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日日精進,不進則退。在娑婆世界無論從事任何事務,不是進步,便是退步,而止步不前的便始於自傲,不思長進。
然而「精進」有各種不同解譯與層面,各種行業都有其精進部份與退縮部份,譬如:一個人在學習買賣物品上,若是不知叫喊及研討出屬於自己的廣告詞,又無法讓他人注意到自己所販賣的產品之特殊性何在?就連到夜市場擺攤位,若是有人經過而不知道要招呼,總在心裡認為反正客人有需要時就會接近選購,何必那麼辛苦去叫喊?有這種想法,將會讓自己減少一部份客源的商機。
在學習醫、藥之上,也有進退問題。一個人投入學習藥理,但無論再怎麼學習,都只能記憶或分辨少數幾種藥材,則永遠沒有成長的一天。
在悍衛疆土的軍士們,在體能訓練上,若是無法鍛鍊強壯,並且在各種戰術技能上若是無法突破,則永遠在戰鬥力輸給別人;一旦兩軍對陣,則未攻先自敗了。
修道上亦如是,各自力求一天能比一天好,毛病一天比一天少,脾氣一天比一天減些,而微笑則一天比一天多與久,這就是「精進」。原本只有在道場之時,才會客氣的待人,自然而然延伸於家庭親人,進而擴及於工作職場之中,或者與鄰里之間都能和睦相處。人人皆能如此精進,社會哪怕不能祥和呢?
修行者通常有靜坐之經驗,一般人面對靜坐往往無法超過二刻鐘便坐立難安,而修行者若能逐漸延長靜坐時間而不感覺毛躁,並且能夠感受到清淨、舒適與安寧,這就是「精進」的一種表現。
然而所謂的「精進」,並非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場所,或從事某些特定的事務;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或者實踐力行,這是「真正的精進」。修行者由學習而入室,進而悟覺與體驗,甚而心領神會,然後實行,以符合學習之原意,這才是「真正的精進」。如果自身獲得法喜後,陷入自我沉迷,從此脫離現實生活,獨自存活在個人的世界裡,這便不如法;一個人獲得法喜與開悟之後,不知道要回過頭來教化尚在迷淪中的人們,則有違佛法本旨。這樣的人,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清淨;因為不能面對現實生活者,雖有再深之領悟、有再高之理諦,都將成為空談;因為害怕面對現實社會,怕自我的法喜因為在現實社會中遭受到影響,這樣的法喜並不是真正的法喜,更加不是真的清淨,所獲得的法喜只不過是自我滿足,亦即自我催眠的法海,而非佛海也。
願眾生人人知精進,在精進悟覺之餘,回過頭來看看那些尚在迷淪中的苦海眾生,趕快予以伸出溫暖的救援之手拉提一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