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德聖訓

本道院太子元帥 登台            104年8月26日

詩曰:冒險行持正法章。雨淋謹慎善德長。
效勞堅志修正道。鸞佈仙音薰慧香。

述論:冒雨效鸞

雨水傾盆而下,促使路人諸不便利,前進的道路多有阻擾,並且沿路濕滑,必須小心謹慎,千萬不可輕忽行的安全。

諸位賢生輸誠效鸞,縱有大雨侵襲,為了初衷,仍能堅持意志,一心只為能夠效勞鸞期,此等誠心可慰可嘉。雨水提供給大地有足夠的滋潤,不但洗滌充斥在空氣中的灰塵污垢,並且洗滌樹木的灰塵、污濁,同時令原本的悶熱氣候瞬間得到降溫,使眾生獲得舒爽的身心,也就不再感覺到煩躁。

諸位賢生克服大雨之阻擾,秉持衛道的心志,冒著大雨打在身上的刺痛,無所畏懼,這樣的精神感動諸天。由於鸞期是共聚善願力的重要活動,普化眾生全仰賴每一期的扶鸞垂訓,然而扶鸞卻必須有諸位賢生整體發心輸誠護持下,才能得到共善願力之加持;眾生收到法華薰陶之前,乃由諸位賢生在每一期的效鸞效勞中,點滴沐浴法華中,法海的滋潤,使諸位賢生善智慧不斷的啟開而逐漸萌芽,假以時日,必能普現善智,廣植善慧,就像大雨淨化大地一樣。諸法廣義就在每一次的鸞期中,為諸位賢生淨化思維,洗滌染濁中的法障,並且滋潤內心,使法會充滿。

諸位賢生人等,一心真誠冒著大雨路滑的困難,依舊勇往直前,只為推動法輪而盡一己之心力。如今,在諸位賢生的用心護持下,鸞期順利運作,但願此等精神持之以恆也。


開台聖王鄭成功 降 104年8月29日

詩曰:西方淨土唯心靜。南火燃光照十方。
氣數無邊修善果。流行正法天下揚。

述論:西南氣流

人間本是一切多變的場所,深藏非常奧秘的大自然現象,大多是人力無法抵禦及改變的。

夏季進入秋季之際,台島面臨西南氣流,各地出現較大雨勢,某些地區出現淹水的情形;雖然西南氣流所帶來的大雨,造成眾生許多不便,但卻亦帶給大地滋潤的契機,同時也為各地缺水造作福音。接近秋季所帶來的雨期,容易帶給眾生疾病,因此大家更該注意保重身體,老祖宗的秘方,每當大雨來臨時,家家戶戶必將煮上一鍋薑母茶,作為驅寒之用,通常能因此免除不必要之風寒,季節交替染上疾病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治療方面將比平時的療程要久些。

世人常在西南氣流期間,呈現毛躁憂慮、忐忑不安,這些都該試著去消除;然而欲減消忐忑不安,必須內心能清淨,就能不因氣候惡劣而焦慮,反而能使光明普現,更促使內心之光明遍佈十方,照耀大地,普及人天,正氣無量,道氣無邊;於是藉境修真,不斷增長善行、擴大善心以長養道果,從中推轉正法理諦,擴及到人群中。

是故,修身行道的境界,就像西南氣流一般,讓人無法捉摸,卻又令人樂於接受一樣,正向行持,正向傳揚。

但願諸子對於修身養性,能保持像西南氣流一樣的善傳甘露,令人海荒漠得見甘霖也。


王重陽祖師 降 104年7月22日

詩曰:重光善慧仁風再。陽照丹心正氣彰。
敬德崇誠修大道。老懷志節忠義揚。

述論:重陽敬老

自古以來,每逢農曆九月初九日即是重陽節,亦是繼清明節之後,一個懷念祖先的節日。

重陽節,華夏民族將由各地方針對各境轄區所有長者,做敬老金之發放,有些地方以滿六十歲為敬老之對象,無論其社會上的身份地位,都列入敬老名冊中,尤其是生活不寬裕者。何以重陽必須敬老,這是因為這些長者在過去的歲月裡,於這個社會上多多少少都貢獻過一些力量,才能使國家安定,令地方繁榮。若非長者們在年輕時期,為社會付出寶貴青春,必然無法見到當前之進步以及繁榮;更何況長者們大都是面臨過大環境艱困時期,在國家初定而物資匱乏之年代裡,就是這些長者們勤勞儉樸,將物資帶向多元化,促進社會進步,進而逐漸繁榮各地方,因此,「重陽敬老」之意義就在於此。

同樣的緬懷祖先,清明節乃針對先亡者做慎終追遠之祭祀;至於在世老者便選擇在重陽節予以敬老,劃分陰陽,皆給予重視,是為道也。

社會上的建設皆是仰賴長者們在往日之辛勤貢獻心力,不但捍衛國邦安定,更真誠盡心付出,才能使國家有鞏固的建設;因此,現今世人無不是追思往昔長者們對國家之建設,遠比現代建設還要堅固,這也是「重陽敬老」之主因。

願世人藉「重陽敬老」,能夠效法長者們之刻苦耐勞以及單純儉樸的心志,並且做事要勤勞認真,才能使自己將來有被敬重之處也。


董雙成仙姑 降 104年8月12日

詩曰:助讚真心妙化深。人生在世效仙林。
為仁造義慈悲願。樂見其成萬聖欽。

述論:助人為樂

人生在世,無非是做好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之事,面對生活上的每一個人事物,應該盡心的運用在待人接物方面,以真誠之心用心付出。

眾生置身於五濁惡世中,難免會經歷成住壞空之事,大地經常不平靜,近期蘇迪勒颱風造成台疆許多地方的災害,卻也為台疆解決水庫缺水的危機,相對的農作物之損失,慘不忍睹,並且一些地區滿目瘡痍。雖然颱風過後,街道上的斷枝殘葉已經清理完畢,恢復原來的面貌,但有些地區尚未立即修復,這些災難都是不可預知的。

在不可預知的人生旅程裡,唯一能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每一個人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彼此互相協助,讓許多事情都可以盡快的完成,並且力圖完善,藉災難的發生,引為警惕,提昇人群之間的仁民愛物精神。一切行事依公義為先,凡私慾與公益相衝突時,暫時將私慾放下,先去完成公益諸事,這便是知曉輕重緩急的做事態度。

仁者秉以慈悲的心志,去對待周遭的種種人事物,務必使人盡其才、物盡其能、地盡其利,善用有限資源使之發揮到最大的效益,隨時注意人群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善待每一個需要自己幫助的人,將慈悲大愛散發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用仁慈的心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秉持公益之精神善待每一個事物;如此一來,便可營造人我互助的愉悅,達到人群樂於互助的喜悅。

但願仁人君子們,平時宜在生活上養成樂於助人的精神,一旦每一個人都因助人而法喜,那麼社會上的所有人群必然不再有遺憾也。


專題:時時省思‧戒除憎恨

本道院斗母元君 登台 103年10月11日

述論:時時省思‧戒除憎恨

所謂:「憎恨」,就是厭惡、痛恨、憎惡之意,亦即是對某人或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表態,對事物不滿的表現。

世人常被周圍的人包圍、擁護或誇獎,乃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可是時間一久就會志得意滿,認為一定是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才能或很優秀,大家才會包圍繞在我的身邊。如此一來,若是未加以留意自己的言行,得意忘形,貢高我慢,甚至於原形畢露,或是大放厥辭,或是不修邊幅,周圍的朋友勢必因為你的心性轉變而一個一個離你而去,這時候你也還不自我檢討,反倒恨起那些離你而去的人無情無義。

世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對於批評、忠告卻很排斥,會包圍在自己周圍的人,到底是為某種目的或是純粹想和自己做朋友而來的,自己根本都不知道,還自以為是自己的人品好,才會有那麼多人圍繞在自己的周圍。

若是經常聽到那些奉承、好聽的話,人也會慢慢變得高傲、自滿。如果對方是懷有目的而接近你的話,當他發現你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而且名利財產盡皆失去時,自然就會離你而去。

如果環境已讓你養成自負、高傲的個性時,你根本不會去察覺這個事實,只是一味的憎恨或毀謗離你而去的人。如果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不管你是否有名利、地位、財勢,別人都會慕名而來,或是學習,或是請益;有朝一日,他們離去的理由也不會是因為你的自負、驕傲,你的心理也不會因為別人的離去而有起波瀾,甚至存有絲毫的憎恨。

人生本是一齣戲,不論是平平凡凡,或者是轟轟烈烈過一生,畢竟一樣東西也帶不走;因而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方能瀟灑自如的過一生。若有如此的覺醒,方能秉持公正無私的心胸,為國盡忠、為民效命,不被權勢所左右,不為財勢所誘導,才能建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自在人生也。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