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教主釋迦牟尼佛 降 九十五年九月十三日

第三章 悔善

「行善」為廣結善緣的妙方,更為積累福田之不二法門。

有心行善,便要有一顆真誠喜捨的心,絕不可在事後心生反悔之念頭。

眾生因為愚迷,常昧於種種因素而對已經造作過正確的事情,心生懊惱,從此無法安穩;只因為幫助了與自己及與家族不相干的人,產生不捨的心念,有心行善又何須掛意所幫助的人,是親人或是陌生人呢?

無知的眾生在行善方面,通常在等待並期盼著,本身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應,一旦在造作善舉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卻未能感受到心裡想要的感應,便開始懷疑我造作的善事,有沒有得到效果?什麼時候能夠獲得感應?開始會起抱怨心,並且怨天尤人;卻不知道自己業障深重,僅憑藉微許小善功德,又怎麼能夠抵償業累而得到感應呢?因此,行持善功德,常會心生悔意;其功行本就微薄,又因心生後悔懊惱,乃減去其功德力;雖然一生都有在造善行為,也不能說是有大功德,但因心有悔惱,自然而然落於不真誠。

又有些人喜歡追求神通感應或美好的理諦,但卻未能觀察其所護持造作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的道場之內部人員及主事者,是否真心在辦道以及弘法利生?雖然將善款佈施於道場,本意是想助道以弘法利生,無奈道場中人未能善用大眾之善款或私自花用,如此則雖然道場有在弘法利生,但亦有其不善之處,致使佈施者未能獲得完整的真實利益之迴向。有朝一日得知內情,屆時方才懊惱,又有何用?待真正歸入正道而想要行持之時,無奈是在先前因無知而護持邪師及不正之道場,累積多時的共業,正將要開始起作用,至此又能怨得了誰?世人當珍惜身邊辛苦所賺的財物,護持道場或法師,必須先行明白其道場與法師是否以正念在辦道與弘法?

當知正命道場多如雲,但正念道場卻有待觀察;若能佈施給奉行正法、行正念、行正道之道場,雖未領有正命辦道,對其護持之,亦能獲得不可思議之利益功德;若是僅護持有天命道場而不謹慎詳查是否為正念道場之所在,則一切造作,將如落大海之石,一去不復返。

勉眾生審思、領悟而慎行也。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