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蒼生,人人於日常之行事作風盡皆不同,但世間人有一點相同的,就是特別喜歡拘泥於形式。
修行者乃是由平凡人跳越一層而站上超凡學聖的階梯,同時成為一名修行者。所謂:「修」,乃是眾生有太多俗塵氣息,有待逐漸修持聖賢及涵養人生哲理,行者便是堅持理想,有毅力的持續行走下去,修行者通常只朝一個修涵之目標不斷向前走。然而,普天之下,有不少修行人,太在乎外在之形式,因此,常導致許多能親近善知識的機會錯失掉,甚至於在人際關係上有著太多誤解,使得彼此各增隔閡,令人感慨。
曾經有一位修行人:阿丁,原本是在家修行,做一個生活自在的居士。某日,有朋友介紹一位善知識要讓阿丁增長更深福德智慧,當阿丁從朋友手中拿到那位善知識的住所,興沖沖的準備去拜見那位善知識,原本以為這位善知識一定是住在非常舒適又豪華的精舍裡,不久阿丁依照住址找到了該處,但阿丁左看右盼,前找後尋,就是看不出有什麼地方稱得上是修行人的住所,因為該處平凡無奇,既無呈現出寺宇建築,亦無任何讓人感覺有廟或精舍的外觀,並且處所外觀明顯讓人感覺到有些老舊,及屋舍顯得非常的破損不堪。
當阿丁走近這住所並叩門,不久,便有一位中年人,慈祥的應聲招呼,並緩步走出門來迎接阿丁,此時的阿丁只是禮貌性的向中年人打招呼,而且僅是一般性的應付而已;此時,阿丁目光盯著眼前這位善知識,打從心裡百般惦秤著眼前的人,觀察這位中年人,穿著方面太過儉約樸素,腳穿破舊拖鞋,這種出乎意料的穿扮,看在阿丁眼裡,似乎找不出這位中年人,究竟有何值得學習之處,心裡有點失落感,於是準備離開。
就在這個時候,遇見不少身穿西裝筆挺的人們前後進入善知識的家門,這些求法者都有專人開車,身旁又各帶有助理,來到中年人面前,恭恭敬敬的作揖,中年人亦逐一迎請眾人入內。群眾經過一番寒暄之後,很快的中年人便從聊天中不斷吐露句句法華,看似平凡的聊述生活,從中年人口中回應出來的,竟是深入淺出的人生哲學;法壇既沒有任何特定的形式,亦缺乏講台,更不是講師面對群眾,而是群眾圍著講師,無論面前還是身後的聽眾,都非常認真且用心的聆聽法華。中年的善智識在宣說法益方面,並無特定及硬性交談,群眾就在輕鬆的座談中法雨均霑,每一個人處在毫無任何拘謹之環境下,竟全都能坐姿呈現威儀,人人面容顯露出法喜充滿的愉悅感。
等待眾人言談完畢,阿丁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修行學道不可以太拘泥於形式,否則學習之路永遠難以尋覓與獲得智慧。現代的眾生,因為平時被太多形式給拘限牽絆住,如同行走在泥沼中,步步難行,最後惟恐全身陷入泥沼裡,直至滅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