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敦品而後勵學」,蓋以做人做事之品德為先,而後始足以再惕厲向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昔時,至聖先師孔夫子曾對青年子弟說道:一個人在家,則應該對父母朝夕定省,恭而敬;在外則應該對尊長、朋友表示友悌之作為,做事盡忠職守;行事謹慎,言而必有信,言而必定造作,方足以對人言之;普遍地關懷照顧大眾,廣結善緣;常親近有仁德之君子,見賢思齊焉;而一般人若能將忠信的德性做好,有餘之心力方去學習書本上之知識。
學道之人當知德為本,文學為末,做人第一,學問次之。自古有云:「敦品而後勵學,未聞學而後行仁。」亦有云:「進德修業,未聞學問而後修德。」世人若不知本末,則人生之意義必為之錯亂。
試看現代社會裡處處充滿危機,將學問視為第一,以致造就不少智慧型犯罪之人,本末顛倒,導致人人不注重品德,難怪犯罪愈來愈多,手法愈來愈精明;反觀,道德卻不因為時代進步而道德高尚,故聖哲早有先見之明,在在提示我人敦品之後,有餘心力,方去求學知識,輔以增長道德修養也。
勉諸大眾,知所先後,則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