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降 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第十四章 口業滋生‧是非不斷

   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眾生性情各不一致,為人處世之素質更是難以捉摸;是以,經常造成人間紛擾不已。

   普天之下的眾生,通常不能善用與身俱來的「口」以造作些口德,卻反而不斷絕的產生一些口舌是非來紛亂人我之生活,甚至於口業接連製造,不但令本身不受眾人歡迎,更造成他人之身心困擾不已。

   雖然現代的社會進步非常,如今,每一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這個自由必須建立在有建設性、有公益性,所相差別的僅僅止於理念及觀點不同的言論自由;如若有眾生喜歡憑空捏造是是非非的種種虛無事件,以虛無的事情來導致於他人為此憑空產生而來的事件使生活完全變了調,如此便是極大的罪愆、過失、錯誤。時下有不少眾生,總是喜好以自我觀點,來進行對他人的見解與認知,完全不想透過各種管道去徹底了解當事人,僅憑一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態度,任意對他人做出種種未經確實的流言,只因為本身閒著沒事,嘴裡說說是非,反正別人無從查起;但卻完全未曾考慮到,被自己所製造是非的對象,將可能因為自己一時間的無聊隨便說說,而導致他人在生活上產生許許多多不必要的困擾及災難。

   有些眾生,明明本身造作了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出來,當事情被外界所重視時,為了本身可以置身事外,卻惡意的將事情硬說成是別人所為,或是將自己說成只是受到某人之指使才去做的;但是所有事情之一切根本,卻是自己為了想要擺脫罪行,以及一心想要拖延真相被找到的時間,才故意擾亂視聽,所另外做出來的是非之語罷了,像這樣的一種人,實在是令人苦惱之至。

   有時候,眾生明明自己本身拿走了某些心中很喜歡的東西,但當物主在尋找該物品時,卻故作鎮定假裝不知情,更惡意的說,剛剛有看到某某人在這裡,會不會是他收走了,就這麼隨口所編造出來的一句話,都非常容易造成他人被誤會,甚至於因為這個是非之言語,可能會使得對方原本關係良好的親友,為此事紛爭不斷,這都極有可能性。

   有時候,眾生明明自己懶得做事情,卻將不做事的原因推給別人承擔,自己反而經常於有意無意之間,對自己精心策劃所陷害的人表示關懷之意,並刻意於安排好非常適當的時機點,故做體恤,且立即搶下其手中的工作,表示看他辛苦了很久心裡捨不得,希望對方能先休息一下子,事情就暫時讓自己來做。豈知這個巧妙的動作,常常導致真正勤勞認真的人,被上級主管誤會成懶惰者,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兩邊都不得罪,卻將兩方都陷害在內,陷害同事被誤會為懶惰蟲,又陷害上級主管落入失察的過失中。很多時候,這種舉動,卻精巧與一石二鳥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來可以陷害同事被調到不重要的工作上,甚至離去職場,二來若是該上級主管也是自己想要除去的人,甚至於將來還能以種種事件,讓該上司主管被其他上級主管列入下台的人物,此等一石二鳥之計,偶而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因此,眾生切不可讓自己口生是非。

   娑婆世界,芸芸眾生,人人各自有其一定的品格操行,亦各自有其一定德力,切不可令自己之真如本性遭受到利欲所蒙蔽,更不應該逞一時口舌之快,製造諸般是非。因為是非在許多時候容易延燒,恐怕也將會有輾轉延燒而遍及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如若本身不去被是非所困擾,亦將有親友容易遭受到種種是非所牽擾。

   娑婆眾生,唯德是輔,諸德行中又以口德為最,是故世尊明白指示,口有四過〈惡口、兩舌、綺語、妄言〉,口業理當特別謹慎小心,為了表示確實每一個人都有口德所在,通常佛門會以禁口做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的修行方向,只願諸位修行者遍地留口德,遠離是非境,其它的宗教法脈,雖然不必做到禁口,但都該盡可能的讓本身不造是非之語,使自己口說好話,言存正直也。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