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百善孝為先」,孝之一字,位冠眾善行之首,由此可知,孝親為人生在世第一要義。
孝字發之於我人內心深處,恭敬真誠而彰顯於外在行為之造作,故稱之為「孝」。而孝使父母生養無所匱乏,稱「小孝」,能修身養性,精進諸善德,致使歿後一點虛靈直超福地,是為「大孝」。
昔時,佛云:「世間男子是我父,世間女子是我母。」是以能作如是觀者,必可達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境界,則時時充滿恭敬真誠,何有事端也。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儒家重視尊長之心,有:「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俗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世間男女往往在父母猶健在之時,並不思圖報父母劬養之恩,僅知嫌父母管東管西與囉嗦,隨著年齡之增長及社會之磨難,必有諸多回省過去,正當下定決心,欲好好孝敬父母之時,往往有人之父母已不在人世,亦或病榻危急;是以故,行孝須及時、須乘早,畢竟父母雙存且壽長,子女亦可獲得福蔭。經云:「是人過去世,誠敬孤老之人,故云父母長生,是人福報也。」昔人對於父母之命,皆不敢有違,恐傷了親心,故順之父母;反觀,今之人號稱科技文明學識高,卻常違逆父母之命以為快,實令人感嘆!
至於尊親歸空,當盡禮盡哀,而為父母擇地而葬,其禮儀更依當時地位而行;反觀,如今更有為遺產而不願為父母下葬者,豈不令人悲哉!對於祭祀,雖然遠不知其名與行,但尊敬不分久遠,祭祀皆盡其禮儀與真誠,如能居上位之人,如此慎終追遠,則人們之風俗道德必日歸淳厚也。
然則慎終追遠除對尊親之思外,更可推及團體之衍生也,願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