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教主至聖先師孔夫子 降 九十五年八月三十日

第一章 萌善

修行之最終目的,在於成就菩提。然而在此菩提心萌發之前,卻必須先圖求「格物」,所謂:「格除物欲」而後始能「致知」,在格除物欲之前乃須先修「行善」,善事萬千種類,總分類有:身善、口善、意善。

眾生人人皆有其善心,所謂:「人性本善」,只因為世人從幼小孩童之時,直到年紀逐漸成長以來,時常置身於五濁的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之環境,因此感染貪、嗔、痴三種毒素,在無形中深深侵入意識中,蒙蔽了良知良能。

有些人無時無刻在尋找足以提供本身改造無明之方法與學習之場所,因此,「鸞門」便扮演著極其重要之角色,藉由諸天聖真,期期開沙著書立說,意在藉鸞書之普傳世間,讓更多有緣人在因緣巧合下,能得有機會接觸鸞書,進而從鸞書當中獲得來自於諸天的訊息與聖真之教導與心聲。期盼那些有緣人,得以啟開蔽塞已久的善良本性,讓眾生之良知、良能,逐漸展開來。

然而有許多人並非容易開啟善良之本能,有許多人對於鸞書中聖真之婉言相勸,明明知道,但是一直無法付諸實踐在生活上,甚至於有些人更將諸天聖真之苦口婆心,認為對其現實生活幫助不了,而不免有嘮叨言語,形成一種抱怨不平。如此之輩,怎知「因緣果報」之錯綜複雜,正應驗「剪不斷,理還亂」。

稍有省思之人,仍能偶而發心輸誠造作「助印善書」之功行,雖然是偶發性之善功德,尚堪稱善慧已初有啟蒙,只要再假以時日,便可再度增進。

另外,有些人對於「佈施」在助印善書之上,總是認為鸞書已經太過於普遍,而不願助印鸞書。現今尚可藉由電子媒體之電腦,透過網站,獲得無比珍貴之鸞書閱讀,既方便又不至於將來因為書本之氾濫而造成困擾。但在此方便之背後,亦須經過許多人員之整理編排,始能有所章節,在電子書籍之背後,亦須付出諸多心力與經費。因此,偶而量力發心輸誠參贊「電子圖書館」之管理經費,尚屬初善慧之萌芽。

勉勵有緣修行者,能普行善德,弘揚於天下,同參代天宣化之榮也。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