!魚湯鮮美,最能解酒,趕快宰殺做魚湯。」

崔道紀吃了魚湯後,經過一段時間。有一天晚上,崔道紀夢見一位身穿黃衣的使者從天上降下來,立在庭院裡,連聲呼叫崔道紀,並派人把他捉過來,然後宣佈詔命說:「崔道紀,下方人間的小民,意敢殺害龍子,本來命中註定官祿應至宰相之位,壽命有七十歲;如今,一律予以免除。」說完,黃衣使者就升天而去。

當天晚上,崔道紀突然暴病身亡,當時年僅三十五歲。

  嚴恭:贖鱉放生•屢獲奇遇 

參閱《冥報記》的記載。

揚州的嚴恭,本籍泉州人,家境富有,沒有兄弟。父母很疼愛嚴恭,從來沒有責備過他。

南朝陳太建初年,嚴恭二十歲,他向父母請求能拿五萬錢去揚州做生意,父母答應了。

嚴恭乘船順江而下,來到距離揚州還有幾十里的地方,在江中遇到一艘裝載著鱉的船,要送到市集出售。嚴恭知悉後,想到這些鱉若被賣掉,就會被殺死,於是想要購買。鱉的主人說:「我的鱉很大,一千錢一隻。」嚴恭問:「有多少隻?」回答說:「有五十隻。」嚴恭說:「我正好有五萬錢,希望用這些錢來贖他們。」鱉的主人很高興,拿了錢,把鱉交給嚴恭就走了。

嚴恭把鱉全部放入江中,空船前往揚州。那個鱉主人離開嚴恭之後乘船走了十餘里,因為船沉沒死了。當天黃昏之時,嚴恭的父母都在家中,突然來了五十個穿著黑衣服的客人,表示說:「你的兒子在揚州做生意,委託我們把這些錢帶回來給你,希望你全數收下。」嚴恭的父親感到很驚愕,懷疑嚴恭是不是死了,因此詳細地詢問,客人說:「您的兒子沒有死,只是不需要用錢了,所以讓我們帶回來。」嚴恭的父親予以接受,從這些錢的標記上看起來確是嚴恭帶走的錢,然而全部都被水浸濕了。

嚴恭的父親把客人留下來住宿,並為他們準備了飯菜,客人於第二天早晨就離開了。

一個多月後,嚴恭回到家中,父母十分高興,就問嚴恭讓客人把錢帶回來的原因,嚴恭說:「沒有這回事呀?」父母就告訴他客人的形貌,以及把錢送到家中的日期,這一天,正好是嚴恭買鱉放生的日子。於是猜測五十個客人都是嚴恭所放生的鱉,父子都驚歎這件事。因此,前往揚州建造了一座精舍,專門抄寫《法華經》。並且全家搬到揚州,家境也更加富有,於是增建房屋專門作為抄經用。因為抄經房子莊嚴清淨,而且酬勞豐厚,來抄經書的書生常常有數十人。揚州的僧俗對嚴恭都很崇敬,尊稱他為「嚴法華」。

曾經有有一位交情不錯的親戚,借用抄經錢一萬錢,嚴恭不得已借給他。親戚借到錢後,就用船載著回家,途中乘船翻覆,所借的錢全部掉入水中,而船上的人卻沒事。當天,嚴恭進入錢庫,看到有一萬錢好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一樣濕漉漉的,覺得很奇怪。後來,見到那位借錢的親戚,才知道濕錢正是他所借的那一萬錢。

又有一位商人來到宮湖,在神廟祭獻酒食,並且供奉很多精美的物品。這天夜裡,這位商人夢到神把他所祭獻的物品都送了回來,對他說:「請您為我把這些精美的物品都奉送給嚴法華,以供給他寫經之用。」醒來後,那些祭神的物品就在他家裡,商人驚歎這件事的神異,便把這些物品送到嚴法華那裡,同時更加倍供養贊助。

後來,嚴恭到市集購買抄經用的紙,發現錢帶不夠,忽然看見一個人,拿著三千錢送給嚴恭說:「您用來買紙吧!」說完人就不見了,而錢卻在眼前。像這種怪異的事情,不止發生一次。

隋朝開皇末年,嚴恭辭世,他的子孫繼承抄寫《法華經》的善事。隋朝數十年中,凡到江都的盜賊,都互相約定:「不准進入嚴法華的鄉里。」鄉里人都因嚴恭的福祉得以保全生命和財產。嚴恭的後代至今仍繼續抄經。

備註:州縣的人都知道這事,也有很多京師的人知道。駙馬守國公蕭銳知道的尤其詳細。

  殺龜:身體潰爛•腸胃劇痛 

參閱《江慎修居士選錄》的記載。

岳州有個村民,時常宰殺烏龜來賺錢。

後來,他全身長了毒瘡,使人疼痛難耐,而且每天都要以大臉盆儲水沐浴,以便消痛止癢。但是毒瘡卻是越來越嚴重,更奇怪的是,他的面形、模樣竟變得越來越像烏龜!

這樣過了一年多以後,他便因為身體潰爛而死。

此外,石門縣有個鄭大。某日,鄭大挖地,在地下挖到了五隻大烏龜,各長二尺多;因此,便高興地將烏龜帶回家烹煮來吃。

當天晚上,鄭大突然發瘋,口中胡言亂語,細聽之下,竟是出自於烏龜所說:「我們兄弟五人,已經從明朝成化年間修行至今,和你無冤無仇?竟將我們宰殺煮食,你真是死有餘辜啊!」

這時,鄭大的腹中像是有東西在咬他的腸胃,鄭大疼痛得在地上打滾,哀嚎不已!這樣一直痛到隔天早上才死。

解析:《太上感應篇》云:「無故殺龜打蛇。」不但造下殺業,而且會削減壽元。慎之!

壬寅年三月專書研習:百善孝為先之心得

│民國111424

                           報告人:洪雪芳

後學的心得分享,是將書中所讀過之重要言語摘錄,並加入一些後學的想法,若有不恰當之處,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孝道」是每個人應盡的本份,因為每個人皆由父母所生出,所以應盡為人子女應做的事,仙佛所著《百善孝為先》一書,也就是要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孝敬父母、敬重師長、敬老尊賢、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教導子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去實行的。

首先,分為下列幾項和大家分享:

    一•學道修道•首重孝道

所謂:「人道」,乃以孝悌為本,如有能力行孝悌,則人道完備;是以,古人曰:「聖賢但求無過處,神仙不外盡人倫。」如今,道降火宅,其真諦亦是著重在日常生活之間,即是要人人努力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學習做人之道,先盡做人本份,人道無虧,再進一步,才學做聖賢,盡性合天。道在日常尋用之間,若以為學佛修道一定要向深遠之處求之,那是莫大的錯誤。修天道亦得要從人道去盡,所謂:「人道者,天道之初徑也;天道者,人道之造極也;無初徑,安能造極也,人道既失,遑論天道乎!」

是以,在進德修業中,應該把在道場中所學、所悟之道理,帶到家中,盡心盡力,齊家修道,建立神仙家庭,再帶到生活周遭或職場,盡力而為,樹立榜樣,為世人之模範。

家庭,因為有親情的交流,能孕育和樂融洽的氣氛以及產生溫馨甜蜜的感覺;所以,在家千日好,出外萬事難。家庭是要每個人用心去付出的地方,家庭是要形成一個人懂得盡責任、懂得感恩、念恩的地方。現在大多數的大人,已經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和義務是甚麼?其實,根源還是在大人身上,因此不能把孩子偏頗的行為及責任,統統推給孩子,如此很不公平。我們自己都不懂得聖賢的教誨,就沒有辦法把聖賢的教誨傳承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聖賢的教導,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自然相處。

我們應要循規蹈矩、奉公守法,做自己該做的事,完全不讓父母操心,那麼這樣的子女就達到孝順的根本。現在大家都在進德修業,故而孝行就以循規蹈矩、奉公守法為準則。

二•孝敬雙親•敬重師長

首先,應該事父母至孝,待兄長至恭;其次,應該將孝親和恭敬的意義推而廣之,成為愛國和服從的情操。也就是說,由孝親敬長做起,進而忠君體國、服從政令。這種作法與儒家所提倡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頗為相近,由於能夠孝親敬長,家始能齊,能夠忠君從令,國方得治。

其實在道場也一樣,太過於熟悉,就會不拘禮節,流於隨便;因此,禮儀就會完全忘掉了。

《孝經》云:「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意思是說,居家之間,凡事都能處理得有條有理;如若移作處理公務,必能辦得頭頭是道。

齊家之道,首在孝親敬長,進而公忠體國。奉養父母,還是需要以尊敬為前提。行孝的根本,主要就是「敬」,的確適用於各個階層,而且是永不變的真理。

老年人歷經歲月的磨練,往往是人生方向的引航者,他們以其豐富的人生智慧,提供或幫助後代子孫奮發向上;所以,年青人應該視老年人為社會的功臣,不時地給予關心與照顧。

與大家分享一則故事,如下:

《雜寶藏經》中,釋迦牟尼佛講述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波羅奈國,流傳一個惡習將年邁父母活埋以節省開支來養活孩子,並形成國家法律。有一個孝子不認同這個法律,就偷偷蓋一個密室,把年邁的父親藏在裡面供養,並一直思考怎麼樣廢除這個惡習惡法。天神被孝子感動,到國王面前現身並出了四個考題說,如果七天內解不出來,就把國王的頭劈成七塊。國王無解,只好昭告國人,如果有人能解這四題的,任何心願國王都會圓滿。孝子就前來解答:「信用是世間最大的財富、修行正法是最快樂的事情、誠實話是最上等的美味、法身智慧最長壽。」幫國王解決了天神出的難題。國王問孝子這些答案是誰提供的,孝子回答是他年邁的父親,並請求國王廢除殺害年老父母的惡法,於是國王就圓滿孝子並宣告全國,不孝順的人要治重罪。這位孝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某一世,因孝順之法而最後能成佛。

所以,年長者有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地方,就像後學之前在學校服務,我們還是尊重前輩,虛心的向他們請益;現在回到家中從事殯葬業,也是一樣,有些事情還是需要經過老一輩的教導、學習,才能將事情圓滿。

三•敬心孝養•和顏悅色•心存恭敬

身為子女的人,奉養父母,最難能可貴的是,莫過於能和顏悅色。無論是言語或進退之間,都能自然順從父母的交待,並流露出尊敬歡悅的表現,同時也能侍奉父母的顏色,這才算是孝。

孝的本質就是愛好父母、順從父母,盡量不讓父母操煩,用最恭敬的態度奉養父母,用最真摯的親情去感恩,使父母由內心喜悅,湧現快樂的歡笑來;父母恩重如山,行孝報恩才真,自己尊敬老人家,子孫才會敬愛你,如此一來,也算是盡孝。

為人子女者,奉養雙親,應當想念十月懷胎之苦、三年哺乳之勞、養育長大之恩。早晚問候,慇懃侍奉,此乃人人要行之路,以盡為人子女之職;不可為家貧而埋怨父母,更應遵守力行孝道,將來定有吉星臨門。

奉養父母,不可有任何的目的和企圖,心地要光明真摯,不是為了分得較多的財產,或是虛情假意的欺騙。若是存有這樣的心,無形之中,己經播下了罪惡的種子,要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許多福報的來臨,應是平日行善積德的結果。

我們應不斷培養孝親的觀念,自然而然能做出對社會、國家有益的事情。盡孝之道,今非昔比,因人因事略有不同,然而敬愛父母應出於至誠不變的心。

父母的行為思想和現在的時代脫節,學識修養也不及年輕的一輩,你們也不能因此而忘卻了自己尊敬父母的天職,如果因為父母的所作所為沒有時代的價值感,就不恭敬他們,那麼即使你們使父母衣食無虞,實際上也算不得是真孝順。

一樣是人,由於福報不同,出生的家庭不同,成長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最後的命運也各有差別。然而有福報之人,乃是因為上一世也有行善積德,這一世才有享福的環境,可是只顧享福,福氣會逐漸消耗;是以,必須要懂得以福養福,更要知道以福養慧的道理,才不致於讓福報在無形之中逐漸消失。

為人父母的必須修養自身,身教重於言教,使子女能夠效法父母親的德義之行,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假使父母親的言行,足以做子女的表率,則做子女的也必定會有敬愛之心而孝順父母。

四•用言語及行動上來關懷

人們常說眼睛會說話,因為眼睛為靈魂之窗,常會透露出人的心境,嗔怒心起時,眼神充滿了仇恨;哀傷的人,眼神中流露出悲傷;有信心的人,眼神裡充滿了自信;心中有愛的人,時時用笑臉迎人,用慈眼看人,常說柔軟語、慈悲語、歡喜語;即使看到不喜、不悅的人或事,也能用慈眼以對,用讚美鼓勵來代替譏嘲怒罵。

我們應以真誠的態度、關懷的眼神,即使是一句簡單的問候,都會令父母感動,溫暖父母的心,只要培養出來好的義理,凝聚善的力量越多,就能轉化貪婪、自私、暴戾之氣,讓家庭充滿溫馨祥和也。此外,我們應時時惜福、刻刻感恩,如果對於任何事務都能夠懂得尊重及感恩,甚至包括一杯水、一碗飯,我們的生命將充滿尊重的能量。屈時,一定會受到尊重,因為所有尊重的東西,將會回報你同樣的尊重。

身為一個家庭主婦,即是扮演著家庭的靈魂人物,凡事務必要多包容、多吃點虧、多吃點苦,對先生這方面要圓滿,對公婆這邊也要圓滿,還有要和睦鄰里,親戚朋友也要顧及。

在家庭之中,坤道者的作用,猶如一個大桶圈,圈著一家人的互動,所以度量要學大一點,萬事多包容,自然是非就少;如果度量狹小,事事計較,往往妯娌之間就會有許多摩擦與糾紛,進而造成父母許多的困擾。

這邊就提及何仙姑修身齊家大補湯與大家共勉之,即是:「父慈子孝家合散,兄寬弟恭順氣湯。妯娌和睦消氣飲,家有賢妻化氣方。」

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家和萬事興,兄友弟恭,家順氣和,妯娌相處和睦,自然不相害。

侍奉父母親,是居於上位者,要戒除驕傲的心,在群眾之中,要戒除爭鬥的心;若是居於下位者,一定要戒除作亂的心。因為居於上位者,不戒除狂傲,人心不服,難免有生命的危險;在無理的群眾中,若不戒除爭鬥,難免受兵刃之害。居於下位者,若不戒除作亂的心,免不了受刑罰的殺傷。凡此種種,如果不戒慎,父母自然日夜憂心,即使天天以山珍海味去奉養,可是父母親受用的不安心,還是算不孝的。

天地之間,第一等善人就是行孝之人。因其孝行,發之內心,孝敬父母,實踐力行,德行堪為後世之榜樣,更能千古流芳。反之,天地之間,最大的惡人就是不孝之人,若不知修善積德,游手好閒或為非作歹,惹父母憂心忡忡;更不知反哺報恩,以報父母劬勞之恩,則枉為萬物之靈長。

「為善不昌,祖上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不殃,祖上有餘昌,昌盡必殃。」這句話使眾生了解為善的基本原理,作惡的下場必受報應,行善不昌的原因,自己還未盡力,加上祖先尚有餘殃未消除,更應身行力踐,有始有終,才能殃盡必昌。因此,遠離愚昧的人,親近賢德之人,一心禮佛學道,修身養性,並引用佛法,勸諫父母親修善積德。

家中,因為大家吃葷較多,家人也很少像後學一樣有著固定功課要做,但後學在參與多年的研習班後,有時想著要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家人都有接觸佛法的薰陶;是以,後學鼓勵三妹至少回家有空時要誦念金剛經,我發現她真的有在做,但跟大姐講,有說就如同沒說一樣,然後我就放棄。但因大姐幾乎都管理家中的二餐飲食,故我就會同她說,有幾餐要煮素餐,不要都有葷食,她也有在聽,想說至少有某一方面有做到。

爸媽部份,我也盡量鼓勵他們,至少有在勸說之下,有時是素餐時他們也會接受,可是誦念佛號部份,可就得需要再花時間勸導了。

五•實行孝道•以身作則

奉勸天下的父母,愛護子女,就應該勉勵他們勤勞,培養他們不畏艱苦的性格;這樣一來,才能使他們敦品勵學,光明正大地立身社會,無論對自己、對國家,才能有所建樹。為人父母者,要能以正道勸化子女,如果事事依順,專門投其所好去迎合他,這樣很容易養成驕慢專橫、任意妄為的心態,因而導致禍害臨身。

父母養育子女、栽培子女,辛勤備至,有朝一日,子女長大之後,尤其是婚嫁之後,下一代出世,大家就會慢慢知道孝道的重要;是以,除了自身力行之外,也要開始教育孩子。

做子女的能祈求上天保佑父母,能夠去做些好事積陰德以迴向父母,這才能幫助父母健康長壽;是以,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個念頭很重要。若是有心祈求父母健康長壽,第一件善事就是吃素,第二件善事就是放生。

千萬要記得,盡孝道,不是靠嘴巴說的,而是必須腳踏實地的去做,只有靠嘴巴說是沒效的。

六•福從積善•禍因積惡

古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借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說:用銅鏡來照鏡子,可以整理自己的衣帽儀容;拿歷史當作鏡子,可以知道各朝代的興衰原因;以別人做鏡子,可以明白自己言談行為中的對錯與得失。是以,借古鑑今,自我省思,即能得知應有的進退與應對。

孝,就是對父母善盡為人子女之責。修子更應當戒慎恐懼,以莊重肅穆的態度,敬事雙親。《孝經》說:「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人不分貧富貴賤、上司下屬,都須時時以「口無擇言,身無擇行」的君子為楷模。設法充實學問,修養品格,使自己能夠奉公守法,能夠言行正當,更能夠在不經思索的最自然的言談舉止間,流露中規中矩的處世之道,古代即是「卿大夫之孝」,現代則是「公務員之孝」的一種。

修子切記!日日修善,有朝一日臻於《孝經》之「口無擇言,身無擇行」的境界,不只是自身受益匪淺,更會惠及修子的妻子和兒女,因為社會對您沒有惡意的抨擊和中傷,報紙上也不會有屬於您的花邊新聞,鄉里親友更津津樂道您的嘉言懿行,兒女子孫也以您的優良言行為楷模,可喜可賀,此乃是您人生意義的最高境界了。

勸善懲惡的因果報應,大家聽後,必定大快人心,還能發生很大的感化作用;因此,孝順父母必須發自於內心的真誠,萬事處之以寬,日積月累,則福報自厚矣!俗語說:「福從積善得,禍因積惡招。」作事能問心,災殃自然消。傳家以行善,子孫定興隆。

以上是後學心得分享,若有不恰當之處,請大家見諒!最後,感恩院尊及諸尊恩師!感恩吳師兄、洪校長、陳師姐的努力!感恩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心得不吝分享,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往上提升。感恩大家!

壬寅年三月研習《百善孝為先》心得

 

                      │民國111424

                        報告人:蔣秉芳

壹•孝順的定義

《說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盡心奉養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者:順於道。不逆於倫。順:理也。道理,合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從頁從巛。服從,不違背。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如順流的水,依循同一方向。

貳•萬古流傳的經典之語

•《孝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說:「孝道,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從孝道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仁為德首,孝為仁心,無首不行,拿它來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夠很和氣的相親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會互生仇恨,孝之重要可見一斑。

•孝的五德三不:「居致敬,養致樂,病致憂、喪致哀、祭致嚴五項的德行,還要有以下的三不: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假若為長官的人,驕傲自大,則必招來危亡之禍。位居部屬的人,悖亂不法,則必招來刑罰的處分。在鄙俗的群眾中與人鬥爭,難免受到兇險的禍害。以上三項逆理行為,每一樁都有危身取禍,殃及父母的可能。父母常以兒女的危身取禍為憂,為兒女的,若不戒除以上的三項逆行,就是每天用牛、羊、豬三牲的肉來養活他的父母,也不能得到父母的歡心。也不得謂之孝子。可見孝養父母,不在口腹之養,而貴在於保重自己的身體,方得為孝。」

•《孝經》云:「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詩經•大雅•文王篇》上說:『怎麼能夠不追念你的先祖呢?常常念先祖之德,四時給予祭祀,把祖先的恩德,時時記在心中,要修養自己,發揚先祖的美德。』」這就是對先祖的孝。周公勉勵成王要效法其先人文王、武王之德。

•《孝經》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獨立不倚,不為外界利慾所搖奪,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為眾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譽傳誦於當時,而且播揚於後世,無論當時和後世,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稱讚他父母教養的賢德,這樣以來,他父母的聲名,也因兒女的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由孝而忠、由悌而從的行事態度,就是一個人最好進昇之階和揚名之道。

•《孝經》云:「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意思就是說,關於孝順的事,第一要能事奉雙親,盡人子之孝;其次,能事奉國家,為國盡忠;最後才能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是以,一個人要能事君,必先能事親;能事親、能事君,最後才能立身處世,始終皆是以事親為根本的。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所謂的「仁道」便由此產生了。為人子女的,始於事親,是孝的小部份;忠於事君,就是在於能為國家辦事,為全民服務,這是孝的大部份。

•「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天子的孝道,只要把親愛恭敬的誠心,盡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如風吹草動,自然風行草偃,很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外國人看見了,也要摹仿實行,爭相取法。大概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例如:周文王對其父親王季,晨昏定省,周武王其父周文王生病,病醫藥,必自煎,即須嚐過獻親前,夜不解衣朝不食,時時刻刻在親前。周朝以孝治天下,上行下效,此所以國祚綿延868年也。

參•孝出自誠心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也。」真心奉養,父慈子孝,奉養父母之時,臉色要抱持著快樂和歡喜的心情,使父母親也能歡喜愉快,就要源於一份孝心。

孝,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父母親所要的不是錦衣華服,不是美酒佳餚,一份真誠的心就滿足了。孝順父母,必須要真心誠意,絕不能有虛偽的態度,應該言行一致,而且貴在一個「誠」字。不誠無物,也就是說,沒有誠心,那孝順父母是一種表面功夫,為了怕別人、鄰居的非議批評,當著別人的面前,儼然是一位孝順的兒女,把自己偽裝起來,讓別人讚美自己,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就是德之賊也。

奉養父母必須心存恭敬,《論語》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內心孝順父母〈心、敬、誠〉,真正的孝應該出自內心的表現,卻是無庸置疑的。天地之間,第一等善人就是行孝之人。因其孝行,發之內心,真心誠意,孝敬父母,實踐力行,德行堪為後世之榜樣,更能千古流芳。這種發自於內心的敬與誠,事事處之以寬,日積月累,則福報自厚矣!

丁貞女:侍母圓滿•方才出嫁

參閱《池北偶談》的記載。

丁貞女,山東聊城沙鎮人,平亂某功臣的後代。小時候,父親逝世,又沒有兄弟,和母親相依為命。直到她成人時,母親想為她找個婆家,丁貞女說:「母親年邁,家裡又沒有兄弟,我不願嫁人,只願終身奉養母親。」

母親死後,堂兄提起她的婚事,丁貞女又不答應。她一個人獨自生活三十多年,已經五十歲了,還嚴守閨中的規矩。

縣裡的黃安圖中丞,七十歲,妻子死了,聽說丁貞女的名聲好,派人下聘禮。貞女在頭一天,把她堂兄請來說道:「明天會有提親的人來,我將答應他。」堂兄、妹妹和侄女們隨便應承,不相信她的話。第二天早晨,黃氏的媒人上門。這一天,丁貞女穿著幾十年白色的衣服,就更換花色衣服。丁貞女答應出嫁,於是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先安葬母親,然後才嫁到黃家。

黃安圖中丞,內外的子孫很多,她對子孫們都有恩惠。東昌的人們,到現在還把她的故事,傳為佳話。

陳四:忍辱救人•母子延壽

參閱《閱微草堂筆記》的記載。

陳四,乃是務農的農夫。

有一年夏夜,住在草棚中看守瓜田,遙見老柳樹下隱隱約約有數個人影晃來晃去,懷疑有人來偷瓜;因此,陳四躺下來裝睡,暗中偷偷觀察,亦豎起耳朵來偷聽。

其中一人說道:「不知陳四睡著了沒有?」

另外一人說:「陳四剩下沒幾天好活了,就會跟咱們相處在一起,有什麼好怕的?昨天,我在土地祠值班,看到城隍爺拘捕陳四的公文已經送到了。」

又有一人說:「看來,你還不知道吧!東嶽大帝已經給陳四延壽了。」

眾人紛紛詢問緣由,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那個人回答說:「某個富家丟了兩千文錢,主人懷疑是一個婢女偷拿的,命人把婢女打了一百多鞭子,婢女還是堅決不承認。主人把婢女的父親找來嚴加訓斥。婢女的父親非常生氣的說:『生了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女兒,不如沒有。如果真是女兒偷了錢,我非要親手勒死她不可。』

婢女說:『我承認是死,不承認也是死,不如一死了之。』話剛說完,婢女就號啕大哭。

陳四的母親看見這個婢女無辜蒙受冤枉,非常可憐。於是暗中典當自己的衣服,湊齊兩千文錢,拿來還給主人說:『老婆子我一時糊塗,見錢眼開,偷拿了兩千文錢,我覺得主人有那麼多錢,未必就能發覺。不料卻連累這位無辜的婢女,心裡既惶恐又慚愧。幸好這些錢我還一文未用,現在冒死來向你自首,免得結下來世的冤債。老婆子我也沒臉再在這裡呆下去了,你就把我辭退吧!』因此,婢女逃過一死。

地公特地將這件事,呈報城隍爺,城隍又呈報東嶽大帝。東嶽大帝檢查冊籍,發現這位老太太命中註定:『老年喪子,最後凍餓而死』。因此,以救人的功德,改判陳四以來世壽命補今生,以贍養老母善終天年。你昨天值完班就走了,所以你不知道。」

陳四對母親偷錢被辭退一事,始終耿耿於懷。現在才知道真相,心中豁然開朗。九年之後,陳四的母親去世,安葬完畢,陳四也無疾而亡。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一】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12326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不少小故事,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和人生智慧,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些意味深長的故事。

《韓非子》提及公孫儀的故事。公孫儀,戰國時期魯穆公手下的丞相,是一個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為官公正的人。他特別喜歡吃新鮮甲魚。於是,送甲魚的人紛紛上門,但公孫儀都一一回絕了上門者。

公孫儀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問:「你素來喜吃甲魚,為何別人好心送來的新鮮甲魚,你卻不收,這是為什麼呢?」

公孫儀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甲魚,所以,才不能收啊!吃幾隻甲魚,固然微不足道,倘若我經常收取別人的禮品,那就要落個受賄的壞名聲,到頭來連丞相的官位也會丟掉啊!到那時候,為兄再愛吃甲魚,恐怕也吃不成。現在我不收別人的甲魚,倒還可以安穩地做丞相,多吃幾年我愛吃的新鮮甲魚。」說完,哈哈大笑!

道而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個懂得愛惜自己名譽的人,對於非己之物,不但不會妄加貪求,更不會以強取豪奪的手段來獲得利益。

年輕弟子請示達摩祖師:「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達摩祖師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以體會其中的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其次,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然。」

是以,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要修一個「無我」,包括沒有個人的一切知見。

菩薩:哈!…認識到我與他所能構成的四種關係,儒釋道的境界也就盡在其中了。

陳生:破除形象,有三個階段,即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菩薩:修道借象明理開悟,借萬物變化來體悟,見花開花謝一瞬間,人生也是如此!

試看,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亦是孝道;借肉體六根來正用、正見、正知,人心即可恢復天心,即是孝道。是以,古人說:「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

自古以來,廉潔就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如果人人廉潔,國家將繁榮富強;不廉潔則會產生惡劣的影響,導致國家腐敗,民不聊生,拖垮整個國家。因此,自古以來每個朝代的領導人都提倡廉潔的作風。

陳生:一個修道者,如果不謹慎的修自己,以人格、品德來維護上天所賦予的使命,必定在順逆之間受到上天的淘汰;所以,當戰戰兢兢、謹言慎行來做事。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上天不會淘汰我們,而是我們自己淘汰自己。上天不會成就我們,而是我們自己成就自己。

菩薩:是故,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人為善之,天報以福;人為不善,天報以禍。

凡人皆有仁義禮智的善心本性,懂得四心,即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至於,「考驗」是甚麼?即是通過具體行動或艱險危急環境等來檢驗其是否堅定、忠誠或正確。以修道而言,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藉以磨練修養的圓滿。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二】

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後學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12326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西方歐美國家常見當事人手撫聖經發誓,電影小說中常見用十字架驅魔,中國也有人認為易經可以鎮邪。

菩薩:雖然經典可以避邪驅魔,但是想要經典發揮作用,要專注有誠心。

明朝名將戚繼光,平日學佛、拜佛,尚稱虔誠。有一次,夜夢鬼魂請求念一卷金剛經超度,戚氏心存慈悲,即刻答應。次日晨醒,梳洗妥當,即專心在佛前念誦金剛經,沒多久,僕人端來早點,見將軍正忙,便立一旁等待,戚氏瞥見僕人,心裡想不用,但沒有說出來,繼續念完一卷經。當夜鬼魂又來託夢:「何以未幫忙念經!」戚氏說:「已經念完了。」鬼魂埋怨說:「因為你說不用了,害了我只是得到一半的功德。」戚氏猛然醒悟,起心動念之間,沒有鬼神不知的事。

陳生:也就是說,有口無心,念經又有何意義,要使經典發揮作用,務必要有信心。

曾有一個被鬼魂追索討命的人,請求師父開解,師父便在他身體四周寫上經文。鬼魂因為被經文遮擋看不到這個人,但這個人眼睛因為不能寫經文,仍看得到左右,因為緊張害怕,身體漸漸冒出汗水,將經文融化,身體又露出來,最後還是被鬼捉去。

菩薩:哈!…。黃庭堅說過:「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

語言不問學歷高、經典熟,如未能改變美化自身,人自是人,經典自是經典。多讀聖賢書,可以在溫故知新中明白道理的奧妙,由此才能體會聖賢教化的苦心。

陳生:學生懂得!經典是不變的道理,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其實每個人身上都該有部經,也許是從古今中外的聖賢著作中得來,或許是從歷代祖先薪火相傳得來。

念經不如講經〈自己的體會、理路、主觀〉;講經不如聽經〈別人的體會、客觀〉;講經、聽經,不如依經而行〈行入運用〉。是以,《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有形的經典是白紙黑字〈要念出經典的生命來〉,無形的經典是生活〈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道理。

菩薩:你們以入世道,修出世道,不出家,不特立獨行,各行各業皆可修行,不耽誤工作,不影響生活,不拋家捨業,不剃度落髮出家,常與同修共聚,切磋琢磨,多關懷,少是非。

《禮記•學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互相勉勵,彼此打氣。至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攜手同心,互相成全,不易懈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陳生:有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叩首後,突然發現身邊也有一人在參拜,模樣猶如神桌上的觀音菩薩。這人大惑不解,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那人答:「是。」這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麼還要參拜呢?」觀音菩薩答:「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到深山的寺廟找禪師問道,禪師問:「你到這兒來是幹什麼的?」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修自己。」

菩薩:人生七十古來稀,當你們一日過去後,就是更接近死亡日子。是故,要趁年青有為之時趕快做,以後才不會後悔。

你們眼看這動亂不安的局勢,已給人類帶來危機,所以,你們當發揮良知良能,感謝天恩,效法上天無為,真正覺悟人生,在短暫的有限生命中,力行立願,做無限的聖業。對名利、毀譽、得失、寵辱,皆拋出心外。

三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人生際遇有起有落,今天享有富貴,不保證明天仍然可以奢華;今天貧賤卑微,也不見得明天仍然窮困潦倒。

陳生:學生明白。佛家提出「四小不可輕」:「小沙彌也許將來會成為一代大師,小龍將來可能飛天而興風作浪,小王子將來可能成為統領國家的九五之尊,小小星火可能釀成燒燬大片森林的巨災。」是故,別小看眼前的小人物,我們怎知他的未來是如何!

菩薩:惠能大師提醒:「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後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沒有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可。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 德 園 地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重點摘錄

│民國112326

                                  懷竹

今天是《寶德大道院》舉辦的「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法會前一天,就已經有師姊們陸續抵達道院掛單,事前先整理供品、水果以及整理大殿、掃地、拖地、備菜,做好事前準備,以及將供品依序放到正殿、觀音殿、彌勒殿、地藏殿、太歲殿,供養院尊、副院尊等諸位仙佛,並且準備好鮮花,以莊嚴壇場。

本次同樣也邀請了靈隱寺誦經團師姊們一同參與,帶領我們讀經、拜懺的課程。法會於八點半開始,第二節讀誦《天上聖母經》整本,包括《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清淨經》,接著禮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一句佛號一拜,藉此懺除自身業障。第三節讀誦《阿彌陀經》。上午的課程,還有第一節陳美宇師姊的心得分享,重點為:「修道是要領悟,要去知行合一。了解人生的真諦,如何讓生命的內涵更充實,讓生命更加寬廣。」午供則是有短暫的唸佛號,同時由菩薩對《無極五方證道院》的靈修士做施食。中午是用餐時間,由○軒師兄帶領廚房組師兄、師姊們為我們準備美味的素食餐點。食用完畢後,大家都自動自發做好垃圾分類,以利後續人員資源回收的整理。接下來則是午休時間,然後下午一點十分安排靜坐半小時,沈澱身心靈,將平日工作累積的煩惱放下。

到了下午,有第二節陳美宇師姊的心得分享,重點為:「修行就是要自覺、覺他,要福慧雙修。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財富。」然後由蔣校長心得分享,重點為:「要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來安心。」最後,由吳師兄補充分享,重點為:「能夠接近道場修道的人,表示天上有元身,下來人間歷練就是等同於重修學分,要把握機緣。」後學整理心得分享的重點摘要如下,提供讀者們閱讀&參考:

壹•上午:陳美宇師姊心得分享【一】

各位前賢大家午安!我要上台之前的兩分鐘,聽到遙遠的金樽龍宮龍王說:「還沒報名六月放生法會的人,趕快報名。」出使探索公務時,南方澳南天宮天上聖母叮嚀:「修道是要領悟,要去知行合一。」懺悔自己的過失,對天表白而不是請仙佛擔業,恩師說這樣我們的罪報還是在,還是沒有消除。今天的主題:「人生的真諦」。人是萬物之靈,稟陰陽之氣父精母血而生。如果沒有天地,那人要生在哪裡?天地與人的關係是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敬天敬地,而不是怨天怨地。人生區區數十年,去掉前面在學時期,還有後面老年退休,真正中間不過三、四十年可以認真打拼做事。後學算很幸運,中間的這一段光景,我都沒有浪費,當然期間有喜怒哀樂。吃五穀雜糧會不會生病?會!但是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也遇到修行的瓶頸。

我們都很幸福,因為修道的時候有伴侶。修道二十幾年來後學都是一個人,修道的過程算是很寂寞孤單。關恩師說退休的人每個人要有六個小時精進的修行。我們曾經去烏日的一間鸞堂,九十歲的老人家在土地公廟掃地,他每天唸佛掃地,每天八小時。他是鸞生,可是他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他生氣的時候,不會講人是非,他就是去掃地。我們人生區區數十年當中,有沒有想過應該怎麼做,生命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這些課題留給大家思考。大家都在行善、行孝,但是人生從何而來?死要去哪裡?每個人都要有一個目標,人生區區數十年,最起碼大家每個月都有來一次道場充電,也有每個禮拜都來的。人生最後的歸宿是什麼?怎麼做才會最有價值?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生中所做的叫做人生,每個人對人生的定義都不同。後學覺得:「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如一杯酒,人生如風中殘燭。」後學曾經作夢到龍宮去,看到珍珠一箱一箱,到處都是金銀財寶。我們到東河管理學院參訪,看到一座山有很多珍珠,很像夜明珠,原來那些都是山脈龍王的龍珠,是祂門修道的精華。祂們去上課前,要把龍珠拿下來掛在山壁上。我們先到東安宮參拜仙佛後,借用寺廟辦公室吃早餐,吃完後,大家就在那邊論道。後來,看到祂們下課之後,又把夜明珠放在頭部,然後去出操。當你不講八卦、不講是非的時候,仙佛都會感動,仔細聆聽;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寺廟的五府千歲都站起來鼓掌。所以同修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講八卦,學習彼此的經驗。

恭喜大家已經踏入修心養性、參悟禪機的領域。記住,不要拿宗教的道德來綁架別人、來約束別人。不然本來大家都是很要好的,後來都會變成有心結,謹記:「修道是修自己」。人生如戲,不管你扮演什麼角色,把你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我們要怎麼去啟發我們的智慧?不是盲修瞎練。奉獻我們自己,才不會枉費人生,要懂得自利利他,很多順手可以做的事情不要計較。人生如一段孤獨的旅程,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不用向外求,要向內心求。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命由我種,福自己求。若要成聖成賢,大家要自己去努力。

後學從民國八十四年進入道場,後來住在道院,我曾經凌晨一點要騎機車從新社山上回到潭子,坦白說從新社要回去很恐怖,那個時候很感謝邱師兄或王師姐會騎車陪伴我回去。隔天早上,又要騎機車從潭子到新社,那時候在培訓真的很辛苦。每一個人都要好好的珍惜,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可以行善,可以修行,要珍惜。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操之在我,也有很多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如何讓生命的內涵更充實,讓生命加寬、加大,都操之在我。在場,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程度,都知道要怎麼改變人生。美醜是父母親給我的,但是臉部的表情操之在我。各位千萬不可以在外行王道、在家行霸道,要一視同仁。

每天打開電視機,都會看到死亡的消息,各種災難導致人死亡。今天早上新聞報導,看到美國一個小鎮被龍捲風滅掉,什麼都沒了。人生就是像一個車輛,一個開往死亡的列車,從出生就開始往死亡開去了,有誰不是分分秒秒向死亡邁進呢?人最後的歸宿到底要去哪裡?人有分四等人,下等人、中等人、上等人、超等人。下等人就是損人利己,中等人是爭名爭利,我們修道,就是不屬於這樣的人。上等人就是為民謀福利,死後可以成為偉人,被建立銅像、立碑。我們要一起做超等人,悲智雙運,德留人間。你要成為哪一種人,現在就要有打算。

有一天禪師上完早課,帶著小沙彌去插秧,小沙彌忙著學插秧發現都彎彎曲曲的,但是禪師插的秧苗都是一直線。小沙彌問師父:「為什麼你插的秧苗是這麼的筆直?」師父說:「秘訣很簡單,眼睛叮著一樣東西就好。」小沙彌說:「這次會把秧苗插得很整齊。」可是後來又是呈現一條弧線。師父說:「你照著我的方式了嗎?」小沙彌說:「我盯著水牛插秧。」師父說:「水牛不停的走動,這樣不行。你要學我盯著前面的大樹,大樹不會動。」後來,小沙彌果然插出的秧苗非常的筆直,呈現一條直線。人生跟插秧是一樣的道理,人生的目標不可缺,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少走冤枉路。六祖是天才,神秀大師也是勤奮的學習典範,可是慧能大師比神秀大師更勝一籌。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味的努力也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個專一的心,修行要專一。謝謝!

貳•下午:陳美宇師姊心得分享【二】

感謝天恩!三月我們到花東出使探索公務,參訪花蓮富里管理學院,發現那裡的主管都沒有在上課。那一天去的時候,竟然是副院尊觀音菩薩在上課,原來菩薩向院尊恭領法旨去上課以及整頓,我看到上課都有要求、很嚴格。有當過兵的人就知道,去山區的訓練特別嚴格、辛苦。

恭喜大家!你們有保調親人在《無極五方證道院》的人,仙佛特別安排,你們的親人【靈修士】都進來跟你們道謝。有靈修士說:「○○你有來上課喔!你很乖。」靈隱寺的道親好像有好幾位有保調親人,親人【靈修士】他們大家都手牽手圍成一個圓圈,跟你們說:「謝謝!」○珠師姊的公婆亦有跟妳感謝,很巧的今天他們入列,又趕上今天的共修法會。另外,○師姊妳的公公婆婆說:「記得要把家裡顧好!」金樽龍宮的大公主說:「她有進步了!」外交官的爺爺奶奶說:「因為你們的因素,所以他們才能聞道。」靈修士上的課程跟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還多、還緊湊。○師兄你保調的親人說:「你真的很孝順,希望你可以轉化孝心在職場上。」○廷師兄保調的親人說:「他可以感受到你衛道的堅持。」○校長的爸爸說:「我很開心!你昨天有來拜拜。」以上,皆是仙佛開放而准許透露的部分。

下午一點十分靜坐的時候,後學看到佛光普照,今天靜坐幫大家放光普照的是三清道祖。修道就是這樣,很多人來了道場很多次參加法會或共修都沒感覺,其實平常就是道。

釋迦佛成道的方法是:「自覺、覺他。」孔子說:「正己、成仁。」可見儒釋道都有一直在行持中庸之道。今日討論:「修道淺談。」我們修持的過程中,一定要覺省,才不會迷迷糊糊的過日子。我們家的小朋友那時候才那麼小,現在要讀國中了,時間就是這麼快。生死事大,錢財多,不能買命,勢力大,不能延壽。子女再怎麼孝順,也不能代替你的生老病死。有肉體,就不可能沒有病痛。今年,土耳其發生大地震,一下子房子全垮了。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覺得都不怎樣,可是當身體出問題了,就會發現吃個東西、走路都很幸福。當我們感覺幸福的時候,都沒有去覺醒、覺察到健康的時候,自己有沒有去好好把握行善的機會,縱使活了百歲,人生也是枉然。

無論你有多少東西,食衣住行,不偏不倚,行持中庸就好,過得去就好。曾經的世界首富日本的森泰吉郎說:「時間是他最想要的東西,時間才是真正的黃金。」不管凡業怎麼忙,有很多同修一大早就起來做功課。每天撥時間做功課,達到關恩師的標準,上班的人一天兩小時。唯有在心性上下功夫,才是真理,借假修真,才是真正的方向。很多人把「道」想得太複雜了,「道」其實很簡單,不讓父母擔心是道,出必告、返必面是道。後學從小只要出門,就一定要跟父母報備。後學在台北讀書期間,住在姑丈家,出門回來都跟姑丈報備。有一次,後學出門忘記跟院尊告假,結果去火車站看到院尊站在我前面,所以趕快懺悔。別把「道」想得太難,其實拜懺就是在對自己做復健,聖人的經典只是在印證,學到的東西要去應用、去善用。有形有像的東西都是假的,修道不是要你把假的丟掉,我們出門都要用錢,行功立德也要錢,所以要合理的賺錢。吃飯夾菜,要想到後面的人還沒有吃,不是喜歡吃的菜就一直夾;如此一來,慈心就出來了。

修道不用往外求,仙佛講的、善知識講的,都只是幫助我們的一種方法;因此,找回我們心猿意馬的心。修道不可著相,仙佛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但是不可以著相。三自性的三個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當我們發願的時候,你的心就跟佛菩薩共鳴。古人說,修道入門,發心為首要,後續要持之以恆,千萬不可中斷。心存慈悲,一隻雞、一隻鴨都是眾生,要用慈悲心,同體大悲,要成聖成佛的人絕對不會吃眾生肉,而且戒殺、茹素、持齋。修道,有時候可以醜化自己,就像個小丑,帶給別人快樂又有何不可?濟公活佛給眾生的形象,是給人分憂解勞,帶給人家歡樂,所以大家都太在意外表的形象。

每個修行人都一定有考驗,學生在學校讀書期間,要不要考試?不考,就不知道你學到什麼程度。退道的人,可能你的「殘靈」會被禁制到花蓮縣卓溪鄉的南安山區,禁制在那裡,是沒有辦法離開的。人不順利的時候,或許就是考驗你的智慧、品德,只要考驗過關,這些都是消業障、增福慧的機緣。沒有滾動的石頭,都是長滿著青苔,修道就是磨煉我們的心性、智慧,磨煉我們的修養。

道是平常的,修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道。人有生老病死的苦,大家志同道合在這裡修行很難得,多麼珍貴的機緣讓我們有這麼好的機會「行功立德」,將來我們回天才有希望。

最後分享,今年禮斗法會之中,《玉皇大天尊》走到一位同修旁邊,說:「福慧雙修很好。」再對另一個同修說:「你修福不修慧。」又對另一個同修說:「你修慧不修福。」《大寶積經》記載,過去有一座深山,有許多精進的修行人,他們有各種的修道方式,彼此互不干涉。師兄專修福德,不修智慧;師弟專修智慧,不修福德。師兄修福德,到老還是事理不明,最後也沒證果;師弟一心勤修智慧,卻忽略修福,最後證阿羅漢果。有一天,師弟到城中說法,因為福德少,到人群中沒人要供養他;雖然他是證果的阿羅漢,還是沒有福報受到眾人的供養。後來,他到了皇宮之前,看到一隻大象,身上掛滿了寶物,師弟用天眼通觀察,發現牠是自己的師兄轉世投胎的。於是感嘆的說:「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砵。」所以,各位前賢,修福又修慧,重不重要?祝福大家:「福慧雙修」!

參•下午:蔣校長心得分享

諸聖仙佛恩師、吳師兄、陳師姊、洪校長、楊校長、各位師兄師姊大家好!今日想要分享的題目為:「境隨心轉—安住內心,穩住一切」,即使境遇不管怎麼樣的變化,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把心安好,心好一切安好,心靜一切平靜,歲月靜好,處處美好。所謂:「心隨境轉」,苦不堪言;境隨心轉,才得自在。《維摩經》所說:「心淨國土淨」,便是隨著自己的心清淨,則所居的國土亦自然清淨。心安自靜,我喜歡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來安心,因此我的安心四神:

一•知足心

不貪:不起貪念,凡是從容自在,知福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樂。

二•感恩心

不瞋:真誠地感恩共事的人,自然能與人合心、和氣,彼此互愛,協力成事。對大自然的禮敬,呼吸之間隨時感恩。

三•善解心

不癡:傾聽、同理,「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事事善解,是非分明,才是智慧人,每當我面對事情時,我以四它來妥處,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過程中盡量做到用智慧處理事情,用慈悲對待他人。在善解中把握住待人處事的四大原則: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待人以和、處事以真。

A•對上以敬

「敬」,是恭敬、尊重、禮遇。用恭敬心可以去除我慢的習氣。修行上有了慢心,道業就不能成就,因為慢心會障蔽自己的智慧

B•對下以慈

「慈」能去除自己的瞋恚心。就如同儒家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待人以和

「和」可以除去粗暴心,化解暴戾之氣。對人要和悅、和藹;相處要和氣、和睦,人與人之間才能和諧,做起事來就會眾緣「和合」,容易成功

D•處事以真

「真」就是實在、不虛假。用真誠的心,可以去除虛偽。對人真誠,別人才會信賴,才能有真實的友情,人際關係才不致虛假

用恭敬心,去掉我慢;用慈悲心,去掉瞋恚;用謙卑、忍辱、和合的心,去掉粗暴;用真誠不偽的心,去掉虛偽不實。無論是做人、做事,從這四方面來用功、學習,朝這四個方向努力,這一生不論是學問、事業、道業,一定有成就。

四•包容心

擁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包容心懷就能對天下萬物慈悲等觀,不會動輒與人摩擦起衝突。因此希望自己在傾聽同理中包容對方,盡量做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A•給人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泉源,是進步、發展的基礎。凡事具足信心,即使排山倒海之難,也能迎刃而解。

B•給人歡喜:人間最寶貴的,就是一顆「歡喜心」。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真誠對待。我更要把歡喜布滿人間,畢竟,人是為歡喜而來人間,不是為了苦惱而來的。

C•給人希望:人,活在希望當中,只要有一線希望,哪怕是赴湯蹈火,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希望的可貴。而人生的希望,就是要不斷與時俱進往前走,

D•給人方便:「給人方便」是公益措施的推行,處處為別人著想,幫人解決不方便之處,「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

後學在工作場合中,裡面常常會有機會和人互動,所以講話要特別用心,否則可能會無形中傷人而不自知。平常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面對,就會看到大家的優點,反而不會被情緒干擾,很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

期盼自己日日以知足和感恩做為吐納,面對事情,靜心的接受、處理、放下,過程中以智慧處事、慈悲待人,時時懷抱著:對上以敬、對下以慈、處事以真、待人以和的心念,在傾聽同理中包容,期盼自己做到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方便,努力實踐於生活中,一切歲月靜好,感恩身旁中的每一位貴人。

肆•下午:吳師兄心得分享

玉皇大天尊恩師、院尊關恩師、副院尊觀音菩薩恩師、諸聖仙佛恩師、各位師兄師姊午安!今日兩位師姊講的很好,深入淺出。她們講的都是「大道心德」的內容,如果能夠做得到,修道就一定圓滿。大家能夠安住在道場修行,表示天上都有「元身」,「元身」就是在天界天人的身份,但是天人的天壽都有限。我們可以想像成到人間遊學、充電,圓滿之後再返回天界。有天人到人間後,享受人間福報,結果幾十世都回不去。修子若是在道場可以安住修行,表示一定是有天人的「元身」,才會促使你有修道的動力;如果能夠持之以恆、精進不懈,一定可以返回天界。大家都在家庭、職場、道場中忙碌,又要撥時間來道場護持,有的同修甚至從大學時代跟《寶德》接觸,即一直護持以及學道到現在。天人到人間歷練,就是修學分;如果沒修好,就會繼續待在人間。如果願力很大,比如修博士學位,能夠持之以恆,表示將來的果位也比較高。有人只要求修菩薩果位就好了,猶如唸個碩士就好,這只能看自己的目標定在哪裡了。因此,儒家說「三十而立」,就是三十歲開始立志學習。「四十而不惑」,因為已經聽了很多的道理,你就會堅定你的信心,並且建立了基礎〈根基〉。「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到了五十歲,道心堅定,已經知悉天道的奧義。「七十不逾矩」,即是歷經世間的磨鍊,「六十而耳順」,不會隨便起心動念,到了七十歲,自然做什麼事情都不會違反天地的規戒,所有的行為都有所拿捏。

有一次,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太太在家裡發脾氣,拿一桶水從樓上倒在他身上,剛好有其他朋友在樓下,他說:「這是大自然的現象,打雷後通常有傾盆大雨。」在座有當官、經理、主管的同修,要處理很多事情。蔣校長提到在某學校的門口遇到阿姨那件的事,後來處理的很好;如果換成後學,可能就沒辦法這樣處理的這麼圓滿。若是在憤怒的時候,情緒起伏不定,內心震盪,很難穩定下來,這就是「地震」。一個家庭如果不合,常常吵架,就會有家庭的地震,這些都是局部的小地震。若是地區性國家的大地震,時常一次帶走很多人。富里管理學院,設立在花蓮縣富里鄉,早期仙佛沒有開放畫面,我們只上去一次。這次特地安排,因為去年玉里地震,導致有一條山路斷裂了,上山才發現,結果轎車停在半山腰,仙佛慈悲開放山脈小龍的上課情形,看起來有些鬆散。最主要的是,沒有看到「龍珠」。

今年32日,到東河管理學院去參訪,陳師姐看到山脈龍王在上課前,把龍珠從頭上拔下來嵌在山壁上;下課後,把龍珠再放在頭部。可見,已有一定的修行程度。從道家觀點,修行的精華,山脈龍王稱為:「龍珠」,修子稱為:「元靈」,佛家稱為:「牟尼寶珠」。修子時時把持住你的心,你的「牟尼寶珠」就存著,亦即你的「元靈」就會放出光芒。

殺生即造殺業,世人許多的疾病,從何而來?就是因為殺業太重,殺業重,則是多疾病。小型〈數量少〉的殺業,就會感染病毒,隨著血液循環,以致形成感冒、胃腸病等。中型〈數量多〉的殺業,一般會在某部位增生異常的細胞,形成腫瘤等,就需要動手術割除;若是殺業有「靈障」,有怨戾之氣,雖然有動手術割除,依然是繼續增生異常的細胞。重大〈怨氣深重〉的殺業,就會形成刀兵劫〈戰爭〉。是以,五戒的首戒,就是「不殺生」。因此,修子有心學道,應該有所體悟,若是想要修道有成,返回天界或淨土,必須立即下定決心,「戒殺、茹素」以斷絕惡緣,進而「持齋、放生」以廣結善緣。

二六時中要把握住任何機緣,要勤於行功立德,要知足感恩。唐朝,有一個人去廟裡跟菩薩求一個小孩,後來仙佛托夢,要他放生起碼超過一萬隻魚,他說沒有錢可以做放生。仙佛說你去鼓勵他人放生,也是一種方式。他醒過來後,就力勸一位有錢的朋友勤放生。一段時間後,他的太太果然懷孕。後來,仙佛又托夢說:「不只這樣而已,你的那位朋友因為勤放生,他的兒子本來要得瘟疫死亡,現在地府免除了。」今年,仙佛指示「春季放生」是伍萬尾魚,「秋季放生」是四萬五千尾,數量超過往年,所以都要提早準備。有人跑好幾間廟護持,以為功德很大,可是還比不上跑一間寺廟而認真護持之願力所得的功德大。金樽龍王已來提醒趕快去登記春季放生,還沒報名的人記得趕快登記。謝謝!

至此,我們做「禮佛」的儀式,以及讀誦「彌勒慈尊禮讚文」,並且將今天活動的功德狀呈給上天。然後在悠揚的鐘鼓聲中恭送今天蒞臨的諸佛菩薩以及《無極五方證道院》的靈修士回歸本位,結束今天的共修活動。感謝寶德雜誌社提供後學投稿的機會,以及感謝「社團法人玉德慈善會」將法會的白米轉送給偏鄉學童、弱勢家庭。也歡迎雜誌的讀者們,在癸卯年能夠親自參與道院每個月乙次的共修法會,以及即將來臨的「癸卯年春季放生法會」,相信您一定可以滿載而歸。感恩!阿彌陀佛!

 

弘揚孝道&化冤釋結之捷徑

超薦祖先靈修:一為血緣,二為慎終追遠,三為祖德【如祖德具足,可德蔭子孫;如祖德不足,且祖先在冥府受苦,將影響子孫行運】,是故超薦祖先靈修乃孝道之圓滿表現。

超薦倒房祖靈與嬰靈之靈修:倒房祖靈與嬰靈在法界係屬祖靈之弱勢族群,「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參閱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雖四時祭祖,亦無法享用,困苦難言;超薦乃彌補祖德之缺損不足,以免子孫受其餘殃。

超薦冤親債主靈修:乃化冤釋結,以償宿怨。

超薦遊魂、外靈靈修:住宅之中,若有遊魂、外靈,較有靈異現象,因屬陰寒,亦會干擾陽世人,是故,予以超薦,乃淨化家宅之磁場

超薦親朋、師長、恩人靈修:乃報恩之表現

備註:無論超薦之對象,一可逐漸了斷前因,二可再植善緣、法緣,功德無量!

辦理超薦靈修 程 序

壹•叩問:

ヾ本道院奉聖諭開辦濟世,可先懇祈仙佛指示:祖先•親屬•朋友過世在陰情形。

ゝ欲叩求仙佛指點迷津,請詳細註明叩求人之姓名、住址、生辰以及叩問事項。

為求方便,可親自叩問,亦可電話、通信、傳真或電子郵件等,代為叩問;仙佛開示之後,本道院再予以回函或傳真。

貳•超薦對象:

ヾ諸如:九玄七祖、倒房祖靈、嬰靈、冤親債主《又分為冤欠、靈障……等》、地基主、遊魂、外靈、親朋、恩人、有緣法界天人或眾生……等,皆可辦理超薦靈修。

  ゝ經過仙佛詳查批示,如果超薦對象已投胎轉世,即不用辦理超薦靈修,以免牽動另一樁新造因緣。

參•功德迴向:

欲辦理超薦呈疏,須有功德迴向助力,如:助印善書、放生、建廟…等,再禱求仙佛。

  三魂    簡介 

人有三魂,就是:靈魂、覺魂、生魂。

男女交媾,母體有所受孕之時,【生魂】首先投入,主要是主掌人之生命現象,懷孕之初,明顯的現象是細胞的成長與分裂;是以,懷孕之初,著重休息,不能激烈運動,亦不能搬動床舖等,乃因【生魂】若即若離,容易因驚嚇而飄離,乃有諸多禁忌。如若人體僅存【生魂】而已,因為只有一魂,就成為所謂的〈植物人〉。

懷孕二至三個月之時,地府乃安排【覺魂】之投胎〈由【永林師兄:參觀覺魂投胎的奇遇】,可窺見一個輪廓〉,此時【覺魂】之現象是延伸神經系統的生長與發育,亦即其功能是〈感覺、感受〉。是以,中國古聖先賢流傳的【胎教】,就是提早讓好的知識、事物、德性等深植進入嬰兒的潛意識之中,以利改造成善良人性。

懷孕二、三個月之後,若是墮胎,則母體有生命之憂,除了胚胎深植入子宮壁較深之外,乃因三魂已具備二魂之故;因此,無論是醫生或宗教道場中人皆不贊同墮胎,亦會傷及母體之健康與生命,況且【損子墮胎】更是重業。

至於,懷胎十個月而嬰兒要出生之際,乃是眾所周知的【靈魂】,始有進入嬰兒之內。

以上簡述,即是三魂投胎的過程。

世人歸空〈逝世〉之後,三魂離體,【靈魂】首先被帶走,面對功過之清算,功多則有仙佛接引,過多則直墜地府而接受審判。

本道院正鸞:延筆陳美宇師姐以靈眼當場目睹師姐之先父&洪校長之先母在歸空之際,印證三魂出離凡體以及仙佛引渡靈修的情形〈刊在寶德雜誌第176期〉。是故,世人在世若未精修或深修禪定,三魂離體之際,則會各自分離,而且會感覺痛苦;因而一般在親友歸空的八小時之內,不宜劇烈搖動遺體,乃因會增加亡者之痛苦。

至於,【覺魂】則居於〈牌位〉或自由出入子孫之家宅,【生魂】則居於〈墳墓區〉。

披露【三魂】之問題,不僅是有關保調或超薦的【靈修士】之靈修,亦是讓修道子領悟修持之重要,至少有利於歸空之際離體的減少痛苦。此外,修道子必修【六度波羅蜜】,尤其【禪定波羅蜜】與【三魂】之聚合有關,乃因精修或深修禪定之際,始能凝聚【三魂】。

 

超薦祖靈:慎終追遠•祖德流芳

無極五方證道院:保調批示

超薦業障:化冤釋結•陰陽兩利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26

聖示:為超薦祖靈或化冤釋結,作保調批示。

又示:屏東縣孫生○泓輸誠參贊放生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堂伯母婆】:孫賴寶珠,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一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又示:屏東縣孫生○泓輸誠參贊放生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大姑媽】:孫淑卿,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一日,各入列為九年期靈修士。

又示:台北市梁生○中輸誠助印善書壹萬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殺業】:賴素盛、程若秋、楊荷青,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屏東縣洪曾生○珠輸誠助印善書壹萬貳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家業】:趙谷、林誠、甘誌卿、甘唯菊,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新北市王生○宣輸誠助印善書壹萬貳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冤欠】:袁敏、姚志傳、趙晉琳、顏春鳳,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南投市陳生○敏輸誠助印善書壹萬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天水郡太守馬遵之殘靈】:杜景帆、丁逸昌、羅秋基、熊淑美、段永賜,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台中市陳生○禪輸誠助印善書參萬元,以此功德迴向【天水郡太守馬遵之元靈】:龍金、姚仁河、余秋凱、吳清峰、江惠琪、潘美荷、廖芝勝、應昭燦、伍碧思、賴少鳳,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台南市盧生○玉輸誠參贊癸卯年春季放生法會壹萬元,以此功德迴向【冤欠】:崔植寬、盧瑞君、葉江秋,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基隆市李生○輸誠參贊放生基金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蔡南鴻,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屏東縣鍾生○清輸誠助印善書壹萬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殺業】:雷昌、苗順金、張登峰、蔣燦堯、胡春真,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桃園市黃生○榮輸誠參贊放生基金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殺業】:蔡春隆,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印尼雅加達戴生○萱輸誠助印善書壹萬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宿世殘靈】:柯孟山、梁秋慧、吳德巡、顏森育、李虹燕,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台東縣曹生○騰輸誠助印善書壹萬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甘慧、宋秋儀、王慶昭、孫博育、周惠昌,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又示:新北市朱生○芬輸誠助印善書陸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障】:馬瑤芬、寇雲庭,叩求保調入列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准予癸卯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日,轉生福地〈地府作業〉

     

善願: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專案呈疏《批示

轉運:化解阻障•深植福運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26

又示:新北市林白生○珍輸誠助印《寶德雜誌》玖仟元〈1121月〉,以此功德迴向:「祈求:植福。」准予善功,耕耘福田。

又示:台中市劉生○中輸誠助印善書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父【靈修士】:劉進財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增添靈修士:劉進財之功德。

又示:台中市劉生○中輸誠助印善書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家中中尊觀音菩薩、齊天大聖,小尊觀音菩薩增添功德。」准予善功,增添家中神祇之功德。

又示:日日精進不懈怠,實事求是依法言。

又示:台中市劉生○中輸誠助印善書壹萬元,以此功德:「迴向:所保調之靈修士,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轉化。

又示:台中市賴生○妙輸誠助印善書壹萬元,以此功德:「迴向:九天廉明菩薩賴錦聰,祈求:增添功果。」准予善功,增添九天廉明菩薩賴錦聰之功果。

又示:台中市賴生○妙輸誠助印善書壹萬元,以此功德:「迴向先母【靈修士】:賴張阿哲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縮減修士賴張阿哲修限一年年限。

又示:高雄市潘生○賢輸誠參贊癸卯年春季放生壹萬元,以此功德迴向:「祈求:考取全民國防教育科老師教師甄選,金榜題名。」准予善功,耕耘福田。

又示:南投市陳生○敏輸誠助印善書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祈求:植福。」准予善功,耕種福田。

又示:屏東縣郭生○仲輸誠助印善書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祈求:植福。」准予善功,耕耘福田。

又示:南投市余生○衡輸誠參贊癸卯年春季放生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父【靈修士】:余益成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縮減靈修士:余益成靈修一年六個月期限。

又示:南投市余生○衡輸誠參贊癸卯年春季放生伍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母【靈修士】:余白時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縮減靈修士:余白時靈修一年期限。

又示:新竹縣吳生○長輸誠助印善書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先父【靈修士】:吳川溢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增添靈修士:吳川溢之功德。

又示:彰化縣洪生○翔輸誠助印善書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靈修士】:洪敏雄之三魂,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增添靈修士:洪敏雄之功德。

又示:新竹縣邱生○妹輸誠助印善書參仟元,以此功德:「迴向【無極五方證道院靈修士】:曾鈺協,祈求:增添功德。」准予善功,予以縮減靈修一年年限。

    專 案 呈 疏 

壹•意義:

所謂【專案】,乃是針對某一特定之因果業障或難以釋結之事項。

貳•化解業障:

人生在世,因果牽纏,難免阻礙重重,諸如:身體病痛、事業不順、運程乖舛等事,請先予以化解顯業或宿世業障。

參•釋冤解結:

重大因果之《專案呈疏》,首先予以辦理超薦顯業之冤親債主或嬰靈或祖靈【倒房祖靈】等,其次以真誠之心,在佛菩薩之前懺悔,加上行持之善願,懇禱仙佛慈悲予以排解。然後,另以善願之書面填寫疏文,上呈仙佛以備案處理。

備註:【善願力】之大小,因人而異,小者,諸如:唸佛持咒、隨喜佈施,大者,諸如:終生參鸞行持、法會之功德主、副功德主、長期護持放生等,配合大法會之點燈,陰陽兩利,始得化解。

     觀音大士  主著

 儉讓以養德:著書玉旨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234

聖示:今日恭接【著書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可。  吾退!

金闕上相諸葛武侯 

聖示:佛家以唯心所造,警示眾生,平常居心的重要性。居心善良,則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就會隨著善良。反之,居心不良,則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就容易造惡。

國家是由百姓所組成,百姓的素質決定一個國家的盛衰。然而,百姓的素質,卻決定在其心性的好壞。社會的風俗,是由社會組成的份子所形成,從其風俗品質的優與劣,可看出一個社會秩序的安定與否。然而,風俗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間,而是長時間的演變而來,因而領導者當以身作則,時刻反省自己,才能積善德,營造善良風俗。

今日, 吾奉玉詔為貴《懿敕寶德大道院》新書頒布玉旨而來。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位居尊而鑑卑,統御萬靈,日理萬機,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臺疆地區《懿敕寶德大道院》,為令凡塵眾生能夠覺悟惜福,並養成愛物的良好習慣。

儉,節制也。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僅是在財物上的節約和不浪費,還指自我行為的約束和欲望的克制。在財物上不鋪張浪費,但也不能吝嗇小氣,而是該用就用,夠用就好;對於自身來說,行為上要適當約束自己,不合規矩的欲望要懂得克制自己。

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克制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達到仁的境界。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任何事情形成都是一樣,不可能一夕之間就有截然不同的變化,只是從開始到形成,中間的過程不為爾等所知而已。由於期間漸漸形成的經歷,人們不曾用心去注意,以致疏忽而不能理解。當看到結果之時,總會嚇一大跳,直呼不可思議。

佛家也經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可見從種因到得果,是需要時間經歷的,從古至今,中外許多歷史案例,可以得到證明。因而社會要有善良的風俗,也是要從每一個人的內心培樣賢德做起,才能使社會獲得安和樂利也。

朕聞言,龍心大悅,乃賜旨一道,著作善書一部。茲聘《白衣大士》為主著仙師,命正鸞延筆:陳生美宇為主著正鸞,題其顏曰:儉讓以養德。每逢星期六著書,直至書成之日。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癸卯年二月十三日

   儉讓以養德 

司命真君                112311

序文

食衣住行人人需,適可而止莫貪吃,奢侈浪費將德損,不知敬慎把命丢。

為了養身體,需要補充食物的營養,為了養智慧,需要補充精神的食糧。身心靈的健康,永遠是人活在世上的首要課題,一旦忽視,將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禍患。

有形食物的攝取,應當要適可而止,絕對不可貪婪嗜食,造成身體營養的不平衡。

常人以為慾望這種東西是人類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如能深入探究,不難看出那是毒害心靈,掩蓋智慧的主因,因而你們必須淡泊以對。

如何在生活上,把欲望和需求作一個合理的調整,是一門重要的學習課程。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有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食衣住行以利益身體,育樂以利益心靈。身心靈都要健康,是人活著重要的意義,缺一不可。因而平時要遵守健康的法則,以現代醫學來講,營養要足夠,睡眠要充足,多運動排汗,心情要保持愉悅。

俗語說:「饑寒起盜心,飽暖思淫慾。」由此可見,人們的心態,常隨著環境而變遷,難有主見來經營自己的前程,更難有定力堅持自己的崗位。

人們過多的欲望,常使自己沉醉在酒醉金迷的環境中,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破壞社會的秩序,毀壞自己的人格,削減人生的志向,更容易讓自己的品德遭到破壞,迫使自己流落在苦海中沉浮,萬劫難復,無法出離。如此作為,諸佛菩薩眼見世人因此輪迴六道,受苦難耐,因而降臨人間,啟發世人的良知良能,導向在生活中,以能維持生存的基本要求為止,其他應盡全力於心靈的淨化也。

司命真君  序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癸卯年二月二十日

太上老君               112318

序文

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克己就是克制自己,戰勝自己,簡單說,就是以理制欲。復理,禮者理也,就是喚醒理性,恢復本真。

習慣是養成的,人盡皆知,好的習慣養成了,它一輩子聽你使喚,成了你最好的僕人。壞的習慣建立了,它終生宰制著你,叫你永遠不得自在解脫,成了你最壞的主人。

任何一個人,都不難由他的小動作,小習慣,推知他的人格特質,所謂見微知著,由小見大。例如,一個養成隨手關燈習慣的人,必然是個節省,懂得珍惜,比較會為別人設想,看得長遠,較有遠慮,不會只圖眼前,不管日後的人。

爾等不見很多人只會開燈,不會關燈,需要的時候,會想到開燈,不需要的時候就不管了,不知惜福,只顧自己需求,不管他人死活。歷史上很多名人,要用人時,總不忘來個面談,察言觀色,注意對方的小動作,藉以推斷他日後可能的大作為。

太上老君   序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癸卯年二月二十七日

 司馬光訓子:尚節儉•戒奢侈

參閱《司馬光•訓儉示康》的記載。

我本來出身在貧苦之家,世代以清廉的家風流傳承襲。我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從幼兒時起,長輩把金銀飾品和華麗的服裝加在我身上,總是感到羞愧臉紅而把它們拿掉。二十歲,考中科舉,皇帝賜宴,惟獨我不戴花。同年中舉的人說:「皇帝的恩賜,不能違抗。」於是才在頭上插一枝花。

一輩子對於衣服只要求足以禦寒、對於食物只要求足以充飢就夠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著髒破的衣服,以顯示與眾不同而沽名釣譽,只是順應我的本性而已。眾人都以奢侈浪費為榮,我唯獨以節儉樸素為美;是以,人們都譏笑我固執鄙陋,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不好的。因此,回答說:「孔子說:『與其驕縱不遜,寧可簡陋寒酸。』又說:『因為節約而犯過失的很少。』又說:『有志於學習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羞恥的讀書人,是不值得跟他談論的。』古人把節儉看作是美德,當今的人卻因節儉而予以嘲諷。哎!真是奇怪啊!」

近年來的風氣,尤為奢侈浪費,做工的人大多穿著士人衣服,農民穿著絲織品做的鞋。記得天聖年間,我的父親擔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來一定備辦酒食招待,有時喝三杯或五杯酒,最多不超過七杯酒。酒是市場購買的,水果只限於梨子、棗子、板栗、柿子之類,菜餚只限於干肉、肉醬、菜湯,餐具使用瓷器、漆器的。當時士大夫家裡都是這樣,人們不會有什麼非議。聚會雖多,但禮節殷勤,招待的東西雖少,但情誼深。

近來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宮內釀酒的方法釀造的,水果、菜餚假如不是遠方的珍品特產,食物假如不是備辦多種,餐具假如不是擺滿桌,就不敢宴請賓客好友,常常皆是經過幾個月的經辦準備,然後才敢發帖邀請。如果不這樣做,人們就會予以責怪他,認為他鄙陋吝嗇。因此,不跟隨著習俗風氣而奢侈的人就很少了。唉!風氣敗壞到如此的地步,有權勢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長這種奢侈的風氣嗎?

據說,李文靖公擔任宰相之時,在封丘門內修建住宅,廳堂前面僅僅能夠讓一匹馬轉過身而已,就有人說地方太狹窄了。李文靖公笑著說:「住宅是要傳給子孫居住的。若是作為宰相的辦事廳堂,確實是太狹窄了;若是作為奉禮祭祀的廳堂,這已經很寬了。」

參政魯公擔任諫官之時,真宗派人召見他,是在酒肆裡找到他的。入朝後,真宗問他從哪裡來的,他據實回答。皇上說:「你擔任政要顯貴的諫官,為什麼在酒肆喝酒?」魯公回答:「臣家裡貧寒,客人來了沒有餐具、菜餚、水果,所以就選擇在酒肆宴請客人。」皇上因為魯公沒有隱瞞,更加敬重他。

張文節擔任宰相之時,自己生活如同從前當河陽節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都勸告他說:「您現在貴為宰相,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生活卻這樣的儉省,您自認為是清廉節儉,但是外人卻對您有像公孫弘蓋布被、搞欺詐的譏評。您應該順從一般人的習慣做法才是。」張文節嘆息說:「我現在的俸祿,即使家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三餐吃精緻的美食,哪有做不到的?然而人之常情,由節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就困難了。我現在有豐厚的俸祿,難道能夠一直常有嗎?身軀難道能夠一直活著嗎?如果有一天我被罷官或死去,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人習慣奢侈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不能立刻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導致無存身之地。因此,無論我做官還是被罷官、活著還是死去,希望家人的生活情況都是一樣而長久不變呢?」唉!看起來,大賢者的深謀遠慮,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孫說:「節儉,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惡行。」是以,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做起的。如果能得節儉,就會減少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減少貪慾,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沒有地位的人如果減少貪慾,就能約束自己,節約費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說:「節儉,是各種良好品德共有的特點。」君子奢侈,就多貪慾。有地位的人多貪慾,就會貪戀愛慕富貴,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禍患;沒有地位的人多貪慾,就會多方營求,隨意揮霍,敗壞家庭,喪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會貪污受賄,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會盜竊別人的錢財。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惡行。」

正考父是春秋時期宋國大臣,孔子的七世祖,每日用稀飯來維持生活;因此,孟僖子推知他的後代必出顯達的人。季文子輔佐魯文公、宣公、襄公三位君王之時,小妾不穿綢衣,馬不餵小米,當時有名望的人認為他忠於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都是精雕著花紋,戴的帽子綴著紅紅的帽帶,住屋連斗拱上都刻繪著山嶽圖形,連樑柱都裝飾著精美的圖案。孔子認為他不是一個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請衛靈公,史鰌推知他將來必然會遭到禍患,到了兒子公叔戌時,果然因家中豪富而獲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飲食要花費一萬個銅錢,到了孫子這一代就因為驕奢而家產蕩盡。石崇以奢侈的生活向人誇耀,最後因此而死於刑場。近代的寇萊公,豪華奢侈堪稱第一,因他的功勞大,人們沒有批評他,子孫習染他的奢侈,現在大多淪落窮困了。其他因為節儉而樹立名聲,因為奢侈而自取滅亡的人還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你不僅自身應當節儉,還應用它來教導子孫,使他們了解前輩的作風習俗。

司馬光一生清廉儉樸,不喜奢華。據說,司馬光妻子死後,家裡沒有錢辦喪事,兒子司馬康想要借錢把喪事辦得排場一些。司馬光不同意,教訓兒子,立身處世應以節儉為貴,不可隨意借貸。隨後司馬光典當一塊地,簡單辦了喪事。

警示:富貴不永昌•唯有靠自己

參閱《王士禎•池北偶談》的記載。

原文如下:

某相國之孫,乞米於人,歸途無力自負,覓一市傭代之,嗔其行遲,曰:「吾生相門,不能肩負,固也;汝傭也,胡為亦爾?」對曰:「吾亦某尚書孫也。」此事聞之於董蒼水。貴人子孫,不可不知。

大意如下:

某個宰相的孫子,因家道中落,經濟拮据,向他人要了一袋米,在回家的路上扛不動米,只好找一個傭工來替他扛米。

不久,宰相的孫子嫌他走得慢,說:「我是宰相的孫子,背不動是理所當然。你是個傭工,怎麼也會背不動呢?」

傭工回答說:「我也是某個尚書的孫子。」

這件事是我從董蒼水那裡得知的。富貴人家的子孫,不能不知曉。

解析:本文敘述,宰相的孫子向人乞米,尚書的孫子替人背糧,可見富貴人家的子孫未必能得到庇蔭,仍要靠自己努力、自立自強。

       

  修道培心德 

司命真君               111423

第十五章  面對情境•心無掛礙

聖示:佛法的作用在降伏其心,用佛法來降伏不安、煩惱、痛苦、愛怨之心;所以,就不會造罪,不會造下生死輪迴之根本。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

司命真君:賢生免禮!

陳生:很久以前,看到一則故事,一直覺得它對我們在精進道業上有幫助,與大家分享。

釋迦牟尼佛在一次法會上說:「有個商人娶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伶俐可愛,像影子一樣陪在他身邊;第二個老婆是他搶來的,美麗而讓人羨慕;第三個老婆,為他打理日常瑣事,不讓他為生活操心;第四個老婆,整天都最忙,但他不知道她忙什麼。」

有一天,商人要遠行,因旅途辛苦,他問:「哪一個老婆願意陪伴自己?」

第一個老婆說:「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第二個老婆說:「是你把我搶來,我也不去!」第三個老婆說:「我無法忍受風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個老婆說:「無論你到了哪裡,我都會跟著你,因為你是我的主人。」

商人聽了四個老婆的話,頗有感嘆:「關鍵時刻,還是第四個老婆好。」於是,他就帶著第四個老婆開始了他的長途跋涉。

釋迦牟尼佛對眾人說道:「你們明白嗎?這第四個老婆就是你們自己!第一個老婆是指肉體,人死後肉體要與自己分開的。第二個老婆是指金錢,許多人為金錢辛勞一輩子,死後卻分文不帶,無非是水中撈月。第三個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為命,死後還是要分開。第四個老婆是指個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會永遠在乎你,無論你是貧還是富,它永遠不會背叛你。」

司命真君:上天賜給你們每個人一部無字真經│「自性」。你們可有常常去使用!如果有,無明火就不會常常生起。如果不能時刻自我檢討反省,人與人之間就會有衝突,社會就不會和諧。真正的內外兼修,內心不要有計較和比較,因為你們的本性將因此被掩蓋,你們修持就修這一點呀!

陳生:不計較,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去歷練,不管在家庭與社會,意見、理念若不同時,無明火就會生起,這時要靜下心來,懂得用我們身上的這部真經,也就是我們的自性去對治。

司命真君:然也。不斷地砥礪自己,時時地自我提升。在修辦過程中,學習佛的智慧,辨知一切順逆境之緣起緣滅。順境,盡力幫助別人,護持道場。逆境,韜光養晦,迴光返照,檢點自己,修煉自己一切作為。時刻把持自己一顆清淨的心,不妄想、不動搖、不急躁,妄念不起。

定者,身不動;靜者,心不亂。身定則身有所依循,心靜則心有所依。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學生聽明白了。牛頭山的法融禪師一心修法。有一天,道信禪師途經其處,便入山探訪法融禪師。費了很大的功夫,道信禪師才找到法融禪師。法融禪師把他當一般人物,和往常一樣,沉浸在修行裡。

道信禪師也不覺得奇怪,就問道:「你在這裡做甚麼呢?」

法融禪師道:「觀心!」

道信禪師又問道:「甚麼人能觀心?所觀的心又是甚麼?」

法融禪師被問住了。此時,才意識到面前的不是普通人,便誠心頂禮,請道信禪師開示。

道信禪師開示:「要修成一顆銅牆鐵壁一般的佛心,只需隨心自在就好。不用特意去觀察它,也不要去壓抑它。」

法融禪師問道:「如果內心起了情境,那該怎樣?」

道信禪師開示道:「這境不分好與壞、美與醜,如果心存美醜好壞,就是內心不淨。」

司命真君:是以,面對不同情境,你們心無掛礙,那麼你們將修成晶瑩剔透的佛心也。

      可。停筆。  吾回!

陳生:謝謝恩師慈言!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持齋•戒殺•放生 

白衣大士                 110224

第卅二章  發慈悲心•廣積陰德

聖示:善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為人所不知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最基本的是慈悲心,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悲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時時給人關懷,處處為別人著想,就是慈悲心。

是以,《華嚴經》說:「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行住坐臥都要給人方便。」《文昌帝君陰騭文》也說:「廣積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

陳生:學生恭向白衣大士恩師接駕五叩首!

白衣大士:賢生免禮!

陳生:慈悲心最具體的表現就是愛惜物命,永遠不要殺生或虐待動物,最好不要飼養雞鴨狗貓,因為雞鴨會吃小昆蟲,養了牠們等於間接殺生。金魚和小鳥不要關在籠子裡,限制牠們的自由行動,否則來生我們也會跟牠們一樣的受束縛。山林和草木不要放火焚燒,因為一切樹木都有樹神和小昆蟲等賴以為生,如果需要樹木鋪橋造路、建築屋子,不得不砍伐時,應當事前焚香呈稟,請一切鬼神和昆蟲搬家;萬一牠們不願搬家就只好請牠們託夢!給花草樹木澆水亦須小心翼翼,以免傷了地上小蟲。還有啊!下雨天之前,一定要把室外的瓶子收拾好,以免雨水灌進去,幾天之後滋生了小蟲,天晴須用時,倒了出來,地上皆是小蟲呀!切記!愛護動物長養慈悲心,避免殺生害物造下厄運。

修子如果吃素不能吃長素、應該選擇六齋日或十齋日茹素;或是食三淨肉,乃動物被殺的時候,沒有聽見牠的叫聲,也沒有看見牠的死亡,同時不是別人為我而殺。

口腹須臾,禍福相倚伏。雖然吃一頓飯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在我們用筷子夾菜或夾肉時,心念的種子,吉凶禍福已經開始了。

白衣大士:然也。佛經中說人天七德,種姓高貴,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份優異,財勢富足,智慧廣大。其中,長壽和無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餘五德之助緣。尤其是,若想長壽,則應常放生。是以,《放生贊》云:「汝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牠若死時你救牠,你若死時天救你。延生生子無別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陳生:我們在春秋二季放生過程中,因為放生,花錢買物贖命,是財布施;因為放生,與海族眾生一起皈依,一起懺悔,一起念佛,一起迴向,是法布施;因為放生,解除海族被捕被捉、死亡前掙扎怨恨的痛苦與恐懼,是無畏施。三種布施,參贊與護持放生,一應俱全;所以,放生功德真的不可思議。

白衣大士:打廣告啊!

陳生:是啊!

白衣大士:《憨山大師放生功德偈》:「人既愛其壽,物亦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成。」持齋放生有如此殊勝,世人當珍惜。

陳生:三災就是刀兵災、疾病災、饑饉災。目前,使我感受到的是,三災似乎已經迫在眉睫!九橫更是可怕,得病無醫、王法誅戮、非人奪精氣、為火所焚、水中沉溺、為惡獸所啖、墮崖、中毒受死、被饑渴困。現在只要打開電視新聞播放的影片,即可窺豹一斑。

白衣大士:諸子心中所想、口中所說、身上所做的惡事,積存至某種程度,自然發作的業力障礙,謂之「業障」。輕者諸事不順,重者臥病在床,其消除方法就是,立刻覺悟,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仁義禮智信並遠離貪瞋癡慢疑,同時在佛前虔誠懺悔,永不再犯也。

可。停筆。  吾回!

陳生:《彌勒菩薩偈》:「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期盼大家能夠一起來持齋、戒殺、放生。

叩謝白衣大士恩師於著書期間之慈悲指導!學生恭送白衣大士恩師聖駕五叩首!

   探索系列:苑港水晶府【一】

海族:訓練課程•鍛鍊意志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11514

聖示:苑港水晶府,乃是上天因應《寶德大道院》長期持續舉辦「共修法會」&「放生法會」之願力而設置,以慰諸子輸誠護持之志

古德云:「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一切境界是自心所現,迷心逐境,為境所轉;會境歸心,心能轉境,境自隨心,方能心空境自寂。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吹海風,曬太陽、防風林邊享用午餐便當。再聆聽恩師慈言,美麗的一天登場囉!

苑港觀光漁港,屬於西部海岸典型沙岸,潮差大,沙灘緩且廣,潮間帶縱且深,因而造就沿岸漁產豐富,民眾全年皆可品嚐到新鮮海產。阿彌陀佛!

今日,巧遇專程來苑港漁港欣賞美景的遊客,只是彼此目的不同。不過到苑港漁港遊玩,千萬別錯過苑港漁港的美麗落日景像,盪漾在琉璃水波上的金黃餘暉。

學生趁此良機慢慢觀察「苑港水晶府」的課程外,吹海風,聽著海濤聲,看著四周光芒慢慢從熱情燄紅轉至柔和金黃,心情亦隨之放鬆,只覺得無限舒暢,學生仔細觀察苑港水晶府的課程

下午一時│三時,在水晶府海域,海族小朋友正在學習划舟的體能之課程。穿著裝備,由關聖親自指導泛舟基本知識及安全措施,計有二個小時泛舟體驗課程結束。端午節在台灣各地主要河川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奮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延續。而今天居然也能在水晶府見到這般泛舟的課程,好特別。

下午三時│五時,常禮舉要之課程。由教授指導話劇表演。先製造情景海族小朋友扮演角色入戲,表達感受,學禮貌。

自古說:「勤有功,戲無益。」從遊戲中學習,看見戲劇讓海族小朋友寓學於樂,提升小朋友學習興趣,使得「常禮舉要」變得更有意義了。

提升學習效果,最有效方法,就是透過設定不同情景,把學科知識與品德情操結合在一起,有助海族小朋友全面發展。看起來,教授指導有方喔!

哈!…。小朋友累了,餓了,大剌剌傳遞訊息問道:「你們來到此〈水晶府〉,有沒有帶點心來呢?」我回答:「真是不好意思喔!我不知道要帶點心來!下次帶來!那麼你們千萬不可生氣喔!」小朋友回道:「好吧!」

哈!…。這些海族小朋友邊走嘴巴邊唸道:「每天都是吃海苔飯。等一下,不必上禪學課程囉!」

下午五時,瞬間見到牠們的禪課程,心中非常疑惑,不是不必上禪學課程嗎?突然見到海族小朋友在學習海上漂浮,因為看起來有些好笑,當下就模仿給同修看。剎那之間,法界有人開口說:「那叫做『死孩漂』啦!」

看著牠們抬頭仰望天空跟太陽,沈浸在寧靜海裡,享受被大海擁抱的溫度,身在海中自潛,學習放鬆,…。永林教練初階的授課技巧,教學方法特殊,而且利害唷!牠們透過很簡單的肢體操作方法,小朋友不但學習放鬆,也可以很輕鬆漂浮於水面。

看起來使完全不會游泳的人,只要敢把頭放在水裡,也可以學會海上漂喔!

今天可說是美麗的一天!對了,忘記介紹,牠們都是龍宮聽經所的班員。龍宮聚善所的班員務實的課程較多,而且牠們日夜都需要輪班巡視水晶府周圍的環境,開始做起護衛的工作了。根據菩薩轉述放生活動有多久,牠們靈修的時間就有多久了。

菩薩說:「起風了。咱們回家吧!」

菩薩:俗云:「刀要石磨,人要事磨。」佛法講:「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修行要藉境練心,修道人不求無病,因為病是修道助緣;不求事事順遂,因為困頓是修行的逆增上緣。順境和逆境都是助道方便,順境當作是在成就自己,隨緣修行,聞風不動,自能生覺照心,遇樂不喜,保持正定;逆境當作是在磨鍊自己,修報冤行,瞋心不生,自能生覺照之心,逢苦不憂,能忍自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故,人生在世,順境、逆境皆可考驗自心。

陳生:謝謝恩師!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

 

   探索系列:苑港水晶府【二】

修道:日常修正•即是修行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12321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如果能看清六道輪迴的真相,那麼,相信沒有人願意去吃肉了。

菩薩:其實,人是被眼前的現象所矇蔽,看不到前因後果而以苦為樂呀!

陳生:如果人人都能明瞭因果,就沒有一個人會去造惡的!

菩薩:所以,勸人行善功德大,勸人作惡是禍根;可以流通善書以勸世人,可以施湯藥以救病人,可以持齋唸經迴向法界眾生;凡此種種,皆是善行,可累積善德。因此,有偈語說:「前生作惡無報應,今生但看貧苦人;孤貧窮苦是何因,前生皆因無修行。」

陳生:「癸卯年春季放生法會」&「癸卯年秋季放生法會」,本道院仍然繼續安排在在「苑港漁港」〈放生魚苗〉&「心雕居」〈午餐、上課〉的戶外進行。

      民國112321日,安排探索「苑港水晶府」,並拜訪「心雕居」的主人。今日的行程,雖說有些不順,但有幸運之神護航,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謝謝仙佛慈悲護佑!

今日,苑港水晶府的課程,乃以三綱為主。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明明知道甚麼是道德卻做不出來。但也有在面臨死亡關頭,卻還能堅持道德者。

菩薩:儒家提倡禮治社會,希望透過法令〈禮〉來管理人民。政府施行禮制,是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而人民遵守禮制,則是因為內心覺得做壞事,違反法令是對人不好的,而不是因為害怕被罰,而是內心的仁,讓他們覺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陳生:仁者愛人,互相體諒,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個人道德以及國家社會福祉。

菩薩:儒家特別注重仁心,在人際、生活中的運用,諸如:對父母盡孝,友愛兄弟;你能愛你的家人,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心推擴到其他人,以至於整個社會。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導!苑港水晶府的課程,艱澀而且難懂,有些學生上課似乎很吃力的,剛剛就瞧見翹課而被抓回的學生,以及學生上課時一臉無奈的憂愁樣貌!緊接著,水晶府神祇詢問說:「術科的課程!妳要看岳家槍或是楊家槍操練呢?」

      恩師慈悲!學生當然是看舉世聞名岳家槍」之操練囉!

岳家槍動作古樸,有刺、戳、點、掃、挑;防守有格、撥、架、擋、淌,兩者融為一體。看起來簡單的刺、戳、點、掃、挑;格、撥、架、擋、淌。早已把烈日當空的一群神祇、護法操演到變成軟腳蝦囉!

菩薩:你們要謹記在心!修道不必等待選擇時間,修道並不是脫離生活。凡業再多,做凡業的當中也是在修,懂得反省,懂得修正,就是在修。

善書經典這些都是良師益友,都是讓你們心靈充實,道理明白,成長學習的寶貴資糧。

陳生:為什麼做人處事會有這麼多問題呢?

菩薩:因為很多地方你們不合理,不合理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陳生:那要怎麼辦呀!

菩薩:就要合理啊!道就是理,能夠依理而行,就是順道者昌,讓你們的生命呈現出一個美好的狀態,做人處事都會成功。

陳生:各位學員,當下就是學習的好時機啦!趁此良機,來聽聽好故事。

梁武帝時,志公和尚,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已經得五眼六通,即是「肉眼、天眼、慧眼、佛眼、法眼」&「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對於因果一一明瞭。

有一次,一戶有錢人家辦婚事,邀請志公和尚去唸經。他一踏進門口,環顧四周一下,便嘆息道:「唉!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

原來,新郎小的時候,他的祖母很疼愛他,在臨終時,她拖著孫兒的手,心裡很捨不得。她說:「你們都成家立業了,惟獨我這個孫兒,沒人照顧;我放心不下!」說完,便去世了。

她到地府後,閻王看他牽掛孫子放不下,便判她:「你既然這樣寵愛孫兒,還是回去做他的妻子好了,好好照顧他吧!」於是,祖母便轉世,成了這個新娘。

菩薩:世間上的前因後果,特別是心牽掛的事,實在是很可怕的。

志公和尚看那些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說的就是以前被人宰的那些豬呀!羊呀!在外面,一個女孩子正在啃豬蹄,吃得津津有味,而這隻豬是她前世的母親啊!

請來打鼓、吹喇叭、吹笛子,熱鬧的慶祝!有個人很用力地打鼓,鼓是牛皮造的,而這牛卻是他前世的父親啊!大家都以為這是喜慶之日,但志公和尚只嘆息地說:「我說真是苦!真的是苦啊!」

世人為了生存,吃五穀雜糧,營養足夠;同樣的,就要憐憫那些畜類和海族之類的生命,牠們也愛惜自己的生命啊!你們殺牠來養活自己,這種禍殃是無法消滅的。慈悲不殺生,才能生生世世無災無患也。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

  戒殺:慈心不殺•世世無患  

參閱《法句譬喻經•卷一》的記載。

過去,在羅閱祇國京城外五百里之處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以打獵為生。

有一天,佛陀以聖智觀察,知道他們得度的因緣成熟,於是來到這戶人家附近,並於樹下打坐。當時,這家男子們都去打獵,只剩婦女在家。她們看到樹下坐著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光芒照耀著大地,連樹林、石頭都變成金黃色。大家非常驚喜,認為此人必是神人,於是上前禮拜。佛陀為她們開示殺生的罪過以及護生的福報之外,也解釋無常的道理。婦女們深得法益,十分法喜。

婦人們說:「我們雖然貪心殺生,以肉為食,但還是希望您能接受我們施食的供養。」佛陀回答:「諸佛慈悲,不以肉為食,而我也是飽食才來,你們就不必為我準備了!」又說:「人生在世,可以賴以維生的東西非常多,你們為何不選擇一些有益的食物呢?如此殘害眾生以養活自己,死後會墮入惡道,對自己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人們應當食用五穀雜糧,並且悲憫眾生皆有貪生怕死之性,屠殺牠們來養活自己的罪業是無法消滅的,唯有慈悲不殺生,才能世世吉祥無患。」

不久,外出打獵的男子們正好回家,卻發現婦女們並沒有在家,心想:「平常回家,妻子都會出來迎接,怎麼今天連一個人影也沒看到,不知何因?」情急之下,將獵物丟下,四處尋找。只見他們的妻子坐在樹下,合掌聆聽佛陀的開示。男子們非常生氣,衝動地想要毆打佛陀,婦女們趕緊勸道:「這位可是大神,千萬不可以對他亂來。」男子們聽後,趕緊向佛陀禮拜懺悔。

慈悲的佛陀又為男子們解說戒殺得福、殺生有罪的道理。男子們聽後,非常慚愧,長跪向佛說道:「我們自幼生長於深山,以打獵為生,罪過如山,如何才能免除我們所下的惡業呢?」因此,佛陀說了一首偈語:「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仁愛,不毒不兵,水火不喪,所在得利,死昇梵天。」

說完之後,在場的一百二十二個人都歡喜信受,受持五戒。另外,佛陀並請羅閱祇國的瓶沙王,賜給他們田地耕種與糧食。

壬寅年十二月科期靈修士

:證

宣筆:邱原章  扶鸞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1111224

聖示:今夜,恭接《無極五方證道院》壬寅年十二月科期證道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城隍尊神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可。  吾退!

欽差太上老君 

詩曰:螢窗進取輸誠在。修真復性姓名芳。

此日登科恩澤沐。來年宣化利陰陽。

聖示:今夜,  吾乃奉玉詔前來《懿敕寶德大道院》為制下靈修院所之《無極五方證道院》壬寅年十二月科期屆期諸位靈修士順利通過證道考核,頒佈證道玉旨而降臨沙盤結緣。願勉諸子再接再厲也。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統御萬靈,日理萬機,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臺疆《懿敕寶德大道院》制下靈修院所之《無極五方證道院》,壬寅年十二月科期屆期諸位靈修士順利通過證道考核;考核既已通過,合該頒敕功果如下:

〈凡所保調為護法、宿世六親、宿世恩人、殘靈、先靈、倒房祖靈、嬰靈、地基主、外靈、冤欠、靈障者,為節省篇幅,僅刊載姓名,恭錄於後。〉證道修士之姓名,恭列如下:

 

敕封寺廟護法神:

 

福尚房、凃書龍、韋慶、曾鶴兆、崔芬誼

吳棉、伍英傳、申懷平、韓嘉玫、胡天遜

鄭淑蓉、沈芬珊、段炎籌、余琍、連劍天

徐益蕊、裘明萱、姚元道、楊虹、殷勝書

雷芳雙、包勳誠、潘志南、朱益繼、洪局

宋聰蓋、龍永協、賀莉嬌、張一新、岳寶嫻

宋麗怡、蕭月繡、孔世玲、秦信潭、費康祥

麥順定、文學裕、許宗德、藍惟良、喬苯

孫崇權、秋逸梵、施國新、史瑤庭、傅育純

丁樹顯、魯明東、耿术超、巫奇福、張昌源

梁崇標、賴聖全、甘鳳妮、蔣迎宜、章皓春

柳嘉娟、王德權、廖貴霞、史紫娘、施金婉

容為欽、余薇珊、喬誼臻、羅緞玉、林台荷

游冠楓、岳德權、皇甫瀞、丘瑞芹、翁寶珠

福一本、萬清偉、孫寶媛、季慧雅、藍琇宜

巴怡權、杜文群、夏勝賓、胡蘭櫻、李巧淑

唐怡潔、賈瀅、岳況綢、鐵寄送、龐根豐

武月莉、甘輝福、竇思玲、秦瑜美、姜瑞金

毛維靜、何臻雲、安聖考、石清光、右權斌

符乞輝、翁浚再、曾玉婷、孔菀綢、黃嬅宜

蔣堅、蕭如霜、伍曼桃、車遜年、姚文禮

段豐、辛瑜英、戴清娘、詹紅菱、李聰川

蔡庭虹、彭螢芸、孫娜燕、程育嫻、祝玉飄

席軍誠、穆青燉、于桂盆、藍水瑤、甘信翰

梁明堯、沈泰新、羅葦玲、陳嬅茵、金敏惠

阮益珠、伍台媚、闕娜菊、沈令博、海天政

丘福長、姜遠定、黃淑櫻、卓明椒、魯瓊亞

盧惠妍、曾瑜采、羊慧秋、姚惠帆、戴清遜

詹慧娃、章信文、賴玉馨、魯明一、董冠清

莫鎮崇、蘇晞雪、林英依、唐晶媛、賀佑發

龍秀婉、饒民川、廖蜻花、吳勝萊、羅誼圓

田博火、羊樹興、苗錦香、閻秀枝、岳聖谷

彭克印、唐新涼、郭采棉、安冬玫、廖音蕾

和緞蓉、鳳潔美、季仁塗、李清嬌、錢含倩

戴則榮、宋艷釧、穆菀琴、魯瓊蕊、季保泰

尹莉淑、朱芯香、闕禮邦、孫育媚、邱喜虹

趙鳳思、范晶雪、甘良輝、段春岩、夏敬武

邢慧、岳俊蒼、徐薏嬌、劉芬津、尹英饌

柳威群、劉直凱、甘博源、譚春湖、趙登歸

車娜琪、姚慶權、江督川、呂聰寬、賴壽宗

張吉源、施光熙、史清德、詹曉妹、陳志國

吳燁威、翁尚欽、蘇秀瓊、范中遠、花麗雅

邱良敏、蔡廷書、江皓武、白法益、黃哲順

孫冬琪、孟保篩、曾元錦、盧澤良、郭光德

連郁霞、孫建復、王肇添、郭擎聰、聞廷南

姚定飛、雲仲群、高政智、成彰義、呂康

花昌獻、殷光雲、南宮基、歐陽澤、詹慧巧

童福應、張貴潭、賈弘慶、柯克軍、焦福川

徐書良、方信學、尹和熹、陸光秋、王植長

饒文興、梅泰天、應漪虹、房子耀、柴福明

沈昌俠、利富、駱泰成、蔡仁崇、康桐延

侯浪、熊新傳、宋廷益、毛叢清、甘信章

黎惠純、章健凱、邱冬玲、孔思瑜、俞政冠

于明虎、連敏來、詹鈺鳳、潘忠模、傅國永

葉秋釧、岳清飛、孫月瑞、丁永熙、宋欽鴻

龔泰建、梁弘安、章明奇、耿富樹、凌守端

洪勝裕、殷濤喀、湯廷山、易海豐、葉鎮翔

童保德、閔昌修、譚惠瑤、朱敏嫻、金敬嗣

馬萍怡、伍崑川、沈月琪、莊瑛雀、易新昌

商瑜思、錢蘭坤、勾保擎、孔寶枝、翁靜嬿

林昌宗、錢春巧、賽心香、褚志達、費信浪

傅豪南、姚雙芯、熊怡翠、闕芬如、程康直

崔鳳麗、岳仲敬、尹蘭珠、阮紅庭、鐵文貴

謝昌恩、魯錦雄、唐信山、葉偉景、龍泰輝

童勝福、廖秋薇、高基福、孔惠涵、李倫章

沈宜彩、宗耀天、梁忠墩、烏政寬、佟晉

丘娜萱、丁慧曉、唐蓮月、狄富化、單定楓

胡思瑜、溫伊霞、武恩欣、丘麗淑、祝奉財

寇姿瑤、周湘惠、杜美純、韓進權、羅群山

姜凱墩、金玄紹、柳玫思、李壽堅、唐蘭妃

段清勇、姜欣媛、鐵滿瓊、曾淑蘋、寇順景

池孝妮、烏信國、姚文豪、徐玉茵、寇信達

海聰良、右麗淑、戴忠欽、蔣淑雪、賀怡蓉

巴賢聰、廖淑寧、韋俊益、寇宗浪、趙潮村

梁璐英、阮如琪、伍雅秀、簡靜菊、闕清巡

鍾友敏、兀晞香、熊勝塘、韋瑜茹、李馨怡

石峰德、謝寶君、張佳蓮、白津婉、曾佩涵

高坤洛、侯晉雄、胡美饒、崔幸蘭、周月薇

趙書玲、盧嫻、沈飛川、駱送凱、陰奇峰

魯靜蘭、莊清松、鍾光章、費兆書、蘇恆淑

陳惠珍、邱亞蓉、池碧芬、呂延寬、張曼娜

王潔蓁、白春湘、邢宗、向民霖、凌惠春

安建清、武鴻有、廖怡玲、賴光官、詹純庭

姜鶚山、梁杏蓮、韓茹瓊、秦義潭、連淑如

狄蔭麗、孫益偵、董秋鳳、辛遜壺、趙怡香

殷世群、冷春威、白娜寧

 

敕封山神廟護法神:

 

彭冠顯、戴啟麥、馬印塗、卓群應、年博棧

唐清波、戴淑柔、崔勝達、康寅權、趙淑翠

易素純、馬銀涵、陸泰圓、莫仁超、郭鳳盆

李思妹、魯妍霞、張采黛、沙夢蘋、章鎮鴻

賴惠冰、應瀚武、蔡玉梅、劉進台、廖清全

胡爵為、黃一塗、巴聰水、花淑齡、趙瑞嬌

安柏道、邱學蓬、周爵來、戈信亭、凃才蓮

黃淑萱、張克貴、藍順進、許元筆、韓淑芬

盧麗猜、姜銀瑜、甘櫻滿、易鈺惠、烏雅淑

林芯娥、歐潔月、章康維、花靜梅、兀旺

毛通堯、梁秀唯、潘世欽、童莉彩、吳映湘

秦敏桂、凃傑本、詹雅蓉、俞明麗、詹建洲

黃娜蓁、喬廷書、蔣康財、凌鳳甜、邱媛霜

李寶寶、丘武賢、邱寶嬋、卓瑞芳、紀廷昭

毛慧瑛、胡順宜、武蔭晶、曹紫親、呂潭永

朱芹鳳、丘友勤、孟芬麗、賀埔皮、梁愛蘋

曾怡雲、關福飛、許明萍、袁進強、天紹

柴鳳璇、柴風德、裘麗蓉、高湘藝、房雪

柴俊昭、王義復、柳天誠、烏瑤美、陰勝虎

余瑪香、鐵誼甜、盧祥火、梁昌送、袁怡慈

羅亞詩、陳嘉瑤、許文義、柯守團、游康良

潘直慶、曹晴鳳、賴雀芳、丁啟道、萬昌德

石俊男、白建豪、周珮如、邱忠逸、宋芬圓

右鄴鳴、詹薇香、石錦瓶、裘鳳鈞、鐵台源

卓恭莎、袁基超、丁秘賢、蔣忠興、俞順月

李斌、金碧恩、鳳馨佳、陳宛雯、吳順廷

章熒、烏晉光、江忠勝、黎滿雀、林美瀅

方俊堯、孫麗涵、袁鴻星、杜惠雪、董婉儀

卓惠飄、許登燁、陳采瑜、龐靜梅、安潮興

郭豐茂、顧淑庭、范春瓔、蔡洳惠、侯三堂

程冠得、曹懷晴、牛秋環、侯聖來、柳萍霜

劉月姿、秦隆潭、龍建書、席彩恩、徐度

魏良、鍾益清、費明巡、張芬珠、喬世妍

戴博彥、敏麗、秀慶、尊亮、胡泉希、秦秀娟

杜月琪、沈平宏、盧靜玲、陳勝元、石根涯

詹怡霜、梅春曉、鄧貴光、海成鵬、楊萍紅

仇紫婉、藍廷賜、許兆權、沈奉翔

 

敕封天后宮護法神:

 

董政梵、崔敏良、歐陽賓、蘇琍娜、胡邦杰

莊勝全、傅哲發、梁天輝、管康欽、周順雪

孟曉堂、陳谷賜、洪書佑、卓玉婕、賽敏春

呂才儒、盧樹成、秦國昌、梁秋庭、張進成

賴秀純、葉遠、劉雯玲、石敏慈、熊堯、屠明

符麗、戚燕婷、應嗣義、秦光誠、賴天煌

席蘭、周清智、傅育化、藍明熙、張信察

蔣聖天、苗克德、周根倚、柳東興、杜國台

章新直、曾獻川、程秉佑、崔明堯、段平換

石德圭、沙夢雅、夏仁鴻、邱珊蓉、朱庭湘

張富儀、薛鳳菊、趙玫菊、黎瓊華、金啟昱

蔣虹卿、朱佑敬、南宮炳、李淑春、陳亞緻

周明鳳、沈麗荷、邱育珠、施克財、武雅琴

姜信壽、丘滿晴、牛通峰、曹欣紫、凌迎瀅

吳乞遠、魯敏鈞、盧芸娥、兀麗含、萬秀娥

袁明景、龍永順、花術飛、單明翠、柳秀冰

白荷滿、周甜珊、沈慶邦、邱育煒、莊秋妍

習鳳蓁、丁娜真、安火潮、盧德水、許尚拓

秦潔萱、祝建清、蒲純媛、孟東豹、石勝標

文廷賜、鐵佳麗、謝晞美、洪冠恩、譚秀儀

劉友玫、韓信山、姚鳳琪、胡雪燕、屠述永

彭素娜、卜晶馨、丘濤福、孔三守、段聖豪

蔣碧緞、徐芬晶、梁啟峰、阮麗惠、尹仙權

邱秉松、盧雅雪、趙亞珠、劉秀虹、陳岱

翁錦華、武聰章、謝玉琪、莫進管、史絲琴

葉茉釵、海日勝、萬青緣、姜朝諒、沈慶官

郭星國、顧房堂、秦信沅、陳景潮、翁繡燕

戴再新、魏康慶、聞遊清、年凱保、段雯嬌

哈義蒼、薛貞麗、簡聰良、郭康灜、朴燕德

朱志慶、季冠鳴、呂訓、白琪芬、施世嬌

董珠靈、屠裕天、彭啟隆、岳練全、邱寅雄

靜慧、光約、戚松、卜凱、屠昌、沈鳳政

詹博灜、康擅傳、楊為亮、裘燁衣、程武彰

黎秀棉、鐘志達、卜淑香、盧才賜、熊智潮

鍾廷書、詹敏鑾、丁燁奇、薄修泉、蔣西福

姜水旺、柳麗芸、甘仲塗、石彩雯、池麗桃

姜弘仁、曹梅庭、錢國克、孟繡庭、李秋美

許富月、鄭清娟、杜晉塢、翁雅容、龐建團

凌雀、段如琴、丘錦娥、王澈良、鍾瀅妮

石采涓、崔國武、鄭萍純、喬玲瓏、賴莎珍

袁珍蘭、應珠晞、廖鳳芸、黎鳳如、屈娜君

車寶嫻、何書福、蔡仁讚、許慧靜、左康雄

游安雄、韋毓杉、蔣育雪、孟鳳津、喬憨

鄧良福、盧敏嫻、潘天泉、魯芬秀、龍莎晴

廖鈺瑩、馬荷雅、單如巧、莊淑櫻、袁瀅春

宋澈勇、鄺信志、莫媛雲、方健全、花淑靜

烏隆飛、秋莎如、狄月娟、張曼芳、仇茜姿

曹娜香、邱苯亭、安黛惠、巴瑩純、孫克遠

邱藝慈、歐耀圭、蔣志清、沈碧芹、馬欣夢

孫愛薇、烏智朋、閔秀婷、福貴全、金訓

花銀麗、董曉美、德建彥、苗紅娜、張年威

史潮省、黃秋晴、趙詠秋、姬玉瓊、施康燦

張善祥、周芬瑤、鍾淑儀、胡春美、石勝塗

宋錦智、呂聖懷、史夢瑛、孫富宏、沈昌台

閔溪水、龍坤潭、周潔寧、蘇湘螢、李熙富

劉秋莎、饒富彪、屈立霞、包海叢、溫芹媛

鬱池樹、魏涓、郭思雯、梁瑰菁、姬袞、紫亞

黃川福、江義徹、邱庭緣、年樹堂、文瑞娘

程雀詩、沈泰臨、喬莎晴、游萍曼、錢天匱

仇善棟、梁銀鄉、申通波、林新堂、方損

凡本科證道諸位靈修士準仙班,即日起准予省親假二十五日,二十五日後統一前往各該管單位報到。願勉此後代天宣化,恪盡職責,各展己能,共為挽風化俗盡一分心力,以不負天恩之眷顧也。旨到生效。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壬寅年十二月初二日

證道修士邢慧  登台       1111224

詩曰:靈修數載輸誠意。復性歸真正氣生。

    證道朝儀明大道。代天宣化慈願成。

聖示:憶昔時,家境平平,比上不足,比下尚有餘,慶幸,無須舉債度日,每每早出晚歸,只為農作物能早日收成。觀父母終日忙碌,自己半刻亦不敢偷閒,並且早晚向父母噓寒問暖、親子間和樂融融、手足彼此和敬,羡煞鄰里,有時供應飯菜給旅人及僧侶使彼等免於飢餓。隨三吋氣斷,魂神面見閻君,承蒙閻君慈示:「汝生前,孝順父母、手足和敬、知供食旅人與僧侶,憑此三項善功,日後必有接受拔度之機。」

後來,果然傳來保調佳音,乃吾陽上之子孫:邢婷,能知造功叩求保調於吾。隨即進入《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以來,承蒙諸位授課仙師,傳文、授武、醫理、藥理、符籙、飛沙走石、……等術,無不傾囊相授;加上諸位賢士於每期鸞期、七月孝道共修、春秋兩季放生法會等,輸誠護持,使吾等有額外行功以及接受有緣仙佛菩薩加持及垂法之機會。

如今證道,感恩天恩師德!感恩《院尊關恩師》!感恩諸位授課仙師!亦勉勵諸位賢士於每期鸞期、七月孝道共修、春秋兩季放生法會,能再接再厲也。

證道修士邢宗  登台        1111224

詩曰:靈宮苦讀艱辛志。修性滌心義理清。

   c 考核如宜歸聖域。代天宣化步仙城。

聖示:憶昔時,家境小康,工作忙碌,尚能撥空閱讀聖賢書,在家孝敬父母,工作恪盡職責,隨機協助同事,偶而資助他人之緊急需要。隨三吋氣斷,魂神面見閻君,承蒙閻君慈示:「汝生前,孝敬父母、恪盡職責、協助同事、資助急難,憑此四項善功,日後必有接受拔度之機。」

後來,果然傳來保調佳音,乃陽上親人:傅菊珍,能知造功叩求保調於吾。隨即進入《無極五方證道院》,潛修佛道功果以來,承蒙諸位授課仙師,傳四書、授五經、天文、地理、山醫命相卜、觀星望斗、……等術,無不傾囊相授;加上諸位賢士於每月共修法會、年度法會、專書研習班等,輸誠護持,使吾等有額外行功以及接受有緣仙佛菩薩加持及垂法之機會。

如今證道,謹代表本科證道所有靈修士,感恩天恩師德!感恩《院尊關恩師》!感恩諸位授課仙師!亦勉勵諸位賢士於每一場的法會、共修法會、七月孝道法會、專書研習班等,能持之以恆也。

 

寶德教育基金會:一一二年寒假學生研習營

成果:學生啟智慧•老師現靈光&

延筆:陳美宇  扶鸞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11227

聖示:習慣是養成的,當然也可以打破、改變。人之能否過得自在、活得逍遙,端視其所養成的習慣如何。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民國112年,《寶德教育基金會》舉辦寒假學生研習營,一場在鳳鳴國中,一場在寶山國小。綜觀二場的過程,學生見證到良好的習慣,才是最好的僕人。因為好習慣一旦養成,是它聽你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即已接受品德教育書籍的薰陶;因此,許多孩子紮下良善的基礎,乍看靈氣純淨。感謝所有盡心的老師,你們無私的愛得以綿長。

孝道是做人的根本,老師帶領學生觀看孝順故事的影片,了解父母的辛勞與付出,在上課時間,孩子獲得獎勵〈小點心〉;此外,在食用前,老師都會帶領孩子先感恩父母。

研習期間,讓孩子讀誦《心經》、《丹桂籍》、《朱子治家格言》、聆聽靜心音樂、…等等,除了啟發孩子的智慧外,更培養孩子的定力、恭敬心、忍耐力。聆聽靜心音樂,培養孩子的定力,專注在每一個當下,從感恩中開啟智慧,教導孩子做人謙虛,不可傲慢自大,滿招損,謙受益。

動態課程,分別是很好玩的遊戲、很有趣的說故事,老師透過說故事,教導孩子要有慈悲的心、孝順父母、恭敬師長、友愛同學,小朋友都聽得很入神,玩得很開心。

菩薩:《寶德教育基金會》寒假學生研習營,學生得以學習正確的人生觀,並養成品學兼優的溫和個性,培養未來具有智慧與才德的國家社會棟樑,此乃百年樹人的工作。

      賢生仔細看!每位參加的老師頭頂…。

陳生:〈哈哈大笑!〉菩薩啊!每位老師頭上頂著一顆圓沱沱的光圈,會不會嚇壞人家呀!

菩薩:汝儘管寬心,不會有人看見的。

陳生:永林師兄一定會見證的。不過,還是別問他了!因為他會說:「有啊!我看見每位老師都是十八班武藝,就像千手千眼觀音。」

      哈!…。非常感謝鳳鳴國中吳校長及主任&寶山國小陳校長及主任,有你們真誠的支持與相助,才能讓活動順利進行,亦圓滿完成。也真心的感謝所有帶著光圈的教師群以及志工群!謝謝!謝謝!

      由於寒假時間短,本次研習營僅辦理二梯次,課程內容,是希望能讓參加的學生較輕鬆且有效果的學習。希望父母能多鼓勵孩子學習,並珍惜難得學習的機會,這樣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歡迎同學一起參加。謝謝!

菩薩:吾怎麼聽起來像是爾在招生啊!

陳生:好的事,馬上做,不要等。親愛的教師群,記得要讓您的光圈〈靈光〉發揚光大喔!

菩薩:愛是付出,付出就會傑出;愛是投入,投入就會深入;愛是關懷,關懷就會開懷;愛是了解,了解就會諒解;愛是磨練,磨練就會熟練。期盼教師們能善用時間,一個最能善用、細用時間的人,最具才華,生活最充實,修養也最落實。

陳生:怎麼說?

菩薩:有人一天只能承擔一件事,只這一件事,就能讓他忙得團團轉,逢人便稱自己忙碌不堪,再有其他的事情交辦,便推三阻四。然而有人儘管日理萬機,卻能長保方寸不亂,悠閒自在,從不謂自己忙碌。

陳生: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儘管貴為美國第一夫人,從未與人說過我很忙,這一點是我無法做好的。所以說:「戰勝別人,只是英雄;戰勝自己,才稱聖賢」。

菩薩:爾等要細用、善用時間,將一天分成三階段,一天之內可以承擔三件事無疑。其實時間既是一分一秒的給,你們就該一分一秒的用。既是一分一秒的用,就不該讓上一秒的事干擾到下一秒的心境,上一秒的不悅留置到下一秒,上一秒的煩惱影響到下一秒;如此這般,生活益見充實,修持益形獨到也。

      可。停筆。  吾回!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介紹:一一二年寒假學生研習營&

 

          寶德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助誠

壹•前言

《寶德教育基金會》以推展道德教育為宗旨!過去積極在草屯分苑,辦理兒童道德教育研習營活動,成為《寶德教育基金會》的工作項目之一。今年疫情趨緩,經與南投市鳳鳴國中及彰化縣芬園鄉寶山國小,兩校的行政團隊磋商,進入到校園內辦理,由學校與《寶德教育基金會》共同來主辦學生研習營活動,透過研習活動,以提升學生的道德教育觀念,進而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守法的好國民。

鳳鳴國中日期訂於:一一二年二月二日〈星期四〉,寶山國小則訂於:一一二年二月七日〈星期二〉,由早上七點五十分開始到下午四時十分止,是整整一天的時間。

貳•課程介紹

此次研習的活動,以我國固有倫理道德為範圍,培養知書達禮,做個有用的人為目的。設計適合學生現階段學習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有《文昌帝君陰騭文》與《心經》,使學員與文昌帝君及觀世音菩薩結緣,並使學生知道敬天地、禮神明的重要。亦有《朱子治家格言》,由「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說起,讓學生了解養成勤勞好習慣的重要。

此外,老師講述孝順的意涵;因應食農教育強調親手做的體驗,製作信願祈福瓶及愛玉凍的體驗活動,指導感恩惜福,珍惜食物與物資的好觀念;午餐教育禮儀的學習,指導有禮貌,並且午餐零廚餘,飯菜吃光光的好習慣。下午規劃有趣的弄墨課程以及繪製美濃傘,指導學生美育課程,讓學生發揮創作的空間。並排有戶外的團體遊戲活動,使整個研習活動皆是動、靜兼顧,使學生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參•實施過程與績效

本次學生研習活動,事前設有各組分項辦事,並有工作時間管制表,依期程辦事。設有教學組〈負責與學校確定活動日期,課程規劃設計,師資聘請,手冊製作,投保活動保險,應用甘特圖精神,管控工作期程時間表〉、另有招生組、報到組、推行祖、典禮組、獎品組、設備組、攝影組、清潔組、場地組、午餐組、支援組共有十二組人員。

活動辦理三個月前,與學校校長洽談主辦意願,並磋商辦理日期。接著兩個月前,排定學生活動的課程表、師資、…等等定案後,再將學生研習營計畫與課程表,轉交學校來辦理招生事宜。此次研習營活動,鳳鳴國中學生報名人數有二十四位,寶山國小報名人數有二十六位。招生完畢之後,印製研習手冊及辦理活動保險。並於活動日前十天,再做第二次的勘查場地與布置。

歷年來,學生的研習營活動〈寒令營、夏令營〉,皆是在草屯分苑舉辦。今年,首次移師到學校辦理,事前與學校校長、主任磋商,互動頻繁,更增加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因與學校共同主辦,學校行政人員參與增多,有助於認識《寶德教育基金會》的宗旨,對學校繼續推動道德教育的意願,有很大的助力!

第一節課,兩校都由洪助誠董事長,導讀《文昌帝君陰騭文》與《心經》,讓學生跟著讀過一遍經典的內容,讓全體參與者,與文昌帝君及觀世音菩薩,結下一段善緣。活動之後,更有寶山國小兩位同學,表示今後願意繼續讀此二部經典。接著由李彩蓮董事,指導學生親手「繪作名牌」,以發揮學生的創意精神。

第二節課,開幕典禮與大合照。鳳鳴國中由吳毓真校長、寶山國小由陳泰佑校長的開幕典禮,分別親自主持,勉勵學生努力學習,校長並表示感謝《寶德教育基金會》全體委員、顧問以及志工們的辛勞。

第三節課,兩校都由林桓立董事,指導家庭道德中的啟蒙教材:《朱子治家格言》,使學生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不可任意浪費;以及受人恩惠,點滴莫忘。

第四節課,鳳鳴國中由台中市的吳殷琴主任,寶山國小則由翁玉葉老師,講述孝順故事,鼓勵學生們能夠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第五節課,鳳鳴國中由李彩蓮董事,指導:「信願祈福瓶的製作」&寶山國小請龔軒課老師,指導:「快樂愛玉凍製作的體驗活動」。兩個課程雖不同,但都讓學生親手做,使學生了解惜福愛物的內涵,與永續的觀念!

第六節課,兩校的午餐,均由吳丞軒達人,帶領其志工數十人,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午餐。寶山國小並增加學生演示午餐禮儀、演示如何奉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會不挑食,在學校與在家,都零廚餘。

第七節課,鳳鳴國中由胡秋玉董事指導繪畫,題目:「有趣的弄墨」;寶山國小請林火明理事長指導:「彩繪美濃傘」,讓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其創意的精神。

第八節課,是團體活動課,兩校都由胡秋玉董事規劃上課。鳳鳴國中有三個單元,計有:灌籃高手、托球能手、羽球競賽&寶山國小也是三個單元,計有:武林高手、打電話09、盆栽組合,分三組比賽。學生各個又跑又跳,玩得很高興!

第九節課,是結業式及頒獎,請鳳鳴國中吳毓真校長、寶山國小陳泰佑校長,分別親自主持,頒發獎狀與獎品給學員,學生滿載而歸,各個笑呵呵!

肆•結語

此次活動,首次將場地移師到學校校內,學校與基金會共同主辦,是最大的改變。請學校來招生,提供研習場地、桌椅、廚房等設施。過去在草屯分苑辦理研習,中餐都訂外面的便當,這次做很大的改變,由午餐團隊,精心設計食材,烹煮出最適宜的素食餐,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又知道惜福愛物,午餐吃光光,做到零廚餘。講師們對課程及內容講授,在台上都發揮的淋漓盡致,使得學生學習效果非常好!志工服務人員,非常熱誠及有經驗,使得活動更順利。並邀請學校校長,主持開、閉幕典禮,對學生諄諄期勉,懷著感恩的心來學習。學生在參加活動時,因環境廣闊又很熟悉,所以各個精神飽滿,學習興致高昂,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感謝鳳鳴國中吳毓真校長所帶領的團隊&寶山國小陳泰佑校長所領導的師生、《寶德教育基金會》的所有成員,以及所有的志工,由於大家共同努力,使這次的研習,辦得非常的成功,再次感謝大家!謝謝!

癸卯年寒令營:愛物惜福之課程

愛物種福田•惜福點心燈

│民國11222

                      主講:李彩蓮主任

11222日寒假學生研習營:鳳鳴國中課程

壹•教學主題:

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上,知悉蔬果糧食之種植辛勤,公共物資的得之不易,並注意日常之飲食、用物取捨的習慣,能得適量適用,多加珍惜。進而更能珍惜現有,不任意耗損福份,讓資源更暢通於社會每一個角落,使各自福份綿延不絕,利益眾生。

貳•課程內容:

•從范仲淹「畫粥餅」談起

話說「范仲淹」,他可是宋朝的大人物啊!因父親早逝,他二歲的時候,跟著母親改嫁,所以改成姓朱。年紀稍長知道之後,就辭別母親,改回范姓,一個人跑到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去讀書。因為沒有錢,常常是煮一鍋粥,等粥涼了,畫成四塊,早晚各二塊配鹽巴醃製的野菜過日子。這樣的范仲淹並不覺得辛苦,每天認真的用功讀書。

傳說,有一次他在寺廟的角落,發現一甕黃金,也絲毫不動心,沒有把它據為己有。直到某日,因寺廟破落不堪亟須修繕,他才告訴廟中僧人,起出黃金修葺廟宇。有一天,寺廟來了一個,據說是懂得看面相的相士,范仲淹問他:「我以後能當宰相嗎?」相士對他嗤之以鼻,覺得他太過狂妄自大。范仲淹又問他:「那我以後能當個醫者嗎?」相士覺得很奇怪,從宰相到治病的郎中,未免落差太大了吧?范仲淹解釋:「我想成為宰相,才能救國救世;若不成,起碼得要成為醫者,才能救人!」相士大讚:「真宰相也。」後來,果真成為宋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自己的錢都捐出來設義學、建義倉的宰相。

•什麼是幸福

畫粥餅配鹹菜的范仲淹,幸福嗎?沒有吃過粥餅配鹹菜的我們,幸福嗎?在深入思考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段影片,如下:

A•挑戰北極熊的「春天」

〈觀看網路報導:發燒〉看完北極熊的影片,我們徵求四位志願者體驗一下北極熊艱困的生存危機。在原本已限縮成報紙大小的「冰塊」上,經由代表冰塊的帆布,不斷「消融」的對摺、對摺、再對摺之下,可憐的北極熊終於無立足之地的,沉浮於大海中,…。

B•放眼世界

〈觀看網路報導:烏克蘭戰前與戰後&氣候變遷:炸彈氣旋&歐美國家2022聖誕:排隊領物資&全世界:藥品短缺〉有誰會想到烏克蘭會變成戰場?原本快樂的孩子們只能在破碎家園中哭泣?有誰會想到在英國、法國、甚至於美國,數以萬計的人們得排隊領物資?因為家中沒有暖氣而凍死?因為炸彈氣旋而世界冰封?全世界有多少人因為缺乏醫療資源而死亡?

C•我們的快樂天堂〈觀看幸福台灣的照片〉反觀我們,我們的台灣,往往農作物大豐收之下,鳳梨、香蕉、洋蔥生產過剩到必須拿來「俗俗賣」,拿來做堆肥!菜市場、超市裡應有盡有。一樣是孩子的我們,還可以坐在這裡,無憂無慮的上課、玩遊戲,…。

我們,幸福嗎?你,幸福嗎?

三•我們的幸福:幸福不是偶然!幸福不是當然!幸福不是必然!

有人說:「我們的繁榮,是踩在窮人的肩膀上。」我們能有今天,在這塊土地上,過著這樣的日子,想吃就吃、想上學能上學,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不是我們偶然、當然、必然、生下來本該如此,就有的。要感謝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曾曾祖父母、…、所有的先人們,千千萬萬的「他人」共同的努力。但是,從網路資料我們看到:

A•根據非營利組織報導,2020年台灣的舊衣回收量創下近十年新高,達7.8萬公噸,有高達 三成五的回收衣物,最終只能送進焚化爐焚燒掉。

B•在台灣,每年的食物浪費量約為384萬噸,相當於13500101大樓。

C•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皆浪費近十億噸的食物,約為過去的兩倍。

D•世界銀行〈World Bank〉對於「赤貧」的定義為,每人每日生活費不到1.25美元〈約台幣36元〉。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新增了1.19 億至1.24億的赤貧人口,多數位處中等收入國家。而聯合國也預測,十年後全世界仍有高達六億名赤貧人口。全球有四十億人無法獲得任何社會保護,其中多數為貧窮與弱勢族群。

E2022年一系列極端事件,說明了氣候變遷的危險加速,而這僅是暖化攝氏1.2度的影響。創紀錄的熱浪破壞了從中國到歐洲的農作物,而乾旱使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的數百萬人陷入饑餓。因氣候變遷引發的洪水侵襲巴基斯坦,影響了3,300多萬人,造成約三百億美元的破壞和經濟損失。

在我們幸福快樂的同時,要想想這世界許許多多受苦難的人們。他們跟北極熊一樣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之時,我們還在想,要不要買新出品的酷炫球鞋?要不要買漂亮的限量名牌包?要吃日本料理還是西餐牛排?要買披薩還是漢堡炸雞?

四•我的選擇:「需要」還是「想要」?

「時代進步,世人注重生活質量,人人都希望良好,有些能力較充裕者,便開始展開一連串對物質之需求,亦因為物質欲望過重,經常導致有害身心的後患無窮。確實人們的生活條件以及品味、格調,都必須透過物質生活的好壞,予以呈現出一個人的生活條件與生活能力,及顯露出一個家庭在社會上的地位;但是適量的享受奢華之物質,可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但若是物質奢華程度有所過度,甚而對於物質欲求太過深重,則將會促使良好的生活質量,淪落於奢侈華麗,奢侈華麗久了,便形成物質之浪費。」摘錄自《現代日常損福與禁忌》

請同學們一起來念一遍這段文章,想想看,在我們生活起居、食衣住行育樂當中,所用、所有,零零總總的所有物件,真的是我們所必須的嗎?幸福在哪裡呢?畫粥餅的少年范仲淹,終究成為救國救民的一代名相。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他卻不改其樂的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那麼幸福到底在哪裡呢?幸福,應該由自己主宰。幸福,在我們自己的選擇裡。

五•從飲食做起:能吃就是福?我們今天,從最簡單的「吃」,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A•醫生如是說:對人而言,吃東西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透過消化作用讓身體吸收養分、供給細胞所需營養素、保持正常機能運作、維持生命等,提供身體更迫切的需求。我們吃東西後,經過腸胃的消化吸收會產生胺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物質,這些物質透過系統供給血液,而血液產生細胞、細胞建構器官、器官之間產生協調與連結,故從事各種活動時,都要有足夠的養份供應,才能讓身體運作順利,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B•「藥石」,又作藥食。指禪林之晚餐。佛制出家人過午不食,故佛教寺院稱午後之飲食為藥石,意謂服之以療饑渴。

C•五觀堂:五觀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我們先看看,許多「飯前飯後」的習慣與規矩。

日本人吃飯的時候說「いただきます」,他的日文漢字為「頂きます」,意思是把東西高高地舉到頭頂,因此含有「頂」這個漢字。這句話其實沒有辦法精準翻譯成其他語言,若直接翻譯是「領受了」,那究竟「領受」了什麼呢?

日本專家提到:「我們是領受了動植物的生命,得以進食。」因為它們,人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及生存。

在天主教、基督教他們常在飯前禱告,禱告的內容很廣,有感謝天父供應食物提供力量、感恩知足而禱告,有為在飢餓中受苦的人而禱告,有為無法在餐桌上一起用餐的人禱告,…。伊斯蘭教徒也都會感謝真主賜給美好食物而禱告。

佛門弟子會在飯前唸「供養咒」,飯後唸「結齋偈」。而在許多佛寺廟宇裡,吃飯的地方叫「齋堂」,有的稱為「五觀堂」。為什麼叫「五觀堂」呢?是希望大家吃飯的時候,心中要觀想著這五件事:

食存五觀

一是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想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如憫農詩所說:「粒粒皆辛苦」。而除了米飯之外,所有呈現在飯桌上的食物,都是集結許多人的辛勞而來的。並不是因為花錢去買,就可以簡單取得隨意享用。

二是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用餐前,要想想自己的德行有無虧缺。這麼多人辛勞而做成的食物,我們是否能受之無愧、吃得心安理得?

三是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在用餐時,不要讓心犯錯,不要看到喜歡的食物就高興、不喜歡的就起厭棄之心。

四是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對食物提起正念,它只是治療肉體饑餓的一種藥,不是為了長養我們的口腹之欲、愛瞋分別之心。

五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為了延續生命修學道業而進食。

D•李紳《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E•愛物惜福:用餐時,要考慮自己的食量與身體的需求,取用適量的食物。不要為了貪圖美食,而吃太多,有礙身體健康。更不要拿了太多,吃不完又丟棄食物。

F•學會不挑食:除了學校午餐零廚餘,在家也要零廚餘。以美好感恩的心,來享用食物。更要常常思及,世上還有許許多多沒有食物,瀕臨生死存亡危機的苦難人。我們該做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

參•愛物惜福我最行:

讓我們用實際的行動,一起來做吧!

A•《我可以做到》信願祈福瓶:跟著老師動手,完成自己的祈福瓶。

a•材料:吊飾繩、一顆薏苡、一顆相思豆、玻璃瓶、三粒米。

b•用具:白膠、剪刀、打火機

c•步驟:先寫下我的「愛物惜福」三行動〈自己可以做到,願意去做的三件事〉。

B•信願祈福:

請大家靜下心來,閉上雙眼,一邊聽老師唸,一邊用感恩的心跟著老師在心裡唸這首詩:「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阿娘甲老父。感謝你•感謝伊•感謝恁所賜的一切。感謝每一個人、每一個日子•乎我平平安安、歡歡喜喜。感謝萬物•無論大甲細。感謝天地的一切。」然後,請大家打開眼睛,輕聲唸出你寫的三則行動,每唸一則,放進一粒米。再將瓶塞沾白膠,塞緊玻璃瓶。

C•感謝天•感謝地:這是台灣詩人林武獻所寫的一首詩。請跟著老師再大聲地唸一遍這首詩,唸出心裡的感動與感謝!

感謝天•感謝地〈台語〉

感謝天  感謝地  感謝阿娘甲老父  感謝你  感謝伊  感謝恁所賜的一切

感謝每一個人、每一個日子  乎我平平安安、歡歡喜喜

感謝萬物、無論大甲細  感謝天地的一切

肆•結語:

謝所有的人,讓我們今天可以坐在這裡,辦理這個活動。感謝你們願意坐在這裡,和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學習。

最後,老師有一份小小的禮物:七個彩色珠,要送給大家。

因為,接下來上場的是,御廚組精心燒製的美味健康午餐。請同學們「食存五觀」,好好享用,把愛的午餐吃光光,就能拿到彩色珠,把你的祈福瓶變成彩色的。希望大家時時記得感恩,信、願、祈福,把我們的人生變成彩色的。祝福大家!

劉南垣:飢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

參閱昨非庵日纂》的記載。

尚書劉南垣,告老還鄉,閒居在家。有一位「直指使」〈官職名〉常以飲食不好,苛求郡、縣的官吏,郡、縣的官吏很憂慮。劉南垣說:「他是我的學生,我將開導他。」等直指使來拜訪,劉南垣說:「我想為你擺宴席接風,又擔心妨礙公務,只留你在家吃一餐飯。但我妻子又外出,沒有人準備。可以吃一頓家常便飯嗎?」

直指使不好違抗師命,沒有推辭。從早晨一直過了中午,飯還沒有送來,直指使餓得很厲害。等飯到了,竟只有粟米飯,一碗豆腐。直指使和老師,各吃了三碗,覺得吃得太飽了。過了一會兒,美酒佳肴,一排排的在桌上擺滿了,直指使卻吃不下了。

劉南垣要他再吃,直指使回答說:「已經吃飽了,實在是不能再吃了。」劉南垣笑著說:「可見,飲食原本沒有精緻和粗劣的區別,人餓了,任何東西都是好吃的。肚子飽了,即使是佳肴,也難以下嚥。」直指使認為老師的教訓很對,以後再也不敢嫌棄飲食不好,責怪下人了。

寶德雜誌:代天宣化•歡迎研閱

末法時期,人心不古,道德淪喪,召感天地災劫頻仍,亦是共業所致;關聖不忍生靈塗炭,創設「鸞門」,扶鸞闡教,教化世人;以期挽風易俗,重整道德,進而致天地祥和。

鸞門應運弘揚,乃與天運有關。鸞門之首要職責,即是:著書普化,仙佛期期扶鸞,降述真理與著書,以代天宣化與弘法利生。

雖然有著書流通,廣為勸化,但是效果不普遍。是以,《寶德大道院》除了「鸞期」扶鸞著書之外,成立「擴大共修班」,以代天宣化與弘法利生;繼而成立「專書研習班」,以深入研究道義、法理。

因此,本道院為了加強普化,除了提倡讀誦經典之外,亦摘錄古聖先賢的諸般事蹟〈忠孝廉節〉或善惡因果故事、案例,予以刊載,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修子參閱&研讀,有所領悟,認理歸真,實踐力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人道圓滿;以期修子能得「道基」日漸深厚,「修持層次」日漸提升,始能「成道」。

願珍惜《寶德雜誌》,深加研閱,以期有得!

扶鸞著書•開辦濟世

扶鸞著書

本道院鸞期定於每星期六下午二時&晚上七時正,竭誠歡迎參鸞護持,以共結法緣。

目前著作寶書:《澎湖探索之行》、《水晶府探索之行》&《學校參訪之行》,歡迎參鸞護持,以累積福慧。

開辦濟世:

除每星期一、四固定休息之外,每日下午二時至五時止。

本道院奉聖諭開辦濟世,服務項目:前世因果、身體業障、運途、祖先及親屬過世在陰情形以及道學問題等。

服務方式

為求方便遠道之善信大德,可親自叩問,亦可電話、通信、傳真或電子郵件等,代為叩問;仙佛開示之後,本道院再予以回函或傳真。

ゝ欲叩求仙佛指點迷津,請詳細註明叩求人之姓名、住址、生辰以及叩問事項。

  癸卯年專書研習班:公告 

主旨:本道院啟建【專書研習班】,已推動邁入第八年,每月一次,以修道子為主,集體研習,分享心得,以期有所體悟,更上一層樓。

說明:

專書研習班,特聘洪助誠校長主持。

民國106610,「草屯分苑」正式啟用,並結合書法成立「書道班」。

研習範圍,以每月研讀一本寶德專書為主,並作心得分享,今年則改為專題報告。

本道院自舉辦「專書研習班」以來,屢蒙《無極皇母大天尊》畀重,每次必定於前一天鸞期降臨駐駕;並於翌日「專書研習班」為修子佛光普照,以加深佛緣。

 癸卯年農曆六月專書研習班

時間:國曆11286

專書:現代因果實錄【二】

癸卯年農曆七月專書研習班

時間:國曆112910

專書:持齋戒殺放生

癸卯年共修法會&法會:公告

主旨:本道院啟建【共修法會】或【法會】,以每月一次為主,修子虔誠參與共修,凝聚共善願力,神人共推【法輪常轉】,修子接受佛光普照,願多參加與護持。

癸卯年農曆七月孝道法會

時間:國曆112827

癸卯年農曆八月秋季放生法會

時間:癸卯年農曆「月初一日。」

 

參與現場共修之修子:

  共修祈福燈:每燈壹佰元。

  癸卯年閏二月共修法會 

            慈善米112326

愛心米:4公斤1000包,合計肆仟公斤,已贈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玉德慈善會】,對象:貧困家庭、教養院&偏鄉學校學生,以廣結善緣。

心米:268公斤,已贈予【草屯鎮靈隱寺誦經團】,對象: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