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人,來自於各行各業,教育水平自然不盡相同,有人學歷高,有人則學歷低,尤其是生活素養更不一致;此外,現代人時常有修行者,喜歡游走在兩個以上之道場進出。
確實現代是宗教自由發展的年代,甚至信仰何種宗教,亦都全憑個人心中的意願,眾生雖然樂愛活動於多個道場之間,但應該秉持一項原則,就是本身前往於甲道場參與活動的時候,便應該絕口不提及乙道場之人、事、物;若是本身前往到乙道場參與活動的時候,就應該絕口不提及丙道場之一切人、事、物。無奈的是眾生迷愚者多如過江之鯽,雖然時下有著許多自己號稱為修行人,但是日常間在行事作風方面,卻完全與一般未進入任何道場皈依的平凡人相同,甚至是身行造作卻遠比那些尚未皈依任何道場修行的眾生還要差勁。
大眾須知,若是喜歡將甲道場的種種人、事、物,拿來乙道場談論,又將乙道場之人、事、物,拿到甲道場談論,甚至甲乙道場裡面的一切事情,都拿到丙道場談論,修行中卻完全都不談論探討道學知識,反倒是談論一些是是非非;雖然人與人之間的是非十之八九有之,但若是攸關道場之間的種種,切莫交互談論,否則非常容易因為本身的疏失,造成道場與道場之間彼此產生起不必要的爭端,以及錯誤的流言滿天飛。
道場之間的種種流言,在修行未深入的眾生之交相傳輸談論當中,更將令甲道場的成員產生對乙道場的不悅,容易造成乙道場諸成員產生對甲道場之不滿;然而這些道場之間的衝突,都是因為大眾喜歡活動於多個道場之間的人士,於無意間所造成之麻煩。
台閩地區拜宗教多元化之所賜,不但眾生能夠選擇的修行法門多元化,並且還能決定以多種教門一起修行的權力。基於修持一門深入的原則下,絕對不能將甲道場所學所聽聞到的,再度拿到乙道場去與人談論;因為甲道場有甲道場特殊之處,乙道場亦有乙道場特殊之處,二處道場縱使針對同一件事之看法、觀點、理論,亦絕對不可能完全相同。如若硬要拿二家理論來做比較,便要犯「智慧考」,而且「擾亂道人心」,因為所學種種,都屬於各人所知範圍,有待本身相互體會,加以融合應用,才能成為自身特有之增長。
曾經有位修行人,分別認識了二位道士,當修行者有一些事情想要請求甲道士協助時,表面上倒是恭恭敬敬的,但只要甲道士認真用心的處理完修行者所託付之所有事項後,修行者卻於不久馬上又請來乙道士,希望乙道士重新看看,先前敦請甲道士所做的風水,究竟有沒有甚麼該佈局的地方有所漏失掉。當乙道士左看右瞧之後,又將之前甲道士費心所佈好的風水局做很大幅度之更改,就因為兩位道士所學習之派系各自不同,自然所佈的局亦都大部份不一樣,但兩位道士的佈局其實都是很正確,彼此所佈的風水局都是對的,只是甲乙道士各執所學而不能互相認同對方的佈局罷了。為此緣故,修行者乃向甲道士抱怨:「枉費我這麼信任你,你卻給我胡亂佈局,反而是乙道士學有專精,替我重新佈局,否則我就迷迷糊糊的,被你這個兩光師所耽誤。」話語句句犀利,聽得甲道士內心火冒三丈,於是決心找來乙道士進行理論。
兩位道士乃因學習的是不同學術派系,自然有不同的見解,未久由口語衝動逐漸發生口角爭執,後來言語愈來愈衝動而衍生肢體衝突,進而互毆,事情鬧到雙方各自找來師父前來評斷;最後,因為雙方師父乃師出同門,早期只因專長不一致,才會各自選擇所學所長以分立門戶。至此,甲乙兩位道士經過雙方的師父解說之後,才各自認定彼此所學習尚未完全究竟,後來達成共識,彼此成為互補之伙伴。
雖然雙方之法爭執,最後能夠和平落幕,但追究其肇因,乃是修行者播弄是非,導致甲乙兩位道士之間,才造成雙方興起干戈之禍端;若是雙方因一時的誤解,造成彼此之文攻武鬥不絕,或是言語爭論不休,甚至成為世仇,這筆帳之衍生,將有修行者清算不完的禍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