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步上蓮台,剎那蓮台徐徐升空,穿越星際,東方紫氣普照,北方七彩祥雲飄飄。不一會兒時間,蓮台已然落定在一處湖畔。
於湖邊,乃有筆直棧道,在棧道兩旁各種植有高貴花卉以及長青樹,花卉中間,建有涼亭,亭身乃純金打造,桌子則是上等檀木所雕,椅子亦然;遠遠便聞到檀香之氣,令人提神振作,不覺心中充滿清淨之感,一念俱無。
師生稍坐片刻,欣賞湖中微波盪漾的美感,及觀察那風吹柳葉微微浮動之美。〉
菩薩啊!學生總覺得自己毫無智慧可言,能否請菩薩幫學生開智慧?
菩薩:賢生啊! 吾有清靈丹、啟慧散,爾配服甘露水飲之。
邱生:〈邱生接過清靈丹、啟慧散,配服著甘露水,稍覺智慧解晰力更加清澈。〉
菩薩:賢生啊!當知所謂的「智慧」,並非祈求而能得到的。
邱生:那該怎樣做,才能獲得智慧呢?
菩薩:就是孔子說的:「格物而致知」。
邱生:「格物」是什麼意思呢?
菩薩:格物,乃革除心中對紅塵俗世種種欲望之奢求。
邱生:人若奢求欲望,又會如何?
菩薩:眾生若是心中充滿種種欲求,則內心不能清淨;若是欲望無法達成,則必定產生煩惱痛苦,使心永不得安寧而障礙智慧。
邱生:原來智慧容易受到欲望所障礙住,那大家可得小心謹慎,不要讓欲望大過於智慧。
菩薩:就是這樣。人生在世,得以妙智慧來掌控欲求,不能讓欲求控制了智慧。
邱生:若是被欲求控制住智慧,又會如何呢?
菩薩:眾生一旦讓欲求掌控智慧,那麼便沒有智慧,取而代之的,便是奸巧的聰明;屆時,雖然也會把事務做得很完美,但已經落入巧詐之中,無有智慧可論。
邱生:〈師生離開湖畔,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段路程,終於來到金闕議政殿,仙官早已帶領仙子、仙童們恭候多時。〉
仙官:小神參見《觀音大士》聖駕!
菩薩:仙官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仙官聖駕!
仙官:賢生無須多禮!請大士及賢生隨 吾入殿。
菩薩:有勞仙官帶路。
邱生:〈一行數人,進入議政殿,在仙官的安排下依序入座,隨後仙子們開始獻茶、獻果、獻花。〉
仙官:小神先行告退!
菩薩:仙官公忙要緊。
邱生:〈師生暢飲妙茶、仙果。不久,遠方傳來:「玉帝駕到!」此時,百官肅靜一旁,直至《玉帝》就坐。〉
百官齊跪曰:願《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諸位仙卿平身!
菩薩:微臣參見《玉帝》聖駕!
玉帝:《觀音大士》佛駕親臨,寡人未能遠迎,尚請海涵!
菩薩:《玉帝》日理萬機,微臣豈敢勞動聖駕接迎。
邱生:學生參見《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賢生免禮!賜坐。
邱生:謝《玉帝》!敢問《玉帝》!如何在世間啟用妙智慧?
玉帝:紅塵俗世,處處都得善用智慧,人與人相處,若是缺乏智慧,則容易起紛爭,產生衝突對立;因此,時時要運用妙智慧。
邱生:智慧,又要怎樣表現呢?
玉帝:針對智慧而言,並不一定要能言善道,有時在處事上吃點虧而不予以強行計較,也是一種智慧。
邱生:不與他人計較,好像很多人會做,但就是心裡會不甘願。
玉帝:當有所吃虧時,必須想到為何別人不吃虧,反而是我吃虧,必定是夙累以來我對他之虧欠,如今被他討了些回去,我欠人家的就相對減少了一些;能如此的運用智慧,宏觀世界,修行才有成就的一天。
邱生:原來,吃虧就是佔便宜,能如此想,也是智慧。
玉帝:另外,當自己做的事比別人多時,千萬要記住,這是我的能力比他好,才需要我多做些,這樣來想,就不會起不甘願之心了;而且與大夥結些善因緣,多吃點虧,總會有其它方面回補過來的。
邱生:吃虧並不是壞事,但卻必須有真心去善解,才能心平氣和。
玉帝:對!必須如此想,眾生各自的業才能逐漸減輕,否則又徒增其他業愆而不自覺。
邱生: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什麼是可以表示智慧的呢?
玉帝:人生在世,必須自我要求,盡力守住紀律及道德規範,使自己盡量不違逆,才能常保吉祥如意,行遍處處,無災少難。因為凡是能自律者,縱使可能事事得不到什麼好處,但絕對能逐漸遠離禍端,這便是智慧了。
邱生:原來智慧還有如此深奧的學問。對了,常有人為了該如何去勸親友素食而感到痛苦、煩惱,像這種事該怎麼去啟智慧呢?
玉帝:世間上確實存有非常多人不信因果,也不明因緣果報的道理,當然對於輪迴轉世的原理就心存懷疑;像這樣不信因果之人,得以妙智慧予以健康論、養生談,甚至予以節能減碳論,但不宜三天兩頭的提起,否則不但事不能成,反而令對方頻造口業,自己心裡也不舒服。
但對於一些親友雖然不怎麼親近宗教,卻能心有善念,這樣的人對其談因果也是徒勞無功,但可以運用妙智慧予以健康論、養生談,乃比較能令彼等偶而接受。
邱生:原來勸人素食,也有那麼多的學問。
玉帝:若是眾生本身深信因果,那麼只須運用妙智慧為其講解同理心,對方便能比較容易接受,自己也才有成就感。
邱生:原來,對於任何事都得運用智慧,使眾生在循循善誘之下,步步接近淨土。
玉帝:對!就是這樣。妙用智慧行事,便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困擾,成功也比較快。
邱生:依《玉帝》之意,可是在教大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
玉帝:絕非如此。不過,世上的「見人說人話」,似乎比較奸巧些;若是因材施教,可能比較符合智慧也。
邱生:學生受益無窮。
玉帝:但願能令普遍眾生都受用。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玉帝:大士慢走!恕不遠送。
菩薩:《玉帝》請留步!
邱生:學生拜別《玉帝》聖駕!
玉帝:賢生慢走!
菩薩: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