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觀世音菩薩 降 101年11月14日

第四十八回 鸞門之沒落‧主因在正鸞

聖示:今夜, 吾帶領宣筆邱生原章前往「金闕」,晉見《玉帝》,探討「鸞門沒落之因由」。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步上蓮台,瞬間蓮台升空,穿越在雲端,但見星光閃耀,美不勝收,令人有摘星之欲。未久,蓮台緩緩降落在金闕議政殿前方;此時,仙官早已率領仙子、仙童們等候多時。〉

仙官:小神參見《觀音大士》聖駕!

菩薩:仙官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仙官聖駕!

仙官:賢生無須多禮!請大士及賢生隨 吾入殿。

菩薩:有勞仙官帶路!

邱生:〈一行數人,進入議政殿。突然之間,鼓樂響起,殿內擺設異於往常,在這莊嚴的殿堂內,竟充滿了歡樂的氣息,人人輕鬆不已,相較往日之緊繃,宛若天壤之別。〉

   仙官啊!為何今時議政殿內如此談笑風生,人人愉快非常呢?

仙官:賢生有所不知,今時,《玉帝》宴請諸天高真,並且有所褒獎於貴道院,故而人天同慶、歡樂無比啊!

菩薩:賢生啊!今時《玉帝》賜宴,爾得好好感恩,有任何疑題,趁此時請示《玉帝》之御示。

邱生:原來是《玉帝》宴客,學生倒是沒帶禮數,該怎麼辦才好?

菩薩:心誠、意正、念純,便是最好的禮數了。

邱生:這種禮數,學生最會了。待會,學生獻上此禮。

   〈不久,遠方傳來:「玉帝駕到!」群佛眾仙頓時肅靜恭迎,直至《玉帝》入座。〉

會眾齊跪曰:願《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諸佛平身!今時,陽間道場《懿敕寶德大道院》謹奉玉旨著作《金闕遊記》,已然接近完功,此時邀請諸佛萬仙共做福證、同沾法益。

諸佛:謝《玉帝》慈恩安排!

菩薩:微臣參見《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觀音大士》佛駕親臨,寡人未能遠迎,尚請海涵!

菩薩:《玉帝》日理萬機,微臣豈敢勞動《玉帝》接迎。

邱生:學生參見《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賢生免禮!賜坐!席間之仙果、仙茶,任爾暢享。

邱生:感恩《玉帝》!學生就不客氣了。

   〈邱生飲完仙茶,頓覺精神抖擻、活力充沛。〉

   敢問《玉帝》!學生有一事不明,但請《玉帝》指點一、二。

玉帝:賢生有何疑問?邊飲邊談。

邱生:有關鸞門之沒落,可否請《玉帝》開示一番。

玉帝:導致鸞門之逐漸式微,乃有多重因素。

邱生:既然因素甚多,能否以影響最大、最重的原因予以逐項開示?

玉帝:首先,鸞門的主要道務是「代天宣化」,本是著重教育,無奈是教育經費之長期不足,造成鸞門最後逐一解散的不少。由於傳統鸞門,以義務式效勞為主,所有經費全憑包括堂主、副堂主、正鸞及一些鸞生共同集資護持,才能使一版善書流通,但礙於資金不足,所以難以普傳,使得此類鸞門式微。

邱生:那還有其它原因否?

玉帝:其次,鸞門的次要道務是「開辦濟世」,遭受到可悲的命運,前來接觸的信眾,甚至修行者,大都是喜好禱求,但本身卻不肯行功立德、廣造善行。若是道場的正鸞或主事等代為信眾禱求諸事,則因信眾所求所願不斷擴增範圍,致使吞蝕主事或正鸞乃至其家人之福德力;如此一來,便形成業力波及主事或正鸞等,最後支撐不住時,道場便告關門大吉。

邱生:除此之外,可還有其他原因?

玉帝:有些行者透過道場解業,雖然本身亦有造立善功德做排解業力之動作,但護持道場之初發心常退卻,使原本有一部份道場及主事人等暫時先承擔業力的部份,卻因當事人事情如願達成後,或運勢比較平坦順暢,護持之心便開始起伏不定,進而中斷,造成道場及主事人等平白擔業,甚而浪費心力。

   因為擔業使然,道務、鸞務亦勢必有所受到影響,形成祈求別人很有改善力,叩求自家人反而效率不彰,因為福德力早就為了一些信眾及行者之擔待而消耗殆盡了;後來,又受到行者等初發心的善變,成為代罪羔羊,有些道場則因此受到衝擊,進而無奈的解散。

邱生:如果大眾初發心能保持到一生一世而不變卦,擔待就有其價值。

玉帝:確實。擔待的價值,就在於所擔待者,能夠學習助人的精神與毅力;一旦沒有這些精神,反倒愈求愈多,範圍愈廣,則失去當初擔待的價值。

邱生:除了擔待到祈求者的部份業力之外,是否尚有其它因素?

玉帝:有些鸞堂之正鸞後繼無人,只好被迫結束。

   至於後繼無人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正鸞不願意培訓新生代,導致後繼無人。其二是正鸞及道場碰不到有緣人,甚至於才剛新培訓完新生代,而此新起之正鸞,在百事未俱、能力未受師承肯定,卻急於自立門戶,這也是導致鸞門式微的重大因素。

邱生:可還有其它原因?

玉帝:鸞門道場各自為政,互不往來者居多,原因在於大都惟恐善信流動到其它鸞堂。另有原本護持某甲鸞堂,卻常到乙鸞堂挖角到甲鸞堂,如此一來,不但令當事者初發心變質,自己也必須為所挖角而變質初發心的當事者擔負某些業力,並且當事者因為初發心變調,所以業力亦將隨之逐漸回覆過來。

   由於未向外推展或弘揚,卻如此惡性循環,鸞門豈有不式微的道理。

邱生:除此之外,可有還其它因素?

玉帝:鸞堂主要異於其它宗脈,乃在於每逢法會都必須請領《法會玉旨》開辦,並且每當法會結束之後,又必須呈請頒布《圓功玉旨》,依法會前後道場成員護持心態、做事態度以及參加法會成員的輸誠程度,全數加以審核後,才佈達有功賞例。

   但有些鸞堂,為了吸引更多人之親近,便將賞例五花八門化,甚至有些賞例有所違背常理,雖然一時容易被普遍大眾趨之若鶩,但長期而論,最終將令世人所詬病,甚至害得這些滿懷希望的信眾及行者,直到最後,任何鸞堂乃至任何宗教都不願意接觸,斷掉道心,又徒增另一樁因果,鸞門哪能不式微呢?

邱生:原來使鸞門式微的因素那麼多,是否還有其它因素呢?

玉帝:所謂:「成也正鸞,敗也正鸞」,鸞門存續之最大關鍵在於正鸞,一旦正鸞厭倦於長久不變的流程及儀軌,或心有冷淡,或無力感,或懈怠,或退志,或正鸞不守規戒而衝擊道場,都攸著關鸞堂之存續與否;因此,身為正鸞者,必須時時振奮信心、毅力,時時保持精進,而且隨緣隨份的平常心行事。

邱生:方才,《玉帝》提到「精進」,為何呢?

玉帝:寡人所說「精進」,乃正鸞必須精進本身面對眾生一股法喜的心及慈悲之心腸,然而面對所有問事者,都該秉持師父對待門徒一般的諄諄教誨、循循善誘;自古以來,正鸞因為直接與仙佛搭配,又稱正鸞為「使者」,鸞堂又以正鸞傳真道學,鸞生研閱,再為眾生授課、解惑也。

邱生:提及「隨緣」,又是怎麼一回事?

玉帝:至於「隨緣」,卻不是隨便,寡人所說「隨緣」,乃是正鸞必須隨順眾生的因緣,予以適當的開導,隨當下之因緣,引導行者更堅定受持之心、堅定護道之行。

   然而世間有不少人非常喜歡找正鸞代替其本身求稟諸事,此時正鸞切莫代替任何人求稟任何事,其原因乃代稟者無法去審查祈求者之真心程度;所以,正鸞莫代替任何人祈求各種事。

邱生:真心還有分程度?該怎麼分辨呢?

玉帝:凡是喜歡在各道場之間遊走不定、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而未能落實行持者,乃真心不足也。但有些情況例外,即是本身所依止之道場,重要活動告一段落,而有多餘時間則護持其它道場,能得如此,即不與初發心相違背。

   若是修子原本依止之道場,遇有活動而不顧,卻往其它道場護持,表示初發心已有變化;因此,如有這樣的修子,就是形成鸞堂沒落的其中一項主因。

邱生:原來鸞堂的沒落有這麼多情形,但大多數都是被信眾及行者牽連到,真是冤枉啊!

玉帝:所以,爾依目前之行而持之以恆,就是最標準的,不必刻意改變什麼叫真心的。

邱生:學生感恩《玉帝》開智慧!

玉帝:賜賢生玉液一杯!

邱生:感恩《玉帝》賞賜!但唯學生獨享,豈不令諸位同修慨嘆乎!

玉帝:爾儘管獨飲,寡人早命人敕化三杯玉液在貴道院之大殿之上,合飲,即可受益之。

邱生:學生拜謝《玉帝》鴻恩!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玉帝:大士慢走!恕不遠送。

菩薩:《玉帝》請留步。

邱生:學生拜別《玉帝》聖駕!

玉帝:賢生慢走!

菩薩: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