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夫子 降 九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廿二章 義範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因為人人有禮有節,故稱「禮儀之邦」,而揚名於天下。「儀」者乃是有節有矩,二人之間互相對待,能合於義,始堪稱以「儀」;能表裡一致,〈身口意〉清淨,方足稱「義」,而仁者譽之。

與朋友交「誠」之相待,信守允諾,終不推諉;守義之人若遇不平事者,必定相助於萬一,不使怨積而行天下,仁義之風足以濟弱扶危,勿令遺怨追悔。

況今紅塵雖曰科技昌明,無奈違禮者日眾,犯義者日增,禮之在於親親,在於疏近之間,而他宗他姓之年長於我的長輩者,雖然並非我的血親,我仍然將之對待亦宛如本家血親長輩一般也;對於他宗他姓年紀比我幼小之晚輩者,雖然並非是我家親族之幼童,在對待上亦宛如是對待與我同家親族之幼童者一般,視如己出一般的親愛,能人人如此,則男有端、女有莊,絲毫不背離禮儀也,此後「義」始堪稱之也。

古云:「朋友妻不可戲」,對於朋友之妻不可欺凌或調戲,必須加以尊重,此為(守義)。更何況是在我家族的嬸嬸、嫂嫂,乃是我的叔父、兄長之嬌妻,見(嬸、嫂)貌美膚白,絕不可邪念起之,更不該單獨往返其住處,免得日後落人話柄,亦為(義德)之範圍。

謀事或受託,無所功勞,絕不接受祿酬於人,更不接受他人褒揚,乃及義也。凡是仁人君子,一言既出,必當實踐之,有「義」則信誠必定相隨。在地球村雖然居處有異,皮膚(黑白黃灰)雖然有別,但求真歸善,做事務求盡善盡美之心志無二也。

是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待人如待己,親切相迎接,於心中並無二種對待分別,但唯恐稍有怠慢之處而疏失之於儀;在買賣上,不論對象是兒童或老叟,寧願是我自己吃虧,亦絕不願意是我去虧欠於別人,在於義則「仁德」稱之也。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