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穆王 降 98年8月26日

第二十章 忠義

聖示:佛家講慈悲,是以愛為體,亦以愛為用。愛念曰:慈,愍傷曰:悲。

   佛家:視眾生一如家人而愛念之,欲脫其難,謂之慈;見受苦者,則惻愴憐愍,欲脫其難,謂之悲,合言曰慈悲。

   儒家:講仁民愛物、講恕,是以,民愛為體,以恕為用。愛人無私者,謂之仁愛,即惠。推己及人,謂之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人有過,能寬而宥之。是故,恕,亦為仁、亦為愛,亦為惠。

   耶教:講博愛,意為無所不愛,雖以博愛為體,卻並未以博愛為用,因博愛的是子民,子民而外,則忍令其落入地獄,只有信主耶穌的始合得救,才有資格上天堂。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岳武穆王:賢生免禮!

陳生:也就是說,不要以為慈悲、仁恕、博愛之義理都是大同小異的,而只要仔細分辨,不難察其大不相同所在的地方了。

岳武穆王:是!佛法所講的慈悲,體用最圓融、最積極。儒家所講的仁與恕,體用均保持中庸。耶教所講的博愛,體用則各自分歧。

   無論如何虔誠禮佛、唸經、打坐、修持,最主要的還是必須悟道,悟佛門之道,體認並實踐佛法的慈悲,並明辨慈悲、仁恕、博愛之大不相同,而非大同小異。

陳生:謝謝恩師慈語。今夜,學生說一則關帝顯靈助滅賊兵的故事哩!

岳武穆王:喔!汝說吧!

陳生:昨日清晨,學生看見《關聖帝君》站立雲端,指揮天兵天將作戰的景像,不禁想起了書中記載明世宗嘉靖年間,盜賊侵犯邊境延綏城,當地有許多的居民慘遭殺害,當時有一位山東人張臣正在延綏衛擔任延綏衛游擊官。

   張臣平日敬拜關帝,奉行關帝的忠義精神,眼見盜賊橫行,為害百姓,發誓與盜賊勢不兩立,於是親自率領三千部屬征討叛賊。出發前,張臣集合部屬訓話,說到激動處,不覺淚如雨下。就在這時候,眾人忽然看見《關聖帝君》騎馬站立雲端,在前引導。

   張臣非常高興,心想有關帝助陣,這場仗必勝無疑。當下就對部屬說:「跟著關老爺走!」隨即帶領軍隊出發,走不到十餘里路,就是賊匪的要塞。

   賊匪發現官兵來攻,遠遠望過去,赫然看見關帝正帶領無數天兵天將在雲端助陣,一時心虛,還沒有打戰,就嚇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於是,官兵在後面追趕,斬殺賊匪無數,一直追逐到永平的傍水崖。賊匪互相推擠來到此地,由於崖深千丈,後頭又有追兵,慌亂中被擠落傍水崖的,有數萬人之多,僥倖逃脫者也只剩千人左右。從此,此地一帶就太平了。

   戰爭結束後,皇帝要褒揚張臣的功勞;張臣據實稟明關帝護佑的一切過程,自己則不敢居功。之後,張臣回到家鄉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關帝廟致謝。

岳武穆王:付出愈多的人,其心地愈寬闊,我愈縮愈小,這就是微塵人生,而其力量與用心無處不在。關帝的忠義精神,張臣能夠用心體會,並身體力行,致力利益人群,就是行菩薩道,因此得獲神佑。

陳生:張臣對皇帝的褒揚,不敢居功,且稟明一切過程是關帝的護佑。假使我們每個人的心胸夠寬大,感恩他人付出,尊重他人的角色,抱持無私的愛,自然就會產生感恩心,有了感恩心,自然會產生尊重心,對人懂得感恩,對事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互愛,災難也就容易遠離了。

岳武穆王:凡人「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為環境外界所牽制的人,擴張欲念,貪得無饜,勢必掩蔽自己的清淨本性。細是很微小的心靈煩惱,也就是貪、嗔、痴。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心,只因受外境引誘,起了貪念、染者,因此,開啟了八萬四千煩惱門。

陳生:恩師所說,好像是耶!看來我得小心謹慎了!國家領導者,若生起貪念,侵略別的國家,國與國之間就會戰亂不休,人民也將因此受苦受難了。

岳武穆王:然也。公務員即是人民的公僕,處處應以服務百姓為目的。

   若是身居高官大員,染受一點點微細貪念,勢將招致無量的煩惱,有些人貪不到,就發脾氣,嗔大延燒,以致災難叢生;若再加上是非不分,不明道理的痴,需索無度,就會失去了做人的原則與根本。

   若心中感染到貪、嗔、痴,就好像病毒、細菌之入侵人體,會快速複製,進而威脅生命;若是無明擴大,無法控制,則會腐蝕心靈、污染慧命。

   所以,諸子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心,任何一念不可不慎!切記!切記!

   可。停筆。 吾回!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