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德聖訓

本道院地母至尊 登台              103年9月3日

述論:失火靠近水‧防盜賴近鄰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失火靠近水,防盜賴近鄰」,地方在失火之際,唯一能夠令眾生快速滅火的,乃是尋找就近之水源處,就近取水朝向火源噴灑,以利能盡快達到滅火的效果。每當住宅出現盜賊時,亦唯有運用左鄰右舍之互助合作力量,才能夠共同防止盜賊之出沒。

現代社會,由於人際互動方面並不熱絡,就算有心想交流亦不是很積極,當互動關係不能積極時,人緣便無法逐漸提昇,因此有朝一日,正當地方上有盜賊出沒,居民卻都僅有各顧各的,誰也不想多招惹事情,使得正義之心胸逐漸喪失;像這樣彼此孤立之情形下,欲達到有效防止盜賊出沒,乃是極不容易做得到的。又地方上若是有某個地方發生大火災延燒起來,絕不能將滅火的水源捨近求遠,縱使外面的水源比較寬廣並且水源也大,但若不先行將近處細小的水源集中起來,盡快的朝向火源燃燒處噴灑,將會使火勢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唯有就近取水,才能使火勢盡快獲得控制。

自古有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個火,通常被廣泛用來比喻面臨緊急的事情時,然而水則被比喻成能夠協助排難解紛之援助力道,於是更言:「遠親不如近鄰」。雖然眾生在遙遠的地方有居住著情誼非常良佳的親戚好友,只要眾生有任何需要都可以獲得來自於那遠方親友的協助,但很多時候往往緩不濟急,才會說遠水救不了近火。有時候當本身所面臨的問題,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取得他人之助力一把,好比有一些人租屋而居,碰上的房東非常不近人情,只要房租超過二日未予支付完畢,便將被強行驅逐,此時唯一能暫時施以援手的,便是長期相鄰而居的左鄰右舍;但平時若不能做好敦親陸鄰之工作,則由於平時與左鄰右舍感情處得並不佳,咫尺天涯,彼此都感到陌生,則人人都害怕錢一旦借出去,怕會拿不回來,於是就會出現無人肯在緊要關頭予以施出援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急迫之際,縱然在遠方的親友們可以提供資助,但因期限迫切,都將來不及支付不時之需。

故而大眾在日常生活上,務必要做好敦親睦鄰的工作,平時與左鄰右舍於生活上偶做交談,彼此略作種種交流,或有彼此興趣相同可以互邀健行登山,或有彼此足以成為運動夥伴者,都能盡力植下共同交集點,此後便能在各種事情上互相作為支持助力,令地方更祥和、處處更溫馨也。

願眾生在社會各層次有了足夠能力時,應盡力扶持人才,並且就近培育地方人才,如此互相能夠彼此交流,則地方將更有競爭力,人人互相提攜,乃是地方之幸也。


開台聖王鄭成功 降    103年10月29日

詩曰:人生在世情為貴,性德歸真義理明;
本領修成無懈怠,惡思教化能滌清。

述論: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主張人性本惡論之人,最俱代表性的人物乃是儒家之荀子,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的論斷。

人之性也,本有惡念,似乎並無不對,何以說人性本惡,其實從幼小的小孩,一直到年近花甲的眾生,都有性本惡的情形。大凡幼童遇到喜歡的東西,必定強行牢抓,無論大人們怎麼拿都不肯放手,於是必須買下小孩手中的東西,這種必要不可的態度,從幼小就有,完全不必學習,而且先天本身的惡行,有時候大人們不肯理會,便會哭來耍賴,造成大人的無可奈何。

很多時候,自己的玩具明明已經很多了,其他的兄弟姊妹只是暫時借玩一下,就不願意讓兄弟姊妹短暫玩一下,或兄姐搶奪弟妹的玩具把玩,或弟妹搶奪兄姐的玩具把玩,這種搶奪捨不得之情形,根本不必教而自然就有之現象,因此荀子主張人性本惡,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既然人性本惡,故而所行的九十九分善就為了偽裝那一份之惡性。然而欲使惡性降伏下來,便得透過教育去薰習善德之心,修學善之正直中道,最後才能洗滌內心之性惡部份,以性德教育陶冶性情,使謀奪之惡念、僥倖的心態可以消除。

俗子知性本惡,有足夠的教育環境及認真學習的態度,並且有教學相長的空間,故而本惡的性,尚能逐漸成為善的一份子。


濟公活佛 降       103年10月15日

詩曰:飲食潮流漸清明,酒量自制有前程;
誤行惡路恐雙害,事件單純思濾清。

述論:飲酒多誤事

華人社會飲酒文化已經有很久的年代,自古以來,有飲酒不過三巡之禮儀;因此,古人飲酒都是適可而止的,絕對甚少有飲酒過量之情形發生。

現代人樣樣講求方便性,宴席之間經常能看見各種酒類端上桌,或啤酒、或紹興、或花雕,乃至高粱酒,都經常成為華人社會餐宴間不可或缺之飲品。難得參加一次宴會,藉著喜宴品飲上一杯清酒聊表祝福之意,原本只是因應主人家之喜氣並無不可;但迷昧的眾生有很多事情一旦經手都無法自我克制,飲酒也是一樣完全失去自我克制的力量與決心。

痴愚者,一旦只要品飲上第一杯清酒,便又會想要繼續再飲上第二杯清酒,於是還是會有第三杯清酒飲入腹肚,就此膽子逐漸壯大起來,平常完全不敢說出口的話,或是平常埋藏在心裡很久的話,通常會在酒後話不遮攔,對的也講,不對的也講,什麼話都說得出。甚至於平時很要好的好朋友,都經常在酒後大打出手,互相辱罵、互相傷害等,最後大都傷了彼此的好感情,乃至結下仇怨。亦有不少兄弟手足,經常在酒後互相咆哮鬥毆,甚至走在路上顛顛倒倒,不時呻吟發出酒話,令路過之民眾人人心生恐懼,有時候醉臥路邊種種糗態,層出不窮。

尚有一些愚迷者,總是認為自己沒醉,於是酗酒過後,反而堅持要自行駕車或騎機車,但就在半路上酒精發作,自行摔車受傷還不打緊,很多時候,酒駕肇事衝撞其他人車,造成許多車輛之損壞,更有行人無辜被撞至身死之悽慘事件不絕於耳。凡此種種,皆是飲酒失控所造成之後遺症,故而世尊明言:「戒酒」為五戒之列。

「酒不醉人人自醉」,喜好飲酒,早就已經是娑婆世界眾生長期以來之生活習慣,確實酒能禦寒驅風,但再怎麼上等的酒種,畢竟都有濃烈的酒精成份,必須適可而止;若每逢酒後都無法自制,那麼便應該戒酒而滴酒不沾,以明哲保身才是,不但保住自我,也是保障別人的人身及財物安全也。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