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億原靈,自無始以來,歷經多少輪迴,或因行善轉生「天人」,或因造惡投生「三惡道」,皆因為眾生心中缺乏「恭敬」,而讓自身隨業輪轉於(六道)之間。
眾生對於恭敬之心日漸式微,尤其是在五濁惡世裡父母尊長對於我人之(生身、養育、教育)費盡多少心血?爹娘對於兒女之「栽培」,更是付出無比的(辛勤與期許),不求兒女日後能夠有所回報些什麼,但願兒女在外能日夜(平安),居家能夠(健康、快樂),別無所求。兒女的一舉一動都常令父母關切與憂心,《父母恩重難報經》曰:「母齡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為人子女的看在爹娘的眼裡,永遠是(掌中寶、心中肉),兒女是父母「永遠的寶貝」。但俗子在處事上常逞能,在外不肯合群,在家中又目中無人,對於生身父母絲毫未曾有所敬重,因為對自家父母都不知恭敬了,因此在外對人更加自以為是,常造爭端,常生衝突;一朝劣行事發,常導致爹蒙羞,情何以堪?亦因為不知尊敬尊長,在外又怎能去尊敬別人呢?
因此,衝突事端的產生是必然的,是無可避免的事,並且是層出不窮的。而對別人不肯尊敬,是對於自己的看輕及鄙視,因眾生若要得到他人的尊敬,首先必須學會去恭敬尊長,進而「推己及人」;如此(自重自愛),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與愛護」,先自己去展現出對尊長的「恭敬」,進而對眾人的恭敬,而後別人便恆相恭敬之,此亦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基本精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