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乃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在人生之旅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之角色,一個人若是失去禮儀,則人人盡予厭離,甚至於人人盡欲誅之。
眾生做生意,必須以和為貴,古有明訓:「和氣生財」,但現代的生意人往往待人親切度不足,甚至於容易擺著一副臭臉,若是像這樣的情形,就非常容易讓客人感到不歡喜,可能第一次上門便不願意再度光臨。有些商家並不懂得主動去招呼客人,有時候客人因為自己在店裡一時看不到所想要找的物品,本來想問店家,但卻又見到商家臉色僵硬及嚴肅,見狀連問都失去興致,於是找不到就算了,直接走人,另到別家去買。有些商家開始時遇到客人詢問物品、詢問價錢,都還會客氣的回應,但當客人聽到價格之後,立即換別種物品詢問價格,經幾次之後,就會顯得不耐煩,對客人隨便敷衍了事,甚至口氣上就開始不友善的反問:「你到底要不要買,問那麼多?」或者不客氣的對客人說:「那個很貴,便宜的在哪邊?」這種口氣似乎瞧不起人,給人有討厭的感覺,這種情形也非常容易得罪客人,有時客人若屬個性率直的,如此很難保證當場不會起爭執或幹架起來。眾生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意不佳,但是在面對客人的態度上卻不能夠柔和,也沒有如同對待自己親人及朋友一樣的親切給予人家,又未能給客人有備受尊寵、賓至如歸的感受,又豈能留得住客人的心呢?
在很久以前,於某個部落有名叫花郎的人,每日早起,便上街去做買賣,但花郎經常在夜裡跑去賭博。只要前一日晚上有賭輸銀兩,隔天心情就不佳,面對前來消費的客人,不管認識或不認識,不管親戚或朋友,完全不給好臉色,當客人事先問起這東西多少錢,花郎就很不客氣的回應:「問什麼錢,你是怕我坑你不成?」就因為這樣,花郎的生意是愈做而生意愈差,自己也愈沒勁。反觀,對面的攤販老闆,每天保持法喜的心,帶給經過的每一個人都有愉悅的感染,並不是攤販生活過得好,也不是攤販家中有喜事,全因為攤販阿東,經常記取父親的教誡:「生為一個人,必須給人人感受到歡喜,遇他人莫管是否親疏,皆需給予親切感,面對客人不管有消費、無消費,都該耐心聆聽,並且耐心回應,用交朋友的心做生意,才能廣結好緣,生意才能長長久久。」阿東秉持父親的教誡,不斷累積善友,而且阿東懂得回饋地方社會,使生意更加興隆昌旺,連休攤都有客戶絡繹不絕的排隊到阿東家裡買賣。
奉勸世人,做生意與做人一樣,和氣為要,且不談生財之道,就論身心,若是容易有氣不柔和,則必然中氣不順,那麼心肺功能便要出狀況;不但如此,氣滯於何處,則該處必定要產生胸悶、痛楚或呼吸不能順暢、…等症狀。是故,有時腦缺氧都有可能,不修柔和,乃有諸多損點,凡吾華夏民族之龍的傳人,豈能無知,豈能不落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