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紙」是華夏民族傳承文化代代相傳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並且「紙」乃是受到歷代非常重視的一項物品。
一般人們使用紙張,來傳達彼此的消息和聯絡友誼;富貴人家運用紙張,做為各種告示與邀請函;青年學生利用紙張,以做為求學和吸收知識;政府機關團體的公務員使用紙張,以傳達重要的施政訊息;國家使用紙張來宣導政令和傳遞軍情;此外,文人騷客運用紙張,以表達藝術及文學的素養內涵。是以,對於紙張皆應發自於內心的恭敬,絲毫不可隨意有所污穢。
隨著時代之變遷,紙張的製造技術先進,並且紙張的取得方便,但唯一不變的便是紙張之製造,仍然必須砍伐樹木,才能加以製作。因此,使用紙張,當更謹慎,必須更加愛護;因為整個地球村的樹木已經逐年大量減少,此時若是不能好好的珍惜身邊每一張紙,即使是已經使用過的紙張,一面寫字完畢,仍可使用另一面繼續書寫,或者是當一面書寫完畢後,以空白面充當包裝紙使用,更可將所有尚未書寫而空白的部份加以剪裁成紙張,可充作便條紙之使用,以便物盡其用。
另外,若是本來已準備做為信封之用的紙張,若是稍有污損,必須整飾,再進行利用,切不該予以丟棄,乃至損毀。因為信封用途的紙張,假使已經無法交寄而仍能使用在其它方面,例如:可利用於集中收據、發票或卡片整理等種種用途,概括而言,就是充分使用資源。
有時,世人對於空白的紙張非常不珍惜,任意將空白的紙張撕毀,認為只是一張空白的紙,既不是書本,也不是書信或資料,於是任意將空白紙張給撕毀;但卻不知道為了這一張空白紙張,地球上將有一棵樹被砍伐,而本身的福報也會隨著這一張紙的撕毀,冥冥之中被沖銷相當之福份。若是福報享到某種程度時,恐怕要淪落到通訊不便的地方,乃至很有機會在此生之業報盡時,未來轉生到紙張較為缺乏的國度或區域,屆時,恐怕求取一張紙而苦不能得,而且煩惱、憂愁隨身,能不徒嘆乎!
有一部份眾生對於他人精心創作的文章,不能施予文學天份來欣賞也就罷了,卻非常喜歡撕毀文章或毀壞書本,自己既不想吸收知識,竟連他人獲得知識之機會都給毀掉,實在是損福甚深;有朝一日,福德逐漸耗損而被削減到某種程度,未來世必將淪落到一字難求的區域,並且有被削減功名的因緣。
一幅美妙的畫或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端賴紙張始能傳遞或廣為流傳,因而,珍惜紙張就是惜福,珍惜文字和書籍就是愛護學問,未來將能使功名緣份更加增旺。除了已經書寫有聖賢文字或善知識智慧的字紙不可任意污損及拋棄之外,空白紙張仍應愛護敬惜,只要時時多加用心,福報便不再被削減也。
是故,明悟其中的道理,大眾能不更珍惜紙張?大眾能不更愛護紙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